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千古修身名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3)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為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就派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做國君。伯禽臨走的時候,他囑咐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叔,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發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停止洗發,把頭發握在手里去辦事;每次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我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這兒來呢,你到了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啊!”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出處】出自西晉·陳壽《三國志》

【釋義】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做。

【解析】三國時候,劉備為奪回荊州及報關羽被殺之仇,發動了對東吳的戰爭。結果在夷陵這個地方,被東吳打得大敗,全軍覆沒,損失慘重。劉備退到永安(今四川奉節)駐扎下來。不久,劉備就病倒了,并很快于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四月病危,于是他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對他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國,完成大業。我的兒子劉禪,才能平庸,如果他可以輔佐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無能,你可自取之!”諸葛亮流著淚說:“陛下這樣信任我,我怎敢不竭盡全力輔佐幼主,我愿以死效忠貞之節。”劉備又遺命劉禪:“你要像侍奉父親那樣與丞相相處。”并且在遺書中告誡劉禪: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劉備死后,諸葛亮便肩負起治理國家和復興漢室的重擔,盡心竭力,直到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自作孽,不可活

【出處】出自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釋義】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

【解析】原句有:“《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币馑际钦f“《詩經》上說:‘我們永遠要與天命相配行事,則福祿就會自己來?!短住飞弦舱f過:‘天降的災害還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正是這個意思?!?

克己復禮以為仁

【出處】出自《論語·顏淵》

【釋義】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這樣就達到仁的境界了。

【解析】原文是: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出處】出自《詩經·小雅·小旻》

【釋義】做人做事一輩子總要小心、謹慎,就好像是站在懸崖的邊緣一樣,就好像是踩在薄薄的冰層上面一樣。

【解析】原文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論語》中曾子也引用了這句話:曾子有疾,召門人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穸螅嶂夥?!小子!”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出處】出自《論語·里仁十七》

【釋義】這句話的意思是,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ㄗ约河袥]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解析】原文為: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出處】出自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釋義】不因為貧賤而感到憂愁,不急于追求富貴。

【解析】這句話是對陶淵明自身的寫照,而顏回更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典型。孔子曾經贊嘆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這句話是說顏回的生活簡單。所謂的“一簞食”,就是只有一個“便當”。古代的“便當”就是煮好的飯,放在竹子編的器皿里。“一瓢飲”,是說顏回就只是喝一點點冷水。住在陋巷中,生活是如此艱苦,任何人處于這種環境,都會吃不消的。可是顏回仍然自得其樂。真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典型了。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出處】出自秦·李斯《諫逐客書》

【釋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泰山因為不拒絕渺小的土壤,才有今天這樣的高度;江河因為不拒絕細微的溪流,所以有這樣的深度。人們多用這句話來形容道德修養要從細微處入手,逐漸地培養高尚的美德。

【解析】當時,秦王下決心統一六國,韓國怕被秦國滅掉,于是派水工鄭國到秦鼓動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后來,鄭國修渠的目的暴露了。這時,東方各國也都派間諜來到秦國做賓客,群臣對外來的客卿議論很大,于是對秦王說:“各國來秦國的人,大都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國家來秦國做破壞工作的,請求大王下令驅逐一切來客?!庇谑乔赝跸铝酥鹂土睿钏挂苍诒恢鹬?。

就是在這種形式下,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信,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他說:“我聽說群臣議論逐客,這是不對的。從前秦穆公為求賢人,從西方的戎請來由余,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蹇叔,并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才兼并了二十國,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了楚、魏,擴地千里,才有了秦國的強大。正是因為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拆散了六國的合縱,從而迫使各國服從秦國。秦昭王由于得到了范雎,才削弱了貴戚力量,加強了王權,從而蠶食諸侯,秦成帝業?!逼渲?,在這封信中就有“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句話。

李斯還在信中反問:“為什么這些東西可用而客就要逐?看起來大王只是看重了一些東西,而對人才卻不能重用,其結果是加強了各國的力量,卻不利于秦國的統一大業?!?

秦王明辨是非,果斷地采納了李斯的建議,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為廷尉。

附:名句薈萃

積思勉之功,舊習自除。

【釋義】能夠時時反省自勉,原來不好的習慣自然消除。

心無愧怍,則無入而不自得;心無貪戀,則無往而不自安。

【釋義】只要心里沒有做見不得人的事,無論在哪兒都能悠然自得;只要心里沒有貪念,無論去哪兒都不會心有不安。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從中也立身。

【釋義】只要心中沒有邪念,就算是在豺狼虎豹之中,也能立身。

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此之謂全德之人。

【釋義】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驕傲,低至百姓也不煩悶,這才是道德完備之人。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釋義】不擔心自己地位不高貴,只擔心自己的品德不高尚;不因為俸祿不多而感到恥辱,而是以才智不廣博為恥辱。

