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老鼠
監管層和市場參與者一直在玩兒貓和老鼠的游戲。監管層如同貓,市場參與者就像老鼠。別看老鼠個子小,它也有很多優勢。具體而言,和商業機構相比,監管層有三個明顯的劣勢或者局限性。
第一,政府機關并非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的,這導致政府機關在運行的時候無論是從效率還是動機來講,都不像商業機構那么強烈。商業機構可以請最好的人,付最高的工資,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同時可以把需要隱藏的一些不良資產,通過較高深的會計制度,比如像蘋果公司在海外發行的債券一樣,進行比較好的處理。但是由于政府機關的資源相對比較緊張,且整個運行機制受到的約束相對比較多,因而在這場游戲中,政府機關總是相對處于劣勢的地位。
第二,從資源上來講,政府機關和私營企業不可同日而語,至少在海外市場如此。私營企業無論工作環境、薪酬,還是人員培養和投入都超過政府機關。于是,競爭的時候,政府機關往往處于劣勢的地位。還有很多優秀的人會先到政府部門工作,在建立人脈,獲取資源和經驗之后,轉身進入私營企業,提升自己的收入。他們對政府機關的運營方式非常了解,并且能在私營企業的運營過程中活學活用。
第三,在信息方面,政府機關和私營機構相比,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很多公務員可能放棄政府工作進入企業,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政府機關的運作方式,但是少有私營企業的員工放棄比較高的薪水到政府機關工作,因此政府機關不能清楚地了解在商業機構里面究竟發生了什么。
以上三個劣勢,解釋了為什么政府在監管商業機構的時候往往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