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會的家常炒菜
- 夏金龍
- 1765字
- 2020-06-19 18:34:44
炒菜步驟全接觸
炒菜看似比較容易,其實也有很多必須掌握的步驟和竅門。家庭中如果要炒制成美味的菜肴,需要了解炒菜從原料到成菜的各種步驟,并且要掌握其中的竅門,才能炒制出美味佳肴。當然有些步驟,如上漿、滑制,并不是所有的炒菜都需要的,如煸炒、軟炒等,但其也是一些炒菜中比較重要的一環。
小炒選料 小炒原料的選擇非常廣泛,而原料選擇也是制好小炒菜肴的先決條件。小炒選料可分為主料選擇和配料選擇。主料宜選新鮮、細嫩、無骨、無筋絡、去皮、去殼的動物性原料,如雞肉、魚肉、蝦肉、里脊肉等。對于植物性原料,應選擇新鮮、脆嫩、無蟲蛀的一些蔬菜和菌類,如白菜、菠菜、四季豆、豇豆、茄子、茭白、香菇、冬筍、木耳等。這些原料具有新鮮、含水分少和無特殊異味的特點。對于配料的選擇,應對整道小炒菜肴的色澤和口味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因此選料時應選一些新鮮、脆嫩、色澤鮮艷的原料,如玉蘭片、青椒、黃瓜、萵筍等。另外,對其他的一些原料或調味品,如油脂、淀粉等的選擇要求也較嚴格,要求在制作時不影響成菜的色澤與質量。
刀工處理 刀工處理技術的優劣也直接關系到小炒菜肴的成敗。一般而言,小炒原料是以絲、條、塊、粒為主,很少直接采用原料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形狀。小炒菜肴的刀工處理要求以小、薄、細為主。絲要求切成0.4~0.5厘米的二粗絲,長度為7~10厘米;片一般切成3.5厘米長、2.5厘米寬、0.3厘米厚;丁則要根據原料的質地來確定,如含水量高的魚肉、蝦肉和雞胸肉可稍大一些,而質地相對較老的畜肉則要求切得稍小一些,一般與黃豆大小最為相宜。刀工處理小炒原料時需要注意,切好的原料規格應大致相同,以便受熱均勻,成熟時間一致,切勿出現長短大小不一,乃至原料出現連刀的現象。
上漿滑制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小炒菜肴都需要上漿和滑制,如煸炒、軟炒等,但上漿和滑制是制作大部分小炒菜肴中比較重要的環節,是保證小炒菜肴達到滑嫩的關鍵所在。
小炒菜肴的上漿可分為三個步驟,首先將切好的原料放入碗里,加入姜蔥水、精鹽、料酒等稍腌片刻,再瀝干水分,然后加入雞蛋或雞蛋清調和均勻,最后加入淀粉或水淀粉抓捏均勻,使漿上勁,并使菜肴原料全部包裹起來即成。上漿時需要注意,由于小炒菜肴的原料一般比較細嫩,因此上漿時手法要輕,用力要小,但必須抓勻抓透。既要防止斷絲、破碎,又要使原料上勁。否則在滑油時就會出水、脫漿,嚴重影響成菜質感。
原料滑制也是小炒菜肴中的關鍵。根據介質的不同,滑制可以分為水滑和油滑兩大類。水滑是將切成片、絲等形狀的原料經過碼味上漿處理后,投入微沸的水中焯燙一下,取出即可。用水滑制作出來的菜肴口感特別細嫩,清爽不油膩,但操作難度較油滑技法要大。水滑時需要注意,水要加得寬一些,便于原料散開。水只能保持微沸,這樣可避免因水劇烈沸騰,造成原料脫芡。原料抖散下入鍋中后,若有個別原料相互粘連,可用筷子輕輕撥開,但切不可亂攪動,以免原料脫芡。水滑的原料最好八分熟即撈起,不可過熟(因原料還要下鍋炒制)。
油滑方法是將原料加工成丁、條、絲、片、粒等形狀,上漿后用溫油滑熟的一種加熱技法。因為用油多,加上火候比較大,所以速度快,受熱也均勻,效果比較好。油滑時需要注意,油溫要控制在四五成熱,俗稱溫油鍋。油溫過高、過低都會導致油滑失敗。油滑用的油鍋事先必須滑鍋,否則滑制時極易粘鍋而影響菜肴的質量。此外油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油溫,原料多油溫應略高一些;原料少,油溫應低一些。油量大油溫應低一些;反之油溫可高一些。原料下鍋后動作要快捷利落,用筷子由慢到快迅速將原料滑散,防止結團、脫漿,并及時出鍋瀝油。
炒制成菜 炒制成菜為小炒菜肴中最后的一個步驟,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操作時要先將鍋燒熱,放入少許食用油,一般用旺火熱油,但火力的大小和油溫的高低要根據原料而定。根據原料的特點而依次放入鍋內,用手勺和鍋鏟快速翻拌均勻并加入調味料,待原料斷生,不勾芡或勾芡后出鍋即可。
炒制成菜的關鍵有很多,首先是先將炒鍋燒熱,避免炒制時粘鍋焦煳;炒制時火力要適中,以中旺火為主,操作時還要根據情況及時調整。原料下鍋炒制時翻炒動作要快速敏捷,不能遲延,原料以斷生為好,保持原料特有的質感。對于需要勾芡后上桌的小炒菜肴,要在菜肴接近成熟時快速淋入芡汁,顛翻均勻即成。小炒菜肴出鍋前最好淋上少許明油,不僅可以增加菜肴的光澤,還能增加菜肴的滋味和香味,達到亮澤美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