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認識發明原理
從1946年開始,阿奇舒勒研究閱讀了20多萬份發明專利文獻,從中挑選出4萬份發明級別為第2、3、4級的發明專利。通過對海量的高級別發明專利進行深入的統計、分析和研究,阿奇舒勒最先得到的“解決問題的規律”就是發明原理(inventive principle,IP)。
在阿奇舒勒看來,人們在解決發明問題過程中,所遵循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系統進化法則是一種客觀存在。大量發明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是相同的,其所需要解決的矛盾從本質上說也是相同的。同樣的技術創新原理和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會在后來的一次次發明中被反復應用,只是被使用的技術領域不同而已。1971年,阿奇舒勒從專利中提取了最常用的解決發明問題的方法(見表1-3),這就是TRIZ理論的40個發明原理。在實踐中人們也發現,發明原理是用于解決技術矛盾的最行之有效的創造性方法。
表1-3 40個發明原理及其統一規則

續表

在實踐中人們進一步發現,實際上,這40個發明原理的使用率也有很大不同(見表1-4)。
表1-4 40個發明原理按使用率排序

研究也表明,40個發明原理所對應的科學效應(見第9章)的數量有很大不同(見表1-5)。
表1-5 40個發明原理對應的科學效應數量

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