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趣說俗語——人們口口相傳的文化(4)
- 中華詞源(超值金版)
- 雅瑟 青萍編著
- 4850字
- 2014-01-23 15:10:56
王牌美女間諜
“一戰”期間,瑪塔·哈麗是巴黎紅得發紫的脫衣舞女,更是一位周旋在法、德兩國之間的“雙料美女間諜”,躋身歷史上“最著名的10大超級間諜”之列。她是荷蘭人,但具有一種東方女性的風韻,因而自稱是印度公主的后代,以其絕世的姿色和神秘的東方舞蹈出現在巴黎舞臺上,很快征服了巴黎,甚至在歐洲她都享受到女王般的待遇。然而,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王牌間諜結局悲慘,于1917年10月,被以“叛國罪”的名義處死在巴黎郊外。
趣說“三句話不離本行”
“三句話不離本行”是說人的言語離不開他所從事的職業范圍,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也是屢見不鮮。人們往往在談話、聊天時,自覺不自覺地就聯系到自己的職業,或者是用自己職業上的習慣用語來談論眼前的事情。
這句話最早見于清朝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每到一處,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送給人看……”關于它的來源,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很久以前,一個村子里住著四個能說會道的人。這四個人,一個是廚師,一個是裁縫,一個是車把勢,還有一個是跑船掌舵的。平時村子里誰家有什么糾紛、紅白喜事、打架抬杠的,人們都請他們去說和,大小事情也能得個好的結果。
有一次,村里一對老哥倆鬧分家,由于人多嘴雜,分了幾天也沒分清,于是就把這四個人請去了。可是,這件事還真有些棘手,四個人決定先到廚師家碰碰頭,商量個對策。
廚師說:“我看這事呀,難,咱還是快刀斬亂麻,別鍋、碗、瓢、盆什么的一樣樣分得太仔細?!薄耙矊?,不過這事也不能偏向著誰?!辈每p想了想說,“這分家呀,還得針過去,線也過去才行。”
趕車的滿不在乎地說:“唉,你們也太擔心了吧,咱們以前又不是沒辦過這號事。這也不難,前有車,后有轍,只要別岔了路,什么都好辦。”
跑船的早就聽得不耐煩了,提議道:“咱們別光在這里啰唆了,不如等到了那里見風使舵,怎么順手就怎么給他們劃拉劃拉得了?!?
廚師的媳婦在一邊聽著,“撲哧”一聲笑了起來:“我說你們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賣什么的吆喝什么呀。”話音剛落,裁縫、車把勢、跑船的,這一屋子人又大笑起來,原來廚師媳婦是個做小買賣的,最擅長吆喝。
渡河訴辛酸
有三人同時過河,一唱戲的、一小販、一叫花子。水流湍急,船身顛簸,需一人蕩前槳,可誰也不愿意。船老板說:“你們若能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點從一講到十,就不要你們蕩,否則,我也不開船?!?
三人表示同意。唱戲的率先:“上臺演出,《一捧雪》,《二度梅》,《三氣周瑜》,《四郎探母》,《五(武)家坡》,《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八姐闖幽州》,樣樣來得,只《九龍山》一出,實實(十十)難唱?!?
小販緊接而上:“出得門去,一根扁擔,二只籮筐,游三家,伴四戶,過五里墩,到六塘鋪,碰上七個姑娘,手拿八個銅錢,要買九色花線,這個生意實實(十十)難做?!?
叫花子長嘆一聲,凄然說道:“自出生以來,一個人,兩只手,三沒親戚,四沒朋友,五行相克,六根不齊,七星當頭,八字太硬,算得九九歸圓,看起來實實(十十)虛度一生?!比烁魇銎渎?,各道辛酸。船老板無奈,只好自己蕩起雙槳來。
王安石“宰相肚里能撐船”
有句俗話叫做“宰相肚里能撐船”,它是說人和人相處總免不了有矛盾,因此為人處世要豁達大度,待人處世要寬厚仁慈。這句話說起來還跟王安石有關呢。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又娶了個名叫姣娘的小妾?;楹?,王安石終日忙于國事,冷落了嬌妾。而姣娘正值妙齡,難耐寂寞,便與家中一個仆從勾搭上了,這事不久便傳到了王安石耳中。
這一日,王安石假稱出門辦事,中途悄悄折返園中,果然聽到了姣娘與仆人的聲音。這下,王安石氣不打一處來,舉掌便想打門,可轉念一想:“我堂堂一國之相,一砸門,家丑就傳出去了,豈不惹人恥笑?”
