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不做沉默的“智者”——好口才的心理功底(1)

說話水平與心理素質(zhì)的關系是不言自明的,心理素質(zhì)高的人一般當眾說話水平也高于常人,但通常情況,心理素質(zhì)并非處于常態(tài),大多是可以調(diào)節(jié)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當眾說話的高低與其個人主觀愿望與要求密切相關。

好口才體現(xiàn)了一種心理素質(zhì)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會說話,其心理素質(zhì)一般都優(yōu)于常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鍛煉和培養(yǎng)。以口才素質(zhì)和需要來說,口才家的心理素質(zhì)訓練和培養(yǎng)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我們擇其要者介紹以下三個方面。

1.自信。

我們以演講為例,有些自信心弱的演講者,在一次演講中遇到失敗,就一蹶不振,形成自卑和壓抑心理,這對演講是很不利的。其實,對演講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應該辯證地看待并作具體的分析。

有的演講者常常為自己的容貌、服飾、年齡、性別而惴惴不安;有的演講者以自己的職業(yè)“不高尚”自慚形穢;有的演講者為自己演講的內(nèi)容過于平淡而認定難以成功;有的演講者又以聽眾的文化教養(yǎng)、理論素質(zhì)、欣賞水平不高或過高而感到憂慮、畏懼;等等。

其實,有些不利因素,只要演講者能夠正確對待,想方設法加以改進,是可以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的,大可不必把問題看得過于嚴重。特別是一些客觀因素造成的不利條件,即使對演講造成了某些干擾,聽眾也是可以理解的,演講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際演講上去,不要為一些小事影響了自己水平的發(fā)揮。

《演講與口才》雜志1997年第12期上登載了這樣一篇文章:

一位大專女生,有一回她接到同學的電話,問她愿不愿意做“家教”。她很驚奇,以為是天方夜譚,疑惑地問:“我能行嗎?”同學說:“行不行,你去試試看嘛!”家長認為她平時做事總是缺乏信心,就鼓勵她去做。被教的是個初中女生,智力稍弱,經(jīng)她一段細心輔導,學習有了明顯進步,不久又參加了“高中——大學”的一體化考試,結(jié)果初試告捷,順利進入復試。初中生的家長很高興,對女兒說:“能考上一體化,多虧了這位小教師,往后啥時候也不能忘了你的啟蒙教師。”這位大專女生方才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家教才能。找到了自信,勇氣倍增,畢業(yè)后也打算不要包分配,自己去南方闖闖。放棄實踐,不敢試驗,自信就找不到基石與支點;抓住機會,投入你的實踐,找到的不只是自信,還有你人生的起跑線。

2.自控、冷靜。

因為只有在頭腦冷靜的情況下,人們才能迅速認準并抑制引起消極心理的有關因素,同時認準和激發(fā)引起消極心理的有關因素。例如,社交中演講者在遇到聽眾不愿聽或提出責難的情況下,要想對恐慌和不滿情緒加以抑制,就只有通過冷靜的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在聽眾方還是在自己方面,具體原因是什么。腦子不冷靜,不知道怎樣控制自己,就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場面就會失控。所以,口語交際中不論出現(xiàn)什么情況,首先需要的是沉穩(wěn)、冷靜。

只有冷靜,才會有適當?shù)淖钥亍?

英國首相威爾遜在一次群眾大會上演講時,反對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聲大罵:“狗屎、垃圾!”面對聽眾可能產(chǎn)生的誤解和騷動,威爾遜首相沉穩(wěn)地報以寬厚的微笑,非常嚴肅地舉起雙手表示贊同,說:“這位先生說得好,我們一會兒就要討論你特別感興趣的臟亂問題了。”搗亂分子頓時啞口無言,聽眾則報以熱烈的掌聲。

