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細微事物敏感——孩子比成人更愛探索

孩子的視野和成人的視野不同。成人在思維的作用下,更習慣以宏觀的眼光看世界,更注重事物的功用;而孩子由于認知所限,更注重那些被成人忽視的小細節,尤其是對微小事物有無差別顯得更有興趣。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是通過簡單圖式發展來逐步認識外在世界的。墻角的小草、衣服上的花紋、地上飄動著的碎紙屑等都能引起孩子巨大的興趣。成人常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這些沒有功用的事物早已不能引起成人的興趣,但是孩子卻喜歡探索其中的奧秘,實際上觀察細小事物正是孩子觀察和認識世界最明顯的表現。

蒙臺梭利曾說過:“孩子對于細小事物的觀察和熱愛,是對無暇顧及環境細節的成年人的一種彌補。”如果說成人是通過自己的知識和大腦有選擇、功利性地認識世界,孩子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將環境內化到自己的認識之中。這時孩子的認識充滿了創造力,與感覺已經麻木的成人形成了鮮明對比。處于對細微事物敏感期的孩子,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適合讓他們去觀察世界。發現孩子有觀察細微事物行為的時候,父母不要因為怕臟或者其他原因進行阻止,要積極引導他們,幫助他們養成敏銳的觀察力。如果這個時候能夠對孩子進行合理引導,既能夠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還能增長孩子的智慧,又能夠讓孩子養成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細微事物敏感期出現的時間

當孩子撿小石塊、揪草葉、撿碎紙屑的時候,當孩子拿著毛線團滿院子玩耍的時候,當孩子遍地撿拾煙頭(甚至還學著成人往嘴里塞)、沾滿泥巴小樹枝的時候,當孩子不厭其煩地去摳各種小洞的時候,就說明他們已經進入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了。

一般來講,從1歲半到2歲,孩子開始陸續進入細微事物敏感期。但不同的個體之間可能會存在較大差異,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什么時候學會走路。因為只有孩子學會走路,他的活動范圍才大為增加,也能更自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這一敏感期一直會持續到4歲左右,如果對孩子的引導得當,還可能更長,而且孩子也會將關注的重點轉移到那些更具知識性的事物之上。

孩子的眼睛、手、嘴、鼻子等身體部位都蘊藏著巨大的探索力量,這一時期也是培養他的觀察力的最佳時期。孩子在室外會關注螞蟻、小豆子、小花瓣、小石子等東西,在室內則會關注小線頭、頭發絲、墻角的瓷磚等。一旦觀察成為了孩子的習慣,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能力增長得非常快。

下雨后,小區的梧桐樹下冒出了許多螞蟻。2歲的小琪琪看到后,就撿起小樹枝撥弄這些螞蟻,弄了一身泥。等那些螞蟻爬到小路上的時候,小琪琪又撿了一些小石塊,給螞蟻設置障礙,玩得不亦樂乎。

而在屋里忙碌的琪琪媽媽,發現女兒不在屋里,慌慌張張地就出門尋找。等媽媽看到蹲在地上、一身泥巴的女兒后,怒火上涌,強行把女兒帶回屋子里。女兒一邊哭還一邊說著:“螞蟻,螞……蟻。”等回到屋里,看著哭泣的女兒,媽媽拿出各種玩具哄她,但是小琪琪就是一直哭個不停。

面對孩子對一些細微事物的癡迷,很多家長就像琪琪媽媽一樣有些受不了,第一反應往往就是阻止孩子。殊不知,正是在觀察細微事物的過程中,孩子獲得了體驗的快樂,而且鍛煉了各種能力。

讓孩子自由自在地觀察

在細微事物敏感期,那些細小的事物總能給孩子帶來數不盡的樂趣,孩子對細小事物的關注也是其觀察能力的開始。在這個時期,父母要理解孩子,不要刻意阻止孩子對細小事物的關注,而且要學會欣賞孩子的這些觀察舉動,只要保證安全,就可以盡可能地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當孩子聚精會神觀察細小事物的時候,最好不要去干擾孩子。因為當孩子全神貫注地觀察的時候,就是他心理思維和感受的過程。如果強行打斷孩子的行為,不僅會干擾孩子的思路,還會給孩子心理帶來不安全感。

在這個階段,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和思考方式來看待孩子的“探險”行為,孩子有自己內在的認識方式和歷程。不要把孩子收集的“寶貝”扔掉;孩子趴在地上逗螞蟻,不要因為“臟”而把孩子抱走;不要把在墻角看小草的孩子拽到屋里……

懂得利用敏感期的父母,能夠對孩子進行恰當的引導。對于剛剛開始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說,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懂得教育的父母會為孩子提供最自然的環境,強制性地給孩子一些細小的事物并不一定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只有孩子自己選擇的東西他們才愿意研究下去。父母最恰當的引導就是給孩子更多接觸自然的機會,不要提前給孩子成人化的認識目標,讓孩子自由地體驗觀察的樂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措美县| 伊宁县| 桂阳县| 兰西县| 新安县| 从化市| 白水县| 儋州市| 谢通门县| 柳江县| 广灵县| 且末县| 安塞县| 赤城县| 汤原县| 怀宁县| 含山县| 丹东市| 浏阳市| 宣威市| 安徽省| 宜都市| 盘山县| 龙胜| 长岛县| 南京市| 大洼县| 哈密市| 桓台县| 中卫市| 从化市| 乌审旗| 鹤峰县| 章丘市| 汪清县| 桃源县| 怀远县| 蓝山县| 牡丹江市|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