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孩子的敏感期:讓孩子走好第一步
- 水淼
- 2502字
- 2020-06-28 16:55:47
文化敏感期——讓孩子在文明中沐浴
人類是環境的產物,但是人類創造出了文明,正是這一點造就了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文化是對人類文明的記錄和表現。孩子從一出生就置身于人類社會,當孩子的思維和認知能力有了一定基礎的時候,自然地就會對人類文化發生興趣。文化的對象非常浩瀚,也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廣大的神奇空間。
當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后,就逐漸開始了對人類文化的探索和認知。文化產品匯集了人類的智慧,表現了人類無與倫比的創造力。3歲以后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語言和思維能力,開始有了自主的認識選擇,對文字、數字、科學甚至藝術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一般來說,從3~9歲,孩子都處于一個主動的文化探索期,他們不再像2歲的孩子那樣盲目地問問題,而是針對自己的認知需要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設想。尤其是6~9歲,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求知欲和探究欲更有針對性,對文化的敏感更是活躍。
蒙臺梭利在自己“兒童之家”學校的教育實踐中發現,孩子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于3歲,并在6~9歲出現探究事物的高峰。她把這一高峰期稱為孩子的“文化敏感期”。
在文化敏感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在這個階段內要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幫助孩子學習和探索文化。這一時期的孩子的思考能力大為加深,甚至會問許多難以解釋的本質問題。
恒恒今年4歲半了,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有一天,他突然問幼兒園的老師:“為什么5加4等于9呢?”盡管老師認為恒恒應該已經學會了這么簡單的加法,為了讓他更明白,老師拿出9個橘子和加號板,來給他演示。老師先放5個橘子,然后放上加號,在加號的后邊再放上4個橘子。老師以為自己的演示很直觀,恒恒數一數就能明白了。
然而恒恒說:“我知道是9個,但是為什么那個‘5’就是5個?那個‘4’就是4個呢?”老師略微愣了一下,原來恒恒是不理解數學可以通過實際物體表達出來的形式,孩子以前沒有注意到實際物體與符號之間的關系,現在孩子注意到了,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就涉及到了數學的基本問題。
在文化敏感期,孩子的思維就是這么神奇,已經能夠進行深入思考,這正是孩子思維獨創性的體現。一旦孩子問一些獨特而且很難回答的問題時,父母一定不要表現得不耐煩,因為這正是孩子迫切想了解世界的表現,父母應該呵護孩子的求知欲。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環境
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孩子在文化敏感期,也會涉及到各方面。孩子有強烈的愿望去見識周圍的世界。在這個時期,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環境條件,才能得到更廣泛的知識,得到更多鍛煉能力的機會,因此要為孩子建立有利于發揮其求知欲的環境。在豐富多彩的環境中,孩子才可以獲得更多知識,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為孩子創造民主的家庭環境:一些父母望子成龍,每天都在為如何教育孩子而殫精竭慮,然而效果并不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父母習慣于說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使孩子沒有自己的自由。
孩子需要的是生動、鮮亮的生活和符合他們年齡的簡單知識。那些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安排得非常刻板枯燥的做法,只能讓孩子感覺到巨大的壓力。為孩子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去自由釋放自己的天性,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
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然環境:一些父母感覺孩子進入了文化敏感期,就應該待在課桌前好好學習,結果反而嚴重傷害了孩子原本高漲的積極性。盡管孩子進入了文化敏感期,但他們還是習慣更直觀的學習環境。大自然無疑就是這樣一個環境,在自然中孩子不僅能夠體驗到美景,還有利于身體健康,更能很輕易學到動植物學、地理學、物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為孩子營造科學的環境:神奇的科學世界永遠都吸引著孩子的目光,為孩子提供充滿科學的環境,會極大地調動孩子的探索欲。當孩子4歲、5歲時,父母就可以教孩子制作簡單的玩具,讓孩子初步了解機械構造原理。
孩子的好奇心是無止境的,父母還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將鐘表拆開,為孩子講解。
科學館也是絕好的去處,眾多互動式的科學實驗通常是孩子的最愛。
為孩子營造藝術的環境:音樂、繪畫、舞蹈等都是重要的文化門類,可以根據孩子的愛好來讓他們選擇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不要強迫孩子,尤其不要讓孩子過早地接受專業的訓練。那些枯燥的訓練只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還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育。為孩子營造藝術環境的最終目的還是讓孩子享受生活的快樂,接受藝術的熏陶。
為孩子提供文明積極的交往環境:如何讓孩子舉止得當地和別人交往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內容,也是文明社會的要求,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舉止主要通過孩子“模仿”獲得。當孩子置身一個文明的交往環境中,通過學習禮貌用語、行為方式,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只有孩子在父母那里學到了基本利益和行為方式,才能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將其落到實處。
父母的角色
孩子對文化的學習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過程,需要各種環境來支撐。孩子正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成長,也是在各種環境中不斷學習,所以父母應該為孩子構建合適的成長環境。父母是孩子成長資源的提供者和守護者,孩子是脆弱的,需要父母為其提供堅強的后盾。
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而模仿對象最多的就是父母。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正是這個道理。在生活中,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會以父母為榜樣。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想要孩子做得更好,父母一定要先做好示范。
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行為,更不能按照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自然規律,父母要多去觀察,通過孩子的外在表現去推斷孩子的興趣所在和內在需求。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強制,父母要真正通過引導來發揮孩子的自然天性。
在文化敏感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破壞孩子在文化探索和學習上的興趣。正是對五彩繽紛的文化世界感到好奇,讓孩子擁有了巨大的動力去探索、去學習。如果能夠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加以利用和引導,不僅能夠讓孩子學會各種知識,還能提升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同時,通過交往和學習,孩子也能逐步養成文明的行為。父母要根據孩子敏感期的特點轉換角色,為滿足孩子多層次的需求還需靈活地運用和整合各種角色,優化孩子的文化敏感期,讓孩子在文明中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