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的損失
除了一般機構投資者的巨額虧損和散戶不知不覺造成的巨額虧損之外,即使非常有名的機構投資者或者投資大師,也會在投資過程中犯下很大的錯誤。在1998年LTCM危機中,雖然公司的管理團隊中有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多名名校教授,但它仍然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到來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不僅遭受巨額虧損,還幾乎把全球金融體系拖垮。
此外,投資界大鱷索羅斯也在1987年的全球股災時,因為投資全球股指期貨而損失15億美元,進而導致這位全球“金融狙擊手”的財富和聲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受到嚴重打擊。最近的例子,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因大量賣空和房地產相關的CDO(擔保債務憑證)和CDS(信用違約掉期)產品,而獲利頗豐的美國對沖基金管理者約翰·保爾森。他在2008年一舉為自己所管理的基金賺取200多億美元的收益,同時獲得7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成為對沖基金歷史上年收入最高的基金經理。但是,隨著2013年黃金價格大跌,他所管理的基金在2013年4月的短短一個月里就虧損10億美元。
除了基金管理者在二級市場上的損失之外,曾在國內紅得發紫的私募股權投資在其歷史上也并不總是能夠給它們的投資者帶來驕人的收益。2007年,全球著名的私募股權基金科爾伯格–克拉維斯集團(KKR)和德州太平洋集團(TPG)聯手收購了美國德克薩斯州能源公司,交易總額是438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收購案例。然而,由于科爾伯格–克拉維斯集團和德州太平洋集團對于宏觀經濟與能源價格走勢的錯誤判斷,收購方過于自信地借了225億美元的天量債務來完成這次收購。結果,因債務壓力和業務提升速度緩慢,這項收購交易給收購方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同樣是在2007年,科爾伯格–克拉維斯集團以27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電子支付公司第一資訊(First Data),又是因為收購方借用了天量的債務(230億美元),導致第一資訊公司在收購完成后的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科爾伯格–克拉維斯集團的投資損失也輕松超過10億美元。
除了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之外,我們也看到,以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養老基金(CalPERS)為代表的美國很多公務員養老金體系,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將部分投資組合投入風險較高的權益類產品,以及私募股權和對沖基金等另類投資產品。在金融危機時,此類風險極高的投資導致那些本該追求平穩安全投資的養老基金遭受了巨額損失,同時給這些養老金的長期保金支付能力造成極大的負面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