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趣說習俗——民間傳統節日的由來(2)
- 中華詞源(超值金版)
- 雅瑟 青萍編著
- 3603字
- 2014-01-23 15:10:57
父親節的起源
與母親節相對應的便是父親節,父親節也起源于美國。1910年,一位名叫多伍德的女士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傳播“母親節”。在此期間,她想起了含辛茹苦將她撫養成人的父親。多伍德女士深深地感到設立父親節很必要。她的呼吁,引起了人們的熱烈響應,于是,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被選為“父親節”。在1910年6月,美國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還健在的人都在胸前佩戴一朵紅玫瑰花,以表達對父親的敬意;而父親已故去的人,則佩戴一朵白玫瑰花,以此表達對父親的無限懷念和哀思。
“感恩節”不忘感恩
感恩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始于1621年。
據記載,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帆船,于12月26日到達北美洲的普利茅斯港,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境,第一年冬天過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當地的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并教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雞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謝他們的幫助,感謝上帝賜予的大豐收。自此,感恩節成為他們直至后來美國的固定節日。
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并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有四天假期。時值長假,很多人都會趕回家慶祝佳節,所以,美國感恩節的熱鬧程度絕不亞于中國的中秋節。
感恩節的食物
感恩節的食物富有傳統特色。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物,然后整只烤熟,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等。
“圣誕節”——西方最重要的節日
公歷每年的12月25日,為圣誕節。圣誕節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我國的新年相提并論。在圣誕節這個全民歡慶的節日里,人們互相贈送禮物,寄圣誕卡,圣誕老人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小孩歡迎的人物。
圣誕節是作為耶穌的誕辰來慶祝的,所以又稱為耶誕節。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
耶穌的誕生日大約是在2000年前,研究人員通過日歷上的記載,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后。在公元后的前300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會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所以圣誕節在宗教上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重要節日。
關于耶穌的出生有一個故事:據《圣經》記載,耶穌誕生在小城伯利恒。該書記載,圣母瑪麗亞是因圣靈的感動而懷孕,就在與丈夫約瑟返回家鄉時,天色已暗,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投宿,因此瑪利亞被迫在馬槽里生下耶穌。據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上帝為了愛世人,便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成為人的樣式,與人一同承擔苦難、救贖世人。后來人們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
平安夜
平安夜是圣誕前夕,稱為圣誕夜,也稱為平安夜。這一天,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仆仆地趕回家與家人團聚。圣誕之夜必不可少的節目是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后圍坐在溫暖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享天倫之樂;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裝舞會,通宵達旦地狂歡。圣誕之夜,父母會悄悄地將給孩子們準備的禮物放在長筒襪里。
圣誕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誕夜舉行的彌散。圣誕夜彌撒一般分為兩次,晚上10點的一次對教眾舉行;另一次是子夜時分的大彌撒,這是圣誕夜的高潮。子夜大彌撒在午夜結束,此時,正好圣誕節來臨,教堂敲響祝福的鐘聲。
“生肖”趣聞
十二生肖最早見于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我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使用十二生肖了。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只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歷法上。
那么,為什么用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呢?