義不負心,忠不顧死。

【釋義】只要堅守道義就不會辜負自己的良心,堅守忠誠就不會顧及自己的生死。

小人可以為君子,君子可以為小人。

【釋義】無德的人可以修養成為有德的人,有德的人也可以墮落為無德的人。

圣人之于善也,無小而不舉;其于過也,無微而不改。

【釋義】大賢大智的圣人,對于善行,不會因為它太細小而不去做;對于過錯,也不會因為它太輕微而不加以改正。

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

【釋義】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不伐功斯巨,唯謙道乃光。

【釋義】有功勞而不自夸,才真正算是大功勞;為人能謙虛謹慎,道德才算是得到發揚光大。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東家笑我狂。

【釋義】志向挺大而無才能,這種不自量力的人,是會遭到人家譏諷的。

崇讓則人不爭。

【釋義】如果待人能謙虛相讓,人家也就不會跟你爭高低了。

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釋義】要保持厚道,不要刻??;要保持樸實,不要浮華。

處世以譏訕為第一病痛。

【釋義】喜歡譏笑別人,這是為人處世的最大毛病。

處世忌太潔,圣人貴藏輝。

【釋義】為人處世不要過于苛刻,最聰明的人貴在不夸耀自己。

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賤己。

【釋義】君子總是尊重別人而看輕自己,凡事總是先想到別人,然后才想到自己。

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釋義】如果自己的名聲超過了實際情況,君子就會覺得恥辱。

貴己要厚,責人要薄。

【釋義】對待自己要嚴格,對待別人要多加寬容。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釋義】盡看前朝舊事,成功來自勤儉節約,而奢侈浪費最終會導致國破家亡。教育國人遠離奢侈,勤勞樸素,家運國運將永久興旺。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釋義】一味恭敬而不用禮來做指導就會疲勞,小心謹慎而不用禮來做指導就會畏懼,勇敢無畏而不用禮來做指導就會作亂,心直口快而不用禮來做指導就會尖刻。

以禮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釋義】把禮儀當做羽翼的人,用禮儀的教誨在世上施行。

服美動目,行美動神。

【釋義】衣裝服飾華美只能使人注目,行為美好才能令人敬重。

禮讓一寸,得禮一尺。

【釋義】(你)對人禮一寸,受人讓禮讓一尺。比喻以禮相讓,事雖微而獲益必大。

人不徒貴儉,而貴不禮。

【釋義】人不僅只注重節儉,還要注重禮節。

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

【釋義】最高的禮節沒有一定的儀式,最深重的哀悼沒有一定的法度。

禮有經,亦有權。

【釋義】禮節有常規的,也要有變通。

將求于人,則先下之,禮之善物也。

【釋義】將要對別人有所求,就首先要謙恭自抑,這在禮節上是善于處理事物。

人惡禮不惡。

【釋義】別人不以禮待我,我仍以禮待他。

讓,禮之主也。

【釋義】對他人恭敬、謙讓,這是禮儀中最主要的內容。

禮者,人道之極也。

【釋義】禮儀,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釋義】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

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

【釋義】學習禮儀往往在富足之時,產生盜竊往往始于貧窮之際。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釋義】倉庫充實就能懂得禮貌,衣食充足就能感知榮耀和恥辱。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釋義】對待富貴之人,有禮貌不難而難于事事得體;對待貧賤的人,有恩惠不難而難于處處有禮。

狎甚則相簡,莊甚則不親。

【釋義】過分親昵就會態度怠慢,過分莊重就不會彼此親近。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釋義】有了謙讓的心,正是重視禮儀的開始。

輕則寡謀,驕則無禮。

【釋義】輕佻的人缺少謀略,驕橫的人沒有禮節。

恭敬之心,禮也。

【釋義】對別人恭敬、尊重,是禮的表現。

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

【釋義】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禮的事不做。

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

【釋義】樂事做得好了人心無怨,禮事做得好了則人無所爭。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釋義】在家不會接待客人,出去后才明白(自己)很少成為主人。

客來主不顧,應恐是癡人。

【釋義】主人見客人來了不去打招呼,恐怕這只能是愚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化县| 樟树市| 林芝县| 荆州市| 宜宾县| 左权县| 东明县| 昌邑市| 柳州市| 上栗县| 即墨市| 道真| 珠海市| 乌拉特中旗| 安溪县| 扎兰屯市| 迁西县| 罗田县| 黔西| 北票市| 宜章县| 丰都县| 雅安市| 唐山市| 自贡市| 襄垣县| 泰兴市| 银川市| 邵阳县| 上杭县| 高陵县| 长宁区| 徐闻县| 灵丘县| 德兴市| 永宁县| 南安市| 金阳县| 临潭县| 长治市|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