3.自強。

對于一個說話高手來說,其自強表現(xiàn)為不怕失敗,不怕打擊和挫折,敢于和善于從口語交際失敗中一次次崛起,敢于和善于從挫折中一次次挺直腰桿走上講臺,有意識地在順境、逆境、勝利、失敗等各種情境中經(jīng)受鍛煉和考驗,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堅強的忍性。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宋代大文豪蘇軾也說:“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不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些古訓,對于今天人們訓練意志和堅強品德,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培養(yǎng)自強不息的精神,關鍵是要正確地看待失敗。一次失敗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但不是人生的徹底失敗。一個人難免會有失敗的時候,只要他不甘于失敗,不氣餒,以積極的態(tài)度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堅持不懈地講下去,就會從失敗走向成功。法國思想家蒙田說過:“最勇敢的人有時是最不幸的人。因此就有傲然抗衡勝利的意氣揚揚的失敗。”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要善于從失敗中培養(yǎng)成功。障礙和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兩塊最穩(wěn)靠的踏腳石。若肯研究它們、利用它們,便沒有別的因素更能對一個人發(fā)揮作用。且回頭看看,難道你不見失敗在那里幫助過你嗎?”他還說:“是失敗使骨頭緊硬;是失敗化軟骨為肌肉;是失敗使人不可征服。這些話對人們培養(yǎng)自己的自強心理,是很有啟發(fā)的。

了解說話時的心理類型

人們當眾說話水平的高低與心理狀態(tài)不同的類型,在說話時便有不同的表現(xiàn)。心理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沖動型。

沖動是指不顧后果,率性而為,情感強烈,缺乏理性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類型的人,情緒往往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好似打開的煤氣灶,一遇火星就會燃燒起來。其表現(xiàn)是遇事不夠冷靜,易動肝火,急于表態(tài),喜說好講,輕易決策。所發(fā)言辭大都脫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講策略,不計后果。要么噎得聽者受窘而無法與其形成溝通交流;要么將自己全都暴露給聽者;要么惹惱甚至激怒聽者,使聽者奮而對其反擊。

但是,這種人心底坦蕩,沒遮沒攔。就像竹筒里的豆子,啪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沒事一般,轉(zhuǎn)趨平靜,往往也不存在怯場現(xiàn)象,興致所至,常常滔滔不絕。

梁山好漢中多有此類,如魯智深、李逵、阮小七等。李逵與燕青外出,投宿一莊院,聽莊主太公說宋江搶了他女兒,當即對燕青大叫道:“小乙哥,你來聽這老兒說的話,俺哥哥原來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勸他:“大哥莫要造次,定沒這事!”李逵說:“他在東京兀自去李師師家里,到這里怕不做出來。”然后不顧勸阻,一口氣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黃旗,指著宋江大罵:“我平常把你做好漢,你原來卻是畜生!你做得這等好事!”待后來事實弄清,原來是一強盜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認錯。他的這種心理素質(zhì)不僅不影響他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反使人們更加認識了他的憨厚、坦蕩,愈發(fā)可愛。但在當眾講話時,此類型的人需控制自己的情緒,三思而后行,以免不僅達不到表達的效果,還惹自己一身騷。

2.理智型。

理性是一種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表現(xiàn)。這種人情感內(nèi)斂,不輕易表達,并善于控制情感。遇事不急不躁,冷靜處理;不輕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態(tài);言辭常常深思熟慮之后才出口,較為周密、策略。這種言辭聽者易于接受;即使不能接受,也不致產(chǎn)生很大抵觸。但是,這種人在需要當機立斷的緊急關頭,有時也會誤事。有些機會是稍縱即逝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等你深思熟慮下來,為時晚矣。并且,過于理性,會讓人覺得虛偽、城府很深,沒法獲得聽眾心理上的認同。