王安石仰天長嘆,看見了樹上的烏鴉窩。他拿起一根竹竿朝烏鴉窩捅了幾下,驚飛了烏鴉,也驚動了屋內偷情的兩個人,屋里的仆人聞聲忙跳窗逃走。
轉眼中秋節到了,王安石想趁著家宴的機會,勸一勸姣娘?!袄试庐斂?,有酒豈能無詩。吟首詩以助酒興,如何?”姣娘欣然答應,王安石便吟道:
“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棉蠶睡,撇下干姜門外聽。”
姣娘也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明白王安石知道了自己和仆人的事,于是“撲通”跪在丈夫面前,也和了一首詩:
“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撐船。”
王安石本來還想好好地訓姣娘一通,可見她誠心認錯,心也就軟了。再說姣娘正值雙十年華,這事本也不能全怪她,倒不如來個兩全其美。于是,王安石便送了姣娘一些銀兩,讓她和仆人遠走高飛了。
這事傳開以后,人們都非常贊賞王安石這種寬宏大量的做法,“宰相肚里能撐船”也因此成了千古美談。
王安石機敏聯對
北宋王安石不但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學家。他十分喜好燈謎游戲,曾專著《字說》。他所作燈謎:“目字加兩點,莫當貝(繁寫為具)字猜;只字欠兩點,莫當口字猜。打二字?!敝i底是:“賀(賀)”“咨”。時至而今仍然被人奉作字謎之典范。
一天,王安石與其好友王吉甫在一起做謎為戲。王安石先作了一個讓王吉甫猜: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王吉甫看了之后沒有馬上說出謎底,而是對做了一條謎語:東海有魚,無頭又無尾,更除脊梁骨,便是這個謎。
王安石聽完點頭會意地笑了。原來這條燈謎的謎底是“日”字。王吉甫是以謎解謎。王安石和王吉甫兩人相視哈哈大笑不已。
不祥的“三七二十一”
漢語中有很多與數字相關的成語或俗語,如七上八下、亂七八糟、八九不離十、不管三七二十一?!叭叨弧北臼侵樗愠朔谠E,在其前面加上“不管”,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含有不管好歹、吉兇為何,偏要試一試的意思了。
關于它的來源,民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相傳早期的讖緯家、陰陽家們都認為三七相乘的積數是不祥的數。三國時期的陳琳在《神女賦》中寫到“漢三七之建安,荊野蠢而作仇”,意思是說,東漢建立210年,到建安時期要遭厄運了。實際上這段時間不足200年,但由此可以確知,人們已認為三七之積是不祥的。這一看法經過長期演變,人們逐漸總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這一口頭語。
“不管三七二十一”碗稀飯
從前有一大戶人家,戶主名叫李元。有一年,李元雇了一個五大三粗的長工給他家干活。那長工初到時,李元對老婆說:“你每天管他三頓干的吧,免得他借屙尿的機會偷懶。”他老婆照辦了。那長工每頓三碗干飯,干起活來一個能頂兩個用。
10天以后,李元又對老婆說:“這個長工長了一副憨相,干活雖然賣力氣,但他的飯量太大了!一年要吃掉我們幾百斤糧食!從今天起,你一天管他三頓稀飯吧。”他老婆又照辦了。那長工每頓吃七碗稀飯,干起活來有氣無力,還不如一個弱女子。眼看稻田中雜草猛長,不抓緊時間除草就要減產。李元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想再雇一個短工,又舍不得花錢管飯食,因此他十分惱火。一天吃飯時,李元責問長工:“你一天吃我三七二十一碗飯,為啥干活不像個男子漢?”只見那長工用筷子敲著碗邊唱道:“干干干,一天吃九碗,周身汗毛都有勁,打個噴嚏響過山!稀稀稀,三七二十一,尿像屙下竹竿雨,腳酥手軟如爛泥。我著急,沒有力;你著急,有啥益?”
李元聽了,想了半天回過神來,當著長工的面對老婆說:“從今天起,管他三三九碗干,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蹦情L工干活又一人能頂兩人用了。
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為領導干部剛上任時表現得有熱情、有魄力、干勁十足,必先做兩三件有益于百姓的事。事后是否還會不斷做好事就難說了。這里的“三把火”是說開頭三件事,像燒起來火來一樣轟轟烈烈,有聲有色,場面引人注目。那么,“新官上任三把火”是怎么得來的呢?
