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十幾歲,選擇走什么樣的路(1)
- 二十幾歲,規劃你的人生
- 吳力強
- 5519字
- 2014-01-22 09:38:58
是什么造成差異
——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們才能清楚而理智地規劃未來。
十年前,胡旭蒼畢業了。為了他畢業分配的事情,父親跑遍了所有關系,最后終于在當地的稅務部門為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當父親問胡旭蒼畢業分配有什么打算時,胡旭蒼的回答讓父親吃了一驚:我要去辦公司,即使失敗了也要在企業里打工,鐵飯碗供應一輩子我不喜歡!
胡旭蒼的回答讓父親感到很失望:這份工作可是我托了多少關系才找到的,多少人想進都進不來,每天不用太辛苦,工資待遇又高。但是看到胡旭蒼堅決的態度,父親也只好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
胡旭蒼開始創業了,雖然遭遇了很多困難,但他還是堅持住了,并取得了成功。兩年后,年僅22歲的胡旭蒼創立了中美合資中國佑利控股集團,自己也成為了董事長。后來,他還參與起草了CPVC管道制品的國家行業標準。2002年,胡旭蒼當選為市人大代表。2008年,胡旭蒼和馬云等人一起被當選為“2007浙江經濟年度人物”。這時,他不過三十歲!
是什么讓胡旭蒼快速走向成功呢?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多是畢業想找個工作,安安心心地上班,這當然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我們習慣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日復一日,任憑歲月消逝,而且滿足這種狀態,那么我們很有可能在三十幾歲還在如此辛勞地為生活打拼,我們在二十幾歲時的想法一定不要過于簡單和滿足。
看到很多人富有,很多人成功,我們不禁想要尋找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呢?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得到巨額財富,而我們卻不能呢?他們比我們富一千倍,就能說明他們比我們聰明一千倍嗎?絕對不是。人的資質相差并不多,差異其實是后天造成的。想想看,我們的同學在畢業時大家起點一樣,而過了五年、十年、十五年后,同學再聚會時,大家會各不相同,有的人開著奔馳、寶馬、沃爾沃,有的人開著帕薩特、寶萊,而有的人騎著自行車,大家的差距由此可見,同學之間的智力差距真的差那么多嗎?絕對不是,真正的差距在于思想!
一個人貧窮,主要是頭腦貧窮,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個缺乏創業欲望的人,是很難掙大錢的。想過富有的生活,要先有富有的思想。頭腦富有,口袋就能富有,擁有富有的思想,就能遠離貧窮。
一個積極想要賺錢的人,絕不應以溫飽為滿足,一定想要讓生活多彩多姿,天天充滿賺錢的活力,充滿成功、致富的欲望。只有那些不滿足現狀的人,才能真正成為富翁。只有要求的越多,欲望越強烈,我們才能得到的越多。
胡旭蒼不甘心平平常常,有自己明確的人生目標。敢想、敢干、敢賭,所以,他才能迅速走向成功。不甘平庸、渴望致富,一心想要有所作為,讓胡旭蒼最終成為了同齡人之中的佼佼者。思想和與魄力,決定了一個人一生成績的大小。
二十幾歲時,我們都還沒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沒有傲人的業績,沒有資本,甚至因為沒有經驗而找不到工作。但是,我們年輕,我們敢闖,我們應該敢干一些我們沒有干過的事情。男人,就應該有點賭性!
如果我們在二十幾時只是想簡簡單單賺一點錢,養家糊口,對于未來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那么,我們就很有可能耽誤了自己,埋沒了才華。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在二十幾歲時奔波勞累,為了養活自己而不辭勞苦。但是,我們決不允許我們在三十歲、四十歲時還在為明天要吃什么、住在哪里而到處奔忙。如果你沒有為明天做太多的準備與努力,那么明天也不會給你太多的回報。
《福布斯》世界富豪、日籍韓裔富豪孫正義19歲的時候曾做過一個50年生涯規劃:20多歲時,要向所投身的行業,宣布自己的存在;30多歲時,要有1億美元的種子資金,足夠做一件大事情;40多歲時,要選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然后把重點都放在這個行業上,并在這個行業中取得第一,公司擁有1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用于投資,整個集團擁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50歲時,完成自己的事業,公司營業額超過100億美元;60歲時,把事業傳給下一代,自己回歸家庭,怡養天年。孫正義正在逐步實現著他的計劃,從一個彈子房小老板的兒子,到今天聞名世界的大富豪,孫正義只用了短短的十幾年。
機會是屬于有準備的人,沒有準備、沒有想法的人,連機會都不認識,更不要談抓住機會了。一個人的想法決定了他將來的命運,一個人的思路決定了他未來的方向與出路。二十幾歲時,我們不一定要馬上創業,但是我們一定要及早準備、及早規劃,盡最大的可能為自己尋找最好的出路,經過五年、十年、十五年的努力,直至取得成功。你在二十幾歲時的選擇與努力,將決定你在三十幾歲是貧窮、中產、還是富有!
