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散逆襲 :手把手教你做量化定投
- 萬磊
- 1285字
- 2020-06-29 11:14:11
六、對模型一的探討
通過上述例子,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模型一的期末年化收益率4.88%。這個4.88%意味著,過去15年,我們每月投入的每一筆錢,從投入的那一刻起,都在享受每年高達4.88%的收益,一直到2016年底測試結束。看到這里,估計有些朋友會說:這就是復利啊。對,復利。愛因斯坦說過,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這幾年比較火爆的銀行理財產品,給出的年化利率也就4%~5%。如此簡單的模型一就能讓我們輕松享受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而且,我們要認識到,2016年12月底,上證指數3100點左右,這個位置并不高。在2015年6月上證漲到5100點時,模型一的年化收益率可是達到了12%。在那時,如果我們選擇全身而退的話,這個收益率基本就能達到民間借貸的水平了。如果在那時,別人叫你一聲“股神”,估計你會非常受用。但是,仔細想想,我們“炒股”了嗎?我們買了股票,但是我們沒“炒”。我們更像是在理財,在投資。設想一下:當一個想理財的小白走進基金公司的大門時,一個熱情的推銷員把這個財富故事講給他聽,小白會不會怦然心動呢?但在興奮之余,我們應該冷靜地看到,模型一頭4年虧損,直到2013年底定投12年后,年化收益率才1.28%,連銀行定期存款都不如的尷尬。
分析到這里,大家一定對模型一有了比較透徹的了解。模型一的特點是“不擇時”,也就是說不管指數高低,每月都買。但是我們知道,指數在高位時,買入并長期持有的話,虧損的比例還是很大的。所以,很多人說,定投的起點很重要。從低位開始定投,當然長期看很爽,但是如果從高位開始定投,那豈不是悲劇了。比如,拿模型一來說,如果定投的起點不是2002年1月而是2007年10月呢?從最高點6100點開始定投,這應該算是最悲催的開始了吧。下圖是2007年10月-2016年12月的上證指數K線圖。

測試的過程這里就不再展示了,我們來看看結果吧。

看看藍色線和紅色線的關系,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呢?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模型一到期末并未賠錢,甚至賺的還不算少呢。看下圖。

上證指數2007年10月到2016年12月,跌幅是47.9%,而模型一同期的絕對收益率是18.07%,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3.22%。雖然我們錯過了2002-2007年的最大牛市,而且從最慘的最高點開始定投,但是年化收益率真的并不差。從上述兩個測試我們能認識一個事實:當定投的時間達到一定的長度后,定投的起點并不重要。這一事實可能會顛覆很多人原有的認識,之前很多高手都在不斷地教育我們:定投的起點很重要,從高位定投和從低位定投差異很大。我不能說他們說的就完全錯誤,只是不全面。股市中就是這樣,沒有絕對的對和錯,我們需要的是理性的判斷。讀到這里,我覺得大家應該合上書本,回想一下自己過去這幾年炒股的歷程,我們付出了多少的時間和精力還有金錢,但是我們做的有沒有比模型一做的更好呢?
模型一作為最基礎的定投模型,我們用真實的回測數據驗證了其“強大”的賺錢能力,但是我們肯定不會僅僅滿足于此的。在2007年指數6000點和2015年指數5000點時,模型一還在買入,而我們用“后視鏡”看,當然不想在如此的高位還在買。在指數的高位,能否暫停買入呢?是的,我們必須做到這一點。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判斷指數處于高位呢?在下一堂課,我將送給大家一把“尺子”,一把能衡量指數高位和低位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