同項羽相比,其對手劉邦就屬理性型。秦始皇出巡,劉邦也看到了,可他只悄悄嘆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在本意上他與項羽是一樣的,都想當皇帝。但他不像項羽那樣沖口而出,劍拔弩張地要奪取皇位,而只是悄聲贊嘆,即便旁人聽到,也無關系。他屯兵壟上,明明就是欲攻關中,與項羽抗衡,可在不利于己的鴻門宴上,卻俯首帖耳地對項羽說:“臣與將軍戮力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不僅博得項羽的信任,而且誘使項羽將告密者說出。后劉邦與項羽兩軍對陣,當項羽推出他的父親要烹殺而逼他退兵之時,他竟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在他滅了項羽后,群請其由漢王尊為皇帝,他還說:“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shù)畚弧!苯?jīng)三讓,不得已才勉為其難。

對說話者來說,理性型心理是優(yōu)于沖動型心理的。只要在緊急關頭能夠顯出果斷的氣魄,恰當表達自己內(nèi)心情感,便會受聽者歡迎,于當眾講話是很有利的。

3.優(yōu)勢型。

優(yōu)勢型是指講話者憑借其在職位、能力等方面的優(yōu)勢條件在當眾講話過程中居于高位。如自己是領導、專家、教授、名人,而聽眾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自己是大國、強大集團的代表,而對方代表的是小國、弱小組織。

這種人當眾講話時往往會發(fā)表一些非同尋常的居高性言辭,或有意,或無意。如果是有意,他會高標自置,旁若無人;如果是無意,但由于其身份特殊,在聽者聽來,也會產(chǎn)生一種由上而下的壓力。這在單向交流中,聽者無從與之理會,只得任你去說。如系雙向交談,對方雖有應答之責,但會顯得拘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雙方溝通交流的效果。

居高型的人有兩種不同表現(xiàn):一種是惟我獨尊、自負固執(zhí),我怎么說,你就怎么聽。另一種是敷衍塞責、不痛不癢,你聽也可,不聽也可。

沈劍虹在他的《使美八年紀要》中記述這樣一件事:沈在擔任蔣介石的英文秘書兼翻譯時,蔣一次宴請來訪的外賓,請其中學時的英語老師董顯光作陪。席間,外賓問蔣是否曾學過英文,蔣說:“學過,但老師不好,所以沒學到多少。”外賓問:“誰是您的老師呢?”蔣揚手指著坐在旁邊的董顯光說:“這就是我的老師。”董顯光窘極,在整個宴會中都顯得神色不安,如坐針氈。蔣介石憑其總統(tǒng)高位,盛氣凌人,全然不顧中國尊師的傳統(tǒng)美德,這是優(yōu)勢型的典型表現(xiàn)。

這種心理狀況,沈劍虹還有一對比佐證:

蔣介石與來訪的約旦國王侯賽因會談時,“蔣公像是父執(zhí)一樣,侯賽因則是恭敬的子侄”。而“蔣公和美國大使會談時,總是非常和藹有禮的。他總是傾聽對方的談話,并且很有禮貌地回答問題”。侯賽因雖貴為國王,但因國小、貧弱,蔣介石便以居高心理相對。而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雖僅一大使,但蔣介石就不能居高了。

對當眾講話者來說,優(yōu)勢型的心理類型是要不得的,如不將自己擺在與聽眾平等的位置,或提高個人素質(zhì),加強自我修養(yǎng),于當眾講話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4.綜合型。

這是一種既沒有無謂沖動,又不著意抑制,居高而不自傲,位低而不自卑的綜合性心理狀態(tài)。其言辭不卑不亢,不偏不倚,讓人聽來如沐春風,如飲甘霖。

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人當眾講話時是必然受聽眾歡迎的。即使在某種場合,某個時間會讓人不快,暫時影響交際效果,但時間一久,那不快的人大多會醒悟,自然會覺得還是這種人好。

為我國科學事業(yè)獻身的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所長、“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院士,就是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典型。他逝世后,《人民日報》和《中國科學報》記者作了這樣的報道:作為上級,他會與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說:“新松作風民主,絕不獨斷專行。有不同意見爭論時,你甚至可以跟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這時搞不清誰是領導;但雨過天晴,他從不記恨別人。如果你堅持你的正確意見,他倒很欣賞你的堅強。”

