清朝末年,經過中日甲午戰爭失利、戊戌變法失敗、八國聯軍侵華等一系列巨大的事件,古老的中國一步步滑到亡國的邊緣,民族危機愈加深重,有識之士都在積極尋求國家民族的未來出路。與社會的變化相適應,文學創作也發生了變化,救亡圖存的意識成為文學的基調。資產階級改良主義代表人物梁啟超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創辦的《新小說》雜志上提倡“小說界革命”。他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強調和夸大了小說改良社會政治的...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清朝末年,經過中日甲午戰爭失利、戊戌變法失敗、八國聯軍侵華等一系列巨大的事件,古老的中國一步步滑到亡國的邊緣,民族危機愈加深重,有識之士都在積極尋求國家民族的未來出路。與社會的變化相適應,文學創作也發生了變化,救亡圖存的意識成為文學的基調。資產階級改良主義代表人物梁啟超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創辦的《新小說》雜志上提倡“小說界革命”。他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強調和夸大了小說改良社會政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