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膠濟鐵路故事(上)
- 于建勇
- 2302字
- 2020-06-23 15:38:04
德國公使:為找借口費心機
1896年11月,德皇樞密會議決定:奪取膠州灣。此后,德國處心積慮找借口。德國駐華公使海靖更是費盡心機,極盡小題大做、強詞奪理、上綱上線之能事。
1896年,威廉二世指示外交部,積極物色尚武好戰(zhàn)的強硬人物,替代紳珂出任德國駐華公使。性情暴躁、推崇殖民主義、崇尚武力征服的海靖成為不二人選。
海靖,全名埃得蒙多·馮·海靖,1850年出生于俄國一個貴族家庭,出于對“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崇拜,1879年來到柏林,兩年后獲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1881年初,放棄俄國國籍,加入德國國籍。在俾斯麥長子引薦下,為德國內(nèi)政部錄用,數(shù)月后調(diào)至外交部。自1885年開始,先后被派往紐約、智利、加爾各答、開羅等地任職。

德國外交官海靖,1896-1899年任駐華公使
外交部對海靖的提名正符合威廉二世的心意。海靖在殖民政策上的主張—宣揚對諸如中國等劣等民族唯有動用武力方能使其就范,與威廉二世在遠東的圖謀不謀而合。因此,他不僅很快就批準了對海靖的任命,還破例邀請海靖參加只有達官顯貴方能參加的慶典活動。
海靖夫人在1896年5月25日的日記中記載:“皇帝認為埃得蒙多到中國赴任后的首要任務是勸說中國盡可能多地購買德國的艦船,同時爭取把中國軍隊改革的帥印交給我們德國軍官。”“當埃得蒙多提及希望在中國尋求建立一個海軍基地時,皇帝積極肯定了這一想法,并表示要往那里派最好的戰(zhàn)艦?!保ā兜聡狗蛉巳沼洝罚?/p>
“立志”在中國成就一番事業(yè)的海靖夫婦,懷著對中國人民的偏見和蔑視,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不確定,于1896年6月4日踏上前往中國的旅途。經(jīng)過長達一個多月的航行,于7月16日到達上海吳淞口,8月14日到達北京,由此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駐華生涯。
說來很有意思,海靖這個漢名還是恭親王奕?改的。
海靖,原譯“海靜”。奕?說:“君來尋好,而名旁有爭音,非佳象。留靜之左青為音,而加立為形,曰靖,可乎?”海靖大悅,自此改名。(《異辭錄》【清】劉體智)
奕?自以為輕視戲弄了海靖,其實,海靖不是那么好對付的。為德國海軍謀求一處軍港是海靖使華的核心職責。他的策略是“激怒中國人,中國人就會犯錯”,從而找到占有基地的借口。

北京德國公使館。攝于1906年4月19日。來自美國人邁耶“1875~1918東亞之旅”
為找借口,海靖費盡心機,極盡小題大做、強詞奪理、上綱上線之能事。
1897年2月26日,他聲稱受到了侮辱。
其實事兒也不大。當時各國駐京公使應邀覲見皇帝,參加皇帝為外交使團舉行的新年招待會。法國公使退出時,未按禮制從左門出,而是徑直從中門出,海靖隨之。執(zhí)禮大臣敬信扯住海靖衣袖,試圖把他拽到小路上。海靖奪臂而去,派秘書和翻譯向總理衙門遞交了抗議信,要求敬信親自到公使館向他賠禮道歉,否則將不會出席明日為使團舉辦的盛大宴會。

1896年由北京的德國公使館寄德國的掛號郵件
第二天,總理衙門送來了一份公函,指責海靖走錯了路,敬信抓住他完全在理。海靖則堅持是敬信失禮。第三天再次致信總理衙門,要求敬信必須親自登門道歉。
“海靖威脅道,假如中國官員不立即到德國公使館來賠禮道歉,德國將與中國斷絕外交關系。”(《中德關系史譯文集》之《德國遠東殖民地據(jù)點的選擇》【英】約翰·E·施瑞克)
眼看事兒鬧大了,清廷也顧不了那一套等級森嚴的禮制了,只得向海靖屈服。
2月27日下午,敬信派人送去了致歉信,但海靖說信中沒有“對不起”字樣,要求必須親自登門道歉。
無奈,3月2日下午,李鴻章和敬信主動登門,敬信親自道歉。海靖也不好再提什么額外要求,只好暫時收兵。
是為“抽袖事件”,海靖夫人在日記中稱“抓袖事件”。
八個月后,海靖又找到了一個可以大做文章的機會。
10月30日,武昌市民向德國汽艇仍石子。當時海靖正在武昌拜訪兩湖總督張之洞,并視察在漢口的德國租界。據(jù)青島檔案館周兆利先生介紹:“他乘坐的軍艦‘鸕鶿’號上水手有意尋釁,結果與當?shù)厥忻癜l(fā)生沖突?!笔菫椤笆^事件”,也叫“石子事件”。
海靖夫人在當天日記中寫道:“他們向掛著德國國旗的汽艇扔石子。這一事件令局勢變得嚴峻起來。埃得蒙多決定再一次推遲我們的啟程時間,并且給柏林和迪德里希斯將軍(又譯棣利斯)分別發(fā)去了電報。我們在心里想著如何讓中國人給我們賠罪?!?/p>
在10月31日的日記中,海靖夫人透露了他們的意圖:“我們決定繼續(xù)待在這里,讓整個事件鬧大。”
“海靖立即向張之洞提出了無理的賠償要求,德皇命令外交部和海軍部一起商量如何利用這個事件作為索取膠州灣的借口。張之洞當然明白海靖的企圖,他立即同意這位公使的要求?!保ā兜聡h東殖民地據(jù)點的選擇》【英】約翰·E·施瑞克)
11月2日,海靖收到德國外交部的電報,“要求他與迪特里希斯將軍商討如何向中國人提出索賠。如果需要軍事界入的話,可以直接向柏林發(fā)密電。埃得蒙多對此感到想當滿意,因為這給他留下了一些活動余地。”(《德國公使夫人日記》)
讓海靖高興的是,一個比“石子事件”更好的借口來了。
11月4日,在漢口德國領事家中,海靖收到山東傳教會遭襲的電報。是為兩個德國傳教士被殺的“巨野教案”。海靖夫人在當天日記中寫道:“我們大家感到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大風暴即將來臨?!?/p>

海靖在《膠澳租借條約》中的簽名
11月5日,《科隆人民報》搶先刊登了這則消息。次日,威廉二世讀到后,立即命令停泊在上海吳淞口的德國東亞艦隊司令棣利斯:“請立即率領全部艦隊駛往膠州,占領那里適宜的地點和村鎮(zhèn),并用你認為合適的方法勒取完全贖罪?!?/p>
海靖隨之與清政府談判,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最終如愿以償?!白源硕?,譯署(總理衙門)聞海靖至,幾于談虎色變矣?!保ā懂愞o錄》【清】劉體智)
在《膠澳租借條約》上,可以看到海靖龍飛鳳舞的簽名?;仡^再看奕?為他改名之舉(去掉“爭”字旁),實在是一廂情愿的小把戲。海靖之“爭”,不僅絲毫未減,反而更加飛揚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