作為下級,他敢講真話,敢作敢為。一個863項目要調(diào)整,但領導同志猶豫不決。蔣新松會上批評說:“在這個問題上,你朱主任應該負責。”時任國家科委常務副主任的朱麗蘭教授,今日談及此事仍十分感嘆:“蔣新松是科技帥才,有時我和他也爭論,我覺得他這個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誠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幫我下了決心,我非常感謝他。我覺得每次跟他相談都很有啟發(fā),在爭的過程中,就得出結(jié)論了。”

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共和國主席的江澤民,在這方面為世人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范。他雖位尊權(quán)重,但與人交際時毫無居高臨下的架勢,說話非常平易近人:

1991年12月25日他視察貴州民族學院時,親切詢問一個苗族女學生是哪里人。女學生回答他后,他和藹地告訴女學生:“我是揚州人。揚州你去過嗎?”女學生回答沒去過。他微笑道:“啊,有機會請到我家鄉(xiāng)揚州看看,一三月最好,李白不是說‘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嗎?本來頗有些拘謹?shù)呐畬W生,一下輕松了。在當眾講話時應努力保持這種平正的心態(tài),在平時講話也要努力培養(yǎng)這種心理,以達到最佳的講話效果。

說話時的自卑心理調(diào)節(jié)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自卑感總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起源于在幼年時期由于無能而產(chǎn)生的不信任、不自信、膽怯和痛苦的感覺。從普通心理學上說,自卑感一般指個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記憶力、判斷力、氣質(zhì)、性格、技能等欠佳)而產(chǎn)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心理容易使人孤獨、離群、抑制自信心和榮譽感。當人的某種能力缺陷受到周圍人們的輕視、嘲笑或侮辱時,這種自卑心理往往會大大加強,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

調(diào)節(jié)和克服自卑感首先要培養(yǎng)自我意識。即通過直接和間接的自我認識,進而對自己心理和身體特征的研究而形成自我意識;或者通過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教育而形成自我意識等。其次要自我強化,即通過自己的行為結(jié)果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古希臘的演講家德摩西尼從小有口吃的毛病,而且講話時姿態(tài)也不好,老是一個肩高一個肩低,還愛不停地聳動。在崇尚口才的古希臘,像他這樣的自然條件要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演講家是很困難的。因而他十分苦惱,心中有很強的自卑感。不過,他并不氣餒,沒有被自卑所壓垮。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精神進行刻苦訓練,每天清晨站在海邊口含石子練習演講。回到家中在兩肩的上方懸掛兩柄利劍,面對一面鏡子練習演講,以避免兩肩抖動。經(jīng)過幾年的勤學苦練,德摩西尼終于練就了一口滔滔不絕的好口才,名列古希臘“十大演講者”之首。最后要進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勵,即不斷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行,且不比別人差。縱使是處于不利的地位,也要鼓勵自己增強自信。

說話時的羞怯的心理調(diào)節(jié)

人都有羞怯感,在某些交際場合中,由于各種原因“羞于啟齒”是很正常的。但是社交活動中,說話是人們傳情達意、交流思想的手段,如果“羞于啟齒”就會造成交際障礙。

美國的一個心理調(diào)查表明,在宴會上與陌生人相處時,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會感到局促不安,至于在一些演講場合,由于羞怯心理造成的演講失敗更是屢見不鮮。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說話時的羞怯感是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而任其發(fā)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清苑县| 那曲县| 积石山| 定西市| 弥渡县| 邢台县| 淄博市| 象州县| 泸水县| 镇巴县| 洛浦县| 新源县| 疏附县| 鸡泽县| 古交市| 隆德县| 华宁县| 彭山县| 广宗县| 周至县| 黎川县| 灯塔市| 金湖县| 巨鹿县| 从江县| 莱阳市| 法库县| 新疆| 郎溪县| 霞浦县| 万荣县| 岳阳县| 交口县| 饶平县| 阿荣旗| 庄浪县| 绥化市| 潮州市| 连江县|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