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質核心基礎知識
- 辜紅兵 武新杰
- 5099字
- 2020-06-23 15:40:09
任務3 樹立職業理想
1.3.1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學會結合個人分析自己職業理想的缺失或存在問題。
2.知識目標:明確掌握職業興趣的三個階段和如何實現職業理想。
3.素質目標:學會學習,加強技能,培養職業素養。
1.3.2 任務引導
小資料
法國少年皮爾從小就喜歡舞蹈,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可是,因為家境貧寒,維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艱難的父母根本拿來不出多余的錢來送皮爾上舞蹈學校。皮爾的父母不得不將他送去一家縫紉店當學徒工,希望他學一門手藝后能幫家里減輕經濟負擔。每天在縫紉店工作十多個小時的皮爾厭惡極了這份工作,不但因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報酬還不夠他的生活費和學徒費。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他為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而非常苦悶。他甚至認為,與其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早早地結束生命。絕望中的皮爾突然想起了從小就崇拜的、有著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布德里。皮爾覺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這種為藝術獻身精神的人。他決定給布德里寫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夠收下他這個學生。在信的最后,他寫道:如果布德里在一個星期內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這個學生,他便只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了。
很快,年少輕狂的皮爾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皮爾以為布德里被他的執著打動,答應收下他這個學生。但是信中卻沒有提收他做學生的事。只是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布德里告訴皮爾,在他小的時候,很想當一名科學家。可是因為當時家境貧窮,父母無法送他上學,他只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日子。最后,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距離的人,首先要選擇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來,才能讓理想之星閃閃發光。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布德里的回信讓皮爾猛然驚醒。后來,皮爾努力學習縫紉技術,23歲的那一年,在巴黎他開始了自己的時裝業。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也就是如今舉世聞名的皮爾·卡丹公司。由于皮爾一心撲在服裝設計與經營上,皮爾卡丹公司發展迅速,皮爾在28歲的那一年就擁有了兩百名雇員。他的顧客中很多都是世界名人。如今,皮爾卡丹品牌不僅擁有服裝行業,還有服飾、鐘表、眼鏡、化妝品等等,皮爾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矚目的億萬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產品也遍及全球。皮爾卡丹一次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說:“其實自己并不具備舞蹈演員的素質,當舞蹈演員,只不過是年少輕狂的一個虛幻的夢而已。人只有勤勤懇懇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更快地接近理想”。如果那時他不放棄當舞蹈演員的理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皮爾·卡丹。
議一議:
1.在這個故事中,皮爾本身的興趣與現實的工作并不是一致的,他是如何做的?
2.我們從中受到什么啟示?如果想實現你的職業理想,我們應該如何努力?
1.3.3 核心知識
一、培養穩定的職業興趣
職業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地認識、接觸和掌握某種職業的心理傾向。當我們的興趣與現在所學的專業和未來的工作崗位不一致時,應及時地調整自己,培養新的職業興趣,從而使自己獲得持久的職業活動的動力。
職業興趣的發展一般要經歷有趣、樂趣和志趣三個階段。有趣是興趣過程的第一個階段,也是興趣發展的低級階段,它往往短暫易逝,非常不穩定。樂趣是興趣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它是有趣的基礎上定向發展形成的。在這一階段中,學習的興趣變得專一、深入起來。志趣是興趣發展過程的第三個階段,是人們取得成就的根本動力,是成功的重要保證。當人們的興趣發展到了志趣的程度時,那就轉變為職業理想了。
小資料
萊特兄弟從小就對機械有著天生的愛好,從小就喜歡拆拆弄弄。在他們分別為17歲和15歲時,在圣誕節,他們收到了爸爸帶給他們的一個奇怪的玩具。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鳥才能飛呢,它怎么也會飛?”兄弟倆覺得有趣極了。于是他們倆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從那以后,他們幼小的心靈里,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要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
議一議:
萊特兄弟的興趣的三個階段是怎樣的?
二、職業理想的實現
1.務實的規劃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并非所有職業都適合你,我們要進行務實的規劃。
思考下面問題:
①近視患者不宜從事哪些職業?
②發音不準確者不宜從事哪些職業?
③手指不靈活者不宜從事哪些職業?
④身高不足1.5米者不宜從事哪些職業?