該做什么樣的規劃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
每個人都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但究竟該走什么樣的人生之路?人生之路又該如何規劃?很多人的心中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不假思索,匆忙選擇,急急地上路,很簡單地在想,不管什么路,先上路再說,實在不行再換。但偏偏就不去花時間思考和規劃一下自己該走什么樣的路。
如果我們選錯了方向,走錯了路,好的發展就會離我們遠去。有時候,也許根本不用你去選擇和規劃。因為父母已經幫助你做好了一切,但是,父母或別人給你安排的真的是你想走的路嗎?又真的適合你走嗎?父母安排的路是否適合你,一定要先考慮清楚才行。
有的人即使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但也只是根據自己現有的條件去選擇,根本就沒有對未來要走的路進行一個全面的規劃與設計?;蛘哂心繕?,但也只是考慮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了長遠的目標。結果,與當初的理想背道而馳。
很多時候,我們僅僅知道走路是不夠的,更要清楚該走什么樣的路。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
人生就是一個始終自我規劃而又不可松懈的過程,如果只是懵懵懂懂一無所終的走下去,未來就很有可能過著或困窘或一成不變,或奔波或平淡無奇的生活。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盲目的、散漫的、毫無規劃與目標的生活,更是增加了人生的敗筆。我們雖不能拉長太多歲月路徑的長度,但終究可以通過人生的歷練和自我的堅持來拓展生命歷程的寬度,增加歲月的厚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有可能,我們還是應該對自己所走的路進行詳細的規劃,分清階段,劃分步驟,認真計劃每一步應該怎樣走,每一步用多少時間,每一步達到什么目標,盡量清晰明白。有哲人說,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確的規劃,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邁向哪里卻很重要。
我們不能只是為了有路可走,盲目地進行選擇,抱著走不通再換的想法。那時,我們只能碰得頭破血流,最后輸掉的是年輕的資本。我們應該多考慮一下,對未來要有一個充分的規劃和預期。每一步應該怎樣走,心中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計劃。要知道,成功不是站在自信的一方,而是站在有計劃的一方。
上數學課時,我們學過“兩點之間,一條直線最短”,而在人生旅途中,也是這樣,我們可以花最少的時間精力,以最短的距離達到目標,用一條直線連接出發點及目的地,而直線就是努力的方向和途徑。
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屬于自己的原點和目標點;要知道哪里是原點所在,更要了解目標是什么。如果沒有原點,就會讓你不知從何下手,無法有好的開始,若缺乏目標,就不知要何去何從,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與精力,會使你沒有方向,最終一事無成。
所謂原點,就是要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況與能力,以及條件是否具備。而目標就是你真正想要達到的境界、完成的理想。它一定要非常明確具體,可以衡量又容易追蹤。惟有先確定原點及目標點,才能象火箭般的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目的地。
一、你的原點在哪里(優點、缺點、專長、嗜好)
二、你的目標點在哪里(短、中、長期的目標)
三、直線如何構成(怎么利用現有的一切達成目標)
今天決定明天
——我們要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里,對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
當我們還在青春年少時,我們簡單地認為只要考上大學,人生的命運就改變了??墒谴髮W畢業以后,我們才知道,并不是有了文憑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有太多令人羨慕的工作,我們做不了;即使有能力,也不一定有機會去做。世界仿佛一下將我們的夢想擊得粉碎,這時,我們迷茫,我們無所適從。
我們覺得自己好像什么都能做,但是又什么都不能做。我們學到的東西,仿佛一夜間便失去了作用,沒有一點用。我們除了一張文憑以外,還有什么可以讓招聘公司動心的呢?我們渴望機會,渴望一個能夠讓自己大展拳腳的舞臺。但是,我們沒有關系,沒有背景,甚至連最起碼的工作經驗都沒有。二十幾歲,是人生最容易迷茫的時候,也是最不容易找準自己位置的時候。
前不久,教育部官員說:“大眾化時代的大學生不能再自詡為社會的精英,要懷著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心態和定位去參與就業選擇和就業競爭?!痹诙畮讱q的時候,無論我們找到一個多么令人信服的借口,如果我們就此頹廢,也只是把我們的人生送進黑暗的地方。
我們想要還沒有得到,因此,我們不應該產生任何放棄努力的理由和借口。如果我們不能為改變命運做準備,生活的慣性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命運。習慣接受一切,忍耐一切。
捫心自問:我們除了有“精神”和口號,還剩下些什么,也許最后只留下兩顆冰凍的淚水。我們需要行動和作為。不管在什么位置上,即使做一顆“螺絲釘”,我們也要發出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熱。雖然我們還年輕,算不上“精英”,但是“精英”一定會在我們年輕一代中脫穎而出。
我們缺少平臺,我們暫時不能做什么,別人不接受我們,都無所謂,進入社會只是我們學習的開始。最關鍵的在于,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所在的環境、這個行業,能不能提供發展的機會。
我們來到社會上,最忌諱的是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找工作的時候盯著工作的待遇和環境,最后只能是處處碰壁,自尊和信心都受到打擊。
有高起點,個人的發展就會有高速度。但如果沒有高起點,只要我們找準自己的位置,在那個位置上做好準備,也會獲得不錯的開始。
南存輝雖然長得白白凈凈、風度翩翩,給人的感覺是在富裕的家庭,但南存輝并不比別人幸運。從六七歲開始,南存輝就挑著米糠,提著雞蛋上街叫賣。13歲那年的一個晚上,父親把他叫到身邊,很沉重地告訴正在念初中的他:“不要再讀書了,家里需要你?!?
