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的敵人
- 朱寧
- 844字
- 2020-06-19 16:18:25
公司治理
當然,即使在這樣一個監管框架下,麥道夫能把自己的投資歷程持續二三十多年,也并非易事。歷史上,美國紐約州的州立律師和麥道夫的一些投資者曾經不止一次向監管層提出各種各樣的質疑,認為麥道夫的投資收益有不可信的地方,希望監管層對麥道夫進行調查。那么麥道夫是怎么繞過這些調查,為什么沒有被監管層發現呢?無論是紐約州政府,還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都曾經對麥道夫進行過多次調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要的解釋是人力有限,在這家以律師為主(80%的人都是律師)的機構,如果用現有人力調查上市公司,那么連10%的上市公司都調查不了。所以人力的缺乏就導致了一個最致命的問題——沒有一個監管人員真正去過麥道夫的公司。監管人員如果實地調查一下,就會發現麥道夫的保險箱里只有很少的交易記錄,他的辦公室相當干凈,據說僅有幾臺計算機和一個保險柜,保險柜里只有幾張紙,其他什么東西也沒有。如果實地調查一下,可能就會發現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問這個最簡單的問題:“你的錢在哪兒?”
還有就是缺乏公司治理。麥道夫的兩個兒子、一個兄弟,以及他的侄兒都在他的公司工作,他的兄弟是首席法律顧問,所以整個公司基本就是一個家族企業,沒有任何主營業務,無所謂誰來監督他,也沒有誰會揭發他。也就是說,沒有“吹哨子的人”。
美國曾通過《吹哨人法案》。“吹哨子的人”就是公司內部的告發者。比如,公司內部的工作人員如果告發了這家公司的違法行為,可能會受到公司各種各樣的打壓,會遭到解雇,受到公司的報復。所以法律規定,如果公司內部有人“吹哨子”,引起人們對于某種違法行為的關注,政府將擔保告發者避免受到一切人身或財務上的風險和危害。如果有投資者因為告發行為發起集體訴訟,公司在此基礎上進行賠付之后,“吹哨子的人”會拿到賠付總額的一定比例,這是對其勇敢行為的一種獎勵。但是對于麥道夫公司這種小規模的家族企業來說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它完完全全是一個家族企業,所以沒有治理上的制衡和保護。既沒有外部的職業經理人,也沒有“吹哨子的人”,難怪欺詐行為會持續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