2.學會學習,強化職業技能。要想實現理想,就必須善于學習,懂得怎樣學習、怎樣思考。為此我們要做到四個結合:
(1)學與思結合。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體會、揣摩、思索,對不懂的問題要思考,對已經掌握的知識要學會如何運用,對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要嘗試使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去說明。只有這樣,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才能牢固并實用。
(2)學與問結合。不懂就問,不會就問,缺什么補什么,差什么就練什么。要虛心向老師、同學請教,切不可羞于問人或懶于請教,這樣只會貽誤自己。
(3)學與習相結合。“學而時習之”,是指復習、總結、理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每一次復習會加深一次印象,每一次運用會有新的理解。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一樣的,都要經過局部學習—反復訓練—自如運用三個階段,所謂“溫故知新”、“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4)學與行相結合。只掌握理論知識,不會實際操作,是不會受到企業歡迎的;只會學過的東西,缺乏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能力,對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缺乏解決的辦法,同樣也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因此,學習與實踐是不可分的,要時刻以實際運用作為最終的學習目標,在實際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小資料
許振超是青島港的吊車司機,很普通的崗位——吊車司機;很單調的工作——把貨物從碼頭吊上車、船,或從火車、船吊到碼頭。會開容易開好難,由于缺乏經驗和過硬的技術,常常出現裝車不準,或者多裝、少裝的情況。當別人休息時,許振超仍然留在門機上,苦練操作技能。同時他還善于學習、善于積累、善于鉆研,一點一點地“啃骨頭”,一點一點地攻難關。最終,許振超練就了“一鉤準”,“二次停鉤”,“無聲響操作”等絕活。30個春秋就這樣悄然而去。然而,人們說,30年來,他從堅守的這個普通的操作臺上流瀉出的,不是單調的音符,而是一曲曲華美的樂章,一個一年內兩次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的人——許振超。“干活不能光用力氣,還要動腦筋;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許振超就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追求著自己。
議一議:
許振超是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
三、全面發展,提高職業素養
從現代從業者的標準來看,光有專業技能還不夠,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的內容一般分為思想素養、道德素養、文化素養、專業素養和身心素養五個方面。思想素養主要表現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等;道德素養主要是指職業道德素養;文化素養表現為知識修養和思維能力;專業素養是指崗位適應能力和專業技能狀況;身心素養是指身體素質和心理適應能力等。
課文研讀
天堂與地獄比鄰
親愛的約翰:
有一則寓言很有意味,也讓我感觸良多。那則寓言說: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發現自己來到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嗎?在這里您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齡美女,都可以讓您盡情享用。”這個人聽了以后,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暗自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世間的夢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時盡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做嗎?”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里唯一不能為您做的。這是沒有工作可以給您。”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留在地獄好了!”“您以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
約翰,這則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訴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卻要在失業之后,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不幸!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從未嘗過失業的滋味,這并非我運氣好,而在于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我認為,工作是一項特權,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輕人奮發有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們多么有錢。工作以最卑微的儲蓄表示出來,并奠定幸福的基礎。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但人們必須先愛它,工作才能給予最大的恩惠、獲得最大的收獲。
我初進商界時,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犧牲。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喜愛工作。任何行業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衷心喜愛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一位偉大的畫家說得好,“痛苦終將過去,但是美麗永存”。
但有些人顯然不夠聰明,他們有野心,卻對工作過分挑剔,一直在尋找“完美的”雇主或工作。事實是,雇主需要準時工作、誠實而努力的雇員,他只將加薪與升遷的機會留給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熱心、花更多的時間做事的雇員,因為他在經營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業,他需要的是那些更有價值的人。
不管一個人的野心有多么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達高峰。一旦起步,繼續前進就不太困難了。工作越是困難或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如果他等的時間越久,就變得越困難、可怕,這有點像打槍一樣,你瞄的時間越長,射擊的機會就越渺茫。
我永遠也忘不了做我第一份工作——簿記員的經歷,那時我雖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辦公室里點著的鯨油燈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著迷和喜悅,連辦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縟節都不能讓我對它失去熱情。而結果是雇主總在不斷地為我加薪。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產品,做好你該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該做的事,理想的薪金必然會來。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勞苦的最高報酬,不在于我們所獲得的,而在于我們會因此成為什么。那些頭腦活躍的人拼命勞作絕不是只為了賺錢,使他們工作熱情得以持續下去的東西要比只知斂財的欲望更為高尚——他們是在從事一項迷人的事業。
老實說我是一個野心家,從小我就想成為巨富。對我來說,我受雇的休伊特-塔特爾公司是一個鍛煉我的能力、讓我一試身手的好地方。它代理各種商品銷售,擁有一座鐵礦,還經營著兩項讓它賴以生存的技術,那就是給美國經濟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鐵路與電報。它把我帶進了妙趣橫生、廣闊絢爛的商業世界,讓我學會了尊重數字與事實,讓我看到了運輸業的威力,更培養了我作為商人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所有的這些都在我以后的經商中發揮了極大效能。我可以說,沒有在休伊特-塔特爾公司的歷練,在事業上我或許要走很多彎路。
現在,每當想起休伊特-塔特爾公司,想起我當年的老雇主休伊特和塔特爾兩位先生時,我的內心就不禁涌起感恩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奮斗的開端,為我打下了奮起的基礎,我永遠對那三年半的經歷感激不盡。
工作是一種態度,它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同樣都是石匠,同樣在雕塑石像,如果你問他們:“你在這里做什么?”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就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個我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個字就是“累”。另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勞很高。畢竟我有太太和四個孩子,他們需要溫飽。”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負擔,在他嘴里經常吐出的一句話就是“養家糊口”。第三個人可能會放下錘子,驕傲地指著石雕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藝術品。”這種人永遠以工作為榮,工作為樂,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句話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天堂與地獄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賦予工作意義,不論工作大小,你都會感到快樂,自我設定的成績不論高低,都會使人對工作產生樂趣。如果你不喜歡做的話,任何簡單的事都會變得困難、無趣,當你叫喊著這個工作很累人時,即使你不賣力氣,你也會感到精疲力竭,反之就大不相同。事情就是這樣。
約翰,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是地獄。檢視一下你的工作態度,那會讓我們都感覺愉快。
愛你的父親
1.文中父親要告訴兒子一些什么道理,歸納出來。
2.找出能揭示這封信核心思想的一個句子,并說說你的理解。
1.3.4 心理感悟
樹立好職業理想不代表就能一定成功,它需要我們務實地規劃,學會學習,加強技能,還要提高職業素養。只有這樣,我們將心中理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