父親在一次勞動中腳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一躺就是兩年。作為長子,南存輝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父親是街坊上手藝精湛的老鞋匠,南存輝的第一份工作自然就子承父業,做了一名修鞋匠。他每天挑著工具箱早出晚歸,在溫州柳市鎮走街串巷,擺攤替別人修鞋。
艱苦的生活經歷,使南存輝養成了節儉的習慣。近幾年來,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他生活照樣儉樸,還讓在美國留學的兒子自己勤工儉學掙生活費。兒子假期回溫州,南存輝也要求他隱姓埋名,換上工作服到正泰公司的車間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
南存輝在事業上很專一,從事低壓電器幾十年已經做到了亞洲第一,但他還是跟記者說:“我還沒有做到最好,只有把這塊市場做到最好了,我才會考慮做其他的?!碧嵤撬o人的第一感覺,這跟他的修鞋經歷分不開。
有一次,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補鞋的錐子不小心深深地扎進了南存輝的手指,他咬牙拔出錐子,包上傷口,忍著巨痛,堅持為客人補好鞋子。盡管年輕,在附近的同行里,南存輝的生意一直最好。原因就在于他不但動作熟練,而且總是修得更用心一些,質量更可靠一些。
看著孩子小小年紀過著這么辛苦的生活,怕他受不了的父親經常用樸素的道理告誡南存輝:百腳的蜈蚣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做人做事也一樣要踏踏實實。
正因為南存輝修的鞋質優價廉,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后來許多人寧愿舍近求遠跑來找他修鞋,這使他明白,質量就是生命線。這也為他后來極其重視產品質量的思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放眼浙江民營企業,排名前幾位的浙商幾乎都是“草根”出身,沒有值得炫耀的第一份工作,也沒有讓人羨慕的后臺靠山:魯冠球第一份職業是打鐵,徐文榮、李如成躬耕田畝,邱繼寶、南存輝擺攤修鞋,胡成中是一介裁縫,鄭元豹是工人,鄭堅江是修理工,汪力成是絲廠臨時工……
這些白手起家的浙商杰出代表,在中國市場經濟剛萌動時,靠自己的勤勞、精明抓住了好時機。他們大都從事著傳統行業,一步一個腳印累積起自己的財富,事業根基比較扎實。他們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企業發展和壯大過程中,堅持不斷學習,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譜寫了浙商傳奇,成長為受人尊敬的資深企業家。
當我們不能決定生活的長度時,就努力改變生活的寬度!
我們不要指望父母能給我們提供良好的機會和平臺,我們也不能埋怨,因為埋怨也無濟于事。二十幾歲,要學會審視自己現有的一切。這一切,可能并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我們不是擁有多么優越的條件,而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做什么?可以怎樣做?只要我們把握住了現在,就可以創造我們的未來。
明天有什么,在于今天做什么。
選擇什么樣的命運
——絕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并從頂尖人物做起。
單位里新來了一名女大學生,小伙子幫著她去領辦公桌,沒想到,她挑了一個小時都沒挑好。小伙子說:“差不多就算了,不就一張辦公桌嗎?”誰料,那名女大學生說“我剛畢業分配來,這張辦公桌可能要陪我一輩子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對小伙子產生了很大的震撼,一想到自己一輩子可能就圍著一張辦公桌轉,他就不寒而栗。他毅然離開了閑散的機關單位,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這個小伙子就是如今的房地產大鱷潘石屹。
一些天賦相差無幾的人,由于選擇了不同的方向,人生卻迥然相異。所以,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次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選擇往往就是一道門檻,不同的選擇將決定不同的人生命運。二十幾歲時的選擇更為關鍵,因為它可以決定三十歲以后的命運。
二十幾歲時,影響一生的重要選擇就開始了。二十幾歲時,我們都會面臨若干種決定自己命運走向的選擇。當人生的十字路口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時,每一個路口都是那么陌生,我們不知道哪一個路口的方向是正確的,我們又應該選擇哪一個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