一說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
子時(夜里十一點鐘到一點鐘):據說老鼠是深夜里最活躍的動物,所以子時屬鼠。
丑時(夜里一點鐘到三點鐘):據說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所以丑時屬牛。
寅時(夜里三點鐘到五點鐘):“寅”字解釋為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動物是老虎,所以寅時屬虎。
卯時(早晨五點鐘到七點鐘):據說此時為“太陰”(即月亮)的時間,傳說月亮上有玉兔,所以卯時屬兔。
辰時(早晨七點鐘到九點鐘):傳說此時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所以辰時屬龍。
巳時(上午九點鐘到十一點鐘):據說蛇最愛在此時利用青草作掩護,所以巳時屬蛇。
午時(上午十一點鐘到下午一點鐘):午時陽氣到頂,陰氣始生,正是駿馬馳騁的時候,所以午時屬馬。
未時(下午一點鐘到三點鐘):傳說羊在未時吃過的草,草根再生力很強,所以未時屬羊。
申時(下午三點鐘到五點鐘):天快晚了,猴要呻叫,所以申時屬猴。
酉時(下午五點鐘到七點鐘):此時正當日沒月出之際,古有“太陽金雞”的傳說,所以酉時屬雞。
戌時(晚上七點鐘到九點鐘):是夜的開始,由犬守夜,所以戌時屬犬。
亥時(夜間九點鐘到十一點鐘):據說此時天地最混沌,而豬愛睡覺,混沌不清,所以亥時屬豬。
另有一種說法是,十二生肖是古代華夏族的紀年法與少數民族紀年法融合的結果。據史籍記載,居于中原的華夏族從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就開始使用甲、乙、丙、丁等10個天干符號與子、丑、寅、卯等12個地支符號相配而成的“干支紀年法”。而我國西北部的少數民族,因長期過著游牧生活,便創造了一種動物紀年的方法。后來,當匈奴單于呼韓邪歸附漢朝,入居中原與漢族人一起生活時,中原地區與少數民族的文化相融合,由此產生了十二生肖。
十二屬相為啥少了貓
相傳,極樂世界的佛祖,有一次忽然心血來潮,指定十二種動物守衛由地上通往天空的道路,按年輪流值班,各負其責。這十二種動物中,原來有貓,沒有老鼠。
一天,有一位名叫大勢至的菩薩受佛祖之命,發出請帖,邀請入選的動物齊聚一堂,聽佛祖訓話。大勢至將這些動物的排列順序安排妥當后,便去請佛祖。
貓武術高強,為百獸之師,被公推為第一把交椅。在恭候佛祖光臨的時候,貓忽然感到肚子難受,便請站在旁邊看熱鬧的老鼠幫它暫時看守一下位置,自己匆匆上廁所去了。就在這關鍵時刻,佛祖駕到。佛祖剛一點名,便發現貓不在,心中不悅:老鼠趁機挑撥:“貓狂妄自大,褻瀆神明,不愿當守衛,已擅自離開。”佛祖聽后,非常生氣,便讓老鼠填補了貓的位置。
待貓從廁所返回,大勢已定,無可挽回。貓一怒之下,決意與狡詐的老鼠為敵,終日尋找機會報仇。老鼠十分害怕,白日躲著,只在晚上才出來窺探動靜。
為何要“守歲”
除夕之夜“熬年”,又被稱為“守歲”,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時候,守歲是為了驅除百鬼,而如今,則是人們表達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
在魏晉時期,就已經有關于守歲的記載了。關于這個習俗的由來,還有這樣一個傳說:老天爺每逢除夕就會向人間大散金銀財寶,希望天下百姓能夠生活富足。那一刻,地上所有的石頭、磚瓦都會變成金燦燦的財寶。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不可有貪婪之心,人們必須把撿到的財寶全部放在家中,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能開門。
李家莊有對兄弟,哥哥愛財如命,吝嗇鬼一個;弟弟誠懇勤勞,心地善良。這一年除夕之夜,兄弟二人便坐在屋里等著金銀財寶從天而降。哥哥十分心急,心想:“我得想個點子可以不費力氣就能多弄些金銀回來。”于是他搬了許多石頭到自己的門前,等著“黃金時刻”的來臨。三更時分,老天爺開始大散金銀財寶。弟弟把金銀放入籮筐里,背進屋子,關上了房門。而哥哥此時使出渾身力氣把他預先堆好的大石頭推到屋里。心想:“以后我就是天下最大的財主了!”可是天遲遲不亮,他很著急,最后終于耐不住了,將家門打開。等他再回到屋里的時候,金銀財寶全都變回了大石頭。弟弟等到天亮才打開門,于是一籮筐的金銀閃閃發光。
后來,上天得知像哥哥這樣的貪財之人越來越多了,大發雷霆,便從此不再向人間散金銀財寶了。可是人們總是心存僥幸,年復一年地盼望著這一天再次到來。盡管天上再也沒有下過“金銀雨”,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還是團聚在一起,點著蠟燭等待新年的來臨,這讓全家都覺得很幸福。這樣,守歲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并沿襲至今。
守歲始于何時
守歲源于何時?《秦中歲時記》載:“守歲之事三代前后典籍無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唐詩中對守歲習俗有不少描寫。白居易《客中守歲》云:“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孟浩然也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到了宋朝,守歲之俗遍于城鄉。蘇東坡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描述了守歲的情景。《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關于“壓歲錢”的傳說
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夠得到長輩給的禮錢,叫“壓歲錢”。為什么會有壓歲錢呢?這里有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