據《三國演義》述,三國時,諸葛亮當了劉備的軍師后,在短短的時期內,連續三次用火攻戰勝曹操。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惇統領的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沒。第三次便是著名的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曹操也被燒得丟盔棄甲,割須棄袍。當時,人們把這三把戰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來,人們就把新官一上任就大刀闊斧的改革形容為“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袁世凱小站大練兵
天津小站因小站稻而聲名遠揚,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中國千百座小城鎮中,只有它躋身世界軍事地圖,被永久地載入史冊,這其中有段不同尋常的歷史。某年,清政府頒布上諭,委派袁世凱督練新建的陸軍。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袁世凱剛上任,卻連燒“五把火”,他將定武軍改名為新建陸軍,將兵額招到7000人,又將新軍分為步、炮、工、騎四個兵種。同時,一改舊軍隊吃空額、克扣軍餉的劣習。袁世凱還讓人編寫軍歌,使軍隊面貌煥然一新。這“五把火”一燒竟“燒”出了中國第一支新式軍隊、“燒”跑了大清最后一位皇帝、也“燒”開了北洋軍閥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序幕。
何為“無事不登三寶殿”
漢語里,有些詞細究起來,很有韻味。例如“無事不登三寶殿”,是說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來了,必是有事相求。至于所求事情是大是小,能幫不能幫,就沒個準兒了。想來“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客人,大概也是平日素不踏門的,臨到有事了才會登門拜訪。當然,此語也用于主人戲謔熟客,或好客人聊以自嘲。
這話出自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詞話》:“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寶殿,奉本縣正宅衙內吩咐,敬來說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講說親事。”
“無事不登三寶殿”本義是指佛教寺廟中規定有禮拜、供養等法事方入佛殿,無事不得隨便在此走動吵嚷?!叭龑毜睢币辉~與佛教大有淵源。所謂“三寶”,指的便是佛教中的佛、法、僧三者,又作“三尊”。以佛講法,僧保守之,此三者有神圣關系。佛指覺悟人生的真相,進而教導他人的佛教至尊,或泛指諸佛;法為根據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說的教法、真理;僧指修學教法的僧團。三者都是令眾生得度的重要因緣,缺一不可。三寶所在之殿當然就是三寶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場做法事的地點——“大雄寶殿”;佛家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還有僧人“燕息(即和尚等出家人睡覺之意)”的“寧靜禪房”。這三處地方,是清靜高潔的佛教重地,不可隨意亂闖。
因此,古人即用“三寶殿”來泛指一般的佛殿,人們對三寶的尊敬與敬仰,使佛殿成為十分神圣的地方。除了與祈禱、禮拜等有關的信仰活動,一般人不能隨便進入?!盁o事不登三寶殿”也由此而來,后引申為有事而來,比喻沒有事情不會上門。
解縉獻大米
明朝永樂皇帝有收集寶物的癖好。傳說,有一天,永樂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讓滿朝文武百官七天之內每人獻來一件寶物,由皇上按所獻寶物的價值大小論功行賞。
七日已到,官員們紛紛把從各地搜羅來的寶物獻給皇上,永樂皇帝看了,十分高興。輪到解縉獻寶時,只見他從袖筒里摸出一個小紙包,恭恭敬敬地跪下,呈了上去。太監接過來,小心翼翼地在皇帝面前打開,原來是一小撮大米。
皇上不高興了,說:“這是隨處可見的東西,怎么是寶呢?”
解縉不慌不忙地念了四句順口溜:
此寶真是寶,人皆不可少。
皇上三日無此寶.走起路來孱孱倒。
永樂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便重賞了解縉,并吩咐下去,以后不許再獻寶了。
以水代酒“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般人對“君子之交淡如水”這一語頗為迷惑,既為“淡若水”,意即友情平平淡淡,又怎么能是比喻純潔而高尚的友誼呢?但知道了其出處和其相關的事你就會明白其意思了?!肚f子》中說:“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意思是說,品質高尚的人和道德低下的人交往方式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甘若醴”(甜酒),表面上親親熱熱、甜甜蜜蜜,實際上,這種友誼沒有牢固的基礎,一有風吹草動,觸及個人的利益,便要斷交以至于絕交,所以說它“甘以絕”;而君子間的交往,看上去平平淡淡如一杯清水,但是它的基礎卻十分扎實,牢不可破,所以說“淡以親”。
《禮記》中解釋說:“君子之接如水者,言君子相接,不用虛言,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己?!边@就生動地說明,君子之間的友誼,坦蕩磊落,毫不虛偽,就像兩股清清的流水相接,十分自然地融合。他們之間無利可圖,卻志同道合,所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關于“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個俗語,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