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義舉
劉光世死后,他的光輝事跡漸漸成為劉氏家族最津津樂道和引以為豪的追憶,這份榮耀也給他的后人帶來無限榮光。
失去了劉光世這棵大樹之后,劉家便遠離政權核心,幾經遷居,漸漸淪為布衣,后代子孫唯有修身養性,祈盼某一天能重現祖輩的輝煌地位。世事變幻,劉家人始終沒有等來報效國家的機會,漸漸走上棄武習文的道路。不過劉家骨子里存尚武精神,雖然隱居鄉野做學問,但是豪氣未失。
南宋滅亡后,元朝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政權,打擊潛伏在民間的反元力量,派出官員到各地收集情報,浙東道宣慰副使茍貼兒就這樣被派遣到青田縣調查反元義軍的情況。這種調查本來就是做做樣子,一般也不會有什么結果,誰知當地義軍中竟出現了一個出賣戰友的叛徒李熊,為了榮華富貴,他據實情擬了一份花名冊獻給茍貼兒。
花名冊上數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貨真價實的反元義士和這個叛徒李熊要報復的仇人,此外還有一些是民間紳士。茍貼兒如獲至寶,他賞賜了李熊,便拿著這份足以給他帶來榮華富貴的花名冊星夜啟程,準備上報朝廷,請朝廷派大軍予以鎮壓。
當茍貼兒路過武陽村時,借宿在劉伯溫祖父劉庭槐的府里。朝廷來了大領導,盡管劉庭槐保持著亡國人的高傲,很不想接觸茍貼兒,但卻不得不款待他。酒席間茍貼兒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言語中流露出花名冊的事情。
劉庭槐不忍心看著眾多義士赴難,決定兵行險招,他趁機將茍貼兒灌醉等待時機。茍貼兒醉酒后睡在劉府的一間祖屋,他的隨從則住在其他房屋了。夜間,祖屋忽然失火,劉庭槐冒著生命危險將裸身而睡的茍貼兒從大火中救出,可惜劉庭槐的祖屋火勢兇猛,撲救不及,最后被燒的只剩殘垣斷瓦。
火災的原因很快查明,應該是床邊的燭臺倒了引燃了蚊帳,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茍貼兒睡夢中蹬倒了燭臺所致。茍貼兒自知經常飲酒誤事,這一次也不例外,裝有花名冊的包袱在大火里變為灰燼,所幸的是死里逃生,并對劉庭槐救了自己感激不盡。
大火焚毀了花名冊,茍貼兒有些驚慌、惱怒,又無可奈何。第二天,他便返回故地尋找李熊重新索要花名冊,可是李熊卻拿著賞錢“失蹤”了,推算下來李熊應該是被反元義士悄悄干掉了。
出了這個差錯,茍貼兒也不敢聲張,以免被上司知情后查辦,此事便不了了之。然而,青田人劉庭槐智救反元義士的壯舉還是悄悄流傳開來,大家十分敬佩劉庭槐自燒祖產救義士的行為,認為此乃是行大善,積大德,日后劉家子孫必將因此善舉而得到一場大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