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生于天命,成在自身(2)

在中國,因其無可比擬的實力,北大從來就不愁擁有頂級的優秀生源。聚天下英才而育之,積天下美名而揚之,應該就是北大人最為表象和最為直接的追求。北大從來不因為世俗的黑暗與愚昧而被放逐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北大精神的內涵所在。

柳哲是生長在浙江金華農村的一名普通青年,生活、學習都在北大,卻又不“真正”地屬于北大。嚴格地說,他不是北大的學子,充其量也只能是個北大“邊緣人”的代表。

1989年柳哲高考落榜,其后曾擔任過語文代課教師、橫溪鎮文化宮專職管理員、浦江縣曹聚仁資料館籌辦負責人等。那時,他就對研究家族姓氏文化有了興趣,開始在村里搜集柳姓家譜。但他常常覺得自己能力和學識的局限,研究時感到力不從心。同時,因為沒有大學文憑,他在招工、提干等方面都受到限制,他認為不是自己缺乏實踐能力,而是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高等教育。恰好這時他結識了北大中文系的張興根老師,張老師鼓勵他來北大進修。于是,他只身揣了父母給他結婚用的3000元錢來北大中文系進修。1996年3月14日,他在北大中文系辦理了一門課程的旁聽手續,從此,開始了常年在北大旁聽的生活。他2001年提出的“北大邊緣人”的概念,在被眾多媒體傳播之后,成為對一個特殊群體的專用稱呼。他們沒有北大的學籍或戶口,但向往北大,并在此旁聽、進修、游學或者考研。沒有人理睬他初來北大時的艱辛。拮據的經濟狀況,頻繁的搬家,簡單的飯菜,半工半讀的忙碌和疲憊……大凡漂泊異鄉求學的貧苦青年,生活都是此種光景。精神上的壓力最讓柳哲難以釋懷。柳哲現在已經不太經常在北大聽課了,“事務繁忙,空余時間太少”,不過,他表示,愿意做永遠的北大邊緣人,既進得了北大,也出得了北大,學以致用,才能成就一番事業。雖然當初來到北京,也是想要取得文憑的,但自己的實力不夠強大,怨不得北大的門檻兒太高。

北大不相信眼淚,柳哲需要的是實力。他知道自己很難成為北大的正式學子,進北大沒有可靠的實力就永遠沒有幸運的機會。十多年的時間他就這樣沒有學籍,未曾佩戴過北大?;?,也沒得到校方的任何憑證,卻一直在北大學習、工作、生活和創業,他說自己不需要一紙文憑,只需要知識、能力和智慧。如今,柳哲在許多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上已經小有名氣,有一系列的頭銜可以為證:曹聚仁研究專家、姓氏文化研究專家、北大游學代言人、北大邊緣人……

我們不能不佩服柳哲的韌性和聰明,也不能不佩服柳哲的堅持和無畏。但是,北大畢竟是全國人的北大,是世界的北大,北大決不是靠堅忍不拔和無畏就成就了自己的偉大名聲,而靠的是實力,縱然有感天動地的堅韌和追求,但沒有相應的實力作保證,北大也決不會網開一面,把不具備北大要求的實力的人錄入其中的,如果這樣做,損害的不僅是北大百年積累的聲名,也是對全國千百萬夢想進入北大的學子最大的不公平。

我們不能不承認,堅韌和聰明足以成就北大所需要的實力,但是這種實力卻不僅僅是堅韌和聰明所能成就的。世界上有無數的堅韌之人,更有無數的聰明之人,堅韌和聰明并不直接就是北大所看中的實力。北大需要的實力是綜合性的,是要用結果加以證明的。北大教授說:“你有戰勝對手的實力嗎?不是看誰的胳膊更粗、力氣更大,不是看誰的背景更深、靠山更硬,不是聽誰說的更好聽、長的更英俊,拿出你的智慧和才華,用無聲的較量一分高低,這是人才的實力!”

考入北大憑的是實力,在北大讀書拼的當然更是實力。高手對決,誰更機敏、更勤奮,誰就能更快一步地占領制高點。沒有這樣的實力,縱然是在北大“混”,也不會成為優秀的北大生。今天的北大學子,應該越來越講究學業成績,越來越重視理論與實際本領相結合的能力,越來越具備獨立完成科研項目的水平,擁有這樣的實力不是靠嘴皮子功夫就可以說出來的,不是靠幾天幾夜不睡覺就能耗出來的,而靠的還是北大教授的精心指導和北大學子的自強不息,才能積累而來!

北大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無需我們再多說什么。所有靠混日子、想舒舒服服坐享其成的人在北大永遠也不會成為命運女神青睞的人。在北大學習的日子除了是增強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水平的日子外,也是強化自強不息精神的日子,知識是用于生存發展走向成功的必備資本,而精神則是實現成功人生目標的動力保證。

一個北大學生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北大的實力是用百年時間積累和沉淀出來的,誰能幸運地成為北大學子,誰就是一腳邁進了鋪滿了黃金的寶庫。用四年的時間去學習百年積累的厚重文化,顯然是不充足的。但是,用好人生這四年,讓自己從心到身地鍍滿金粉,就足以受用一生。北大的教授們常講給學生的經典結論是,在北大你的成績可以落后,你的書本知識也可以一般般,但你的精神卻必須像博雅塔一樣,始終挺拔而立,磨煉出了這樣的做人精神,你的實力將會與日俱增,許多在北大很平常的學生在社會上卻會創造出令人震驚的人生成就,就是實力迸發的結果。四年學業必然帶給你富貴的人生!”

是啊,你還有什么不能釋懷的呢?邁進北大的實力較量中,你是令人羨慕的強者。走出北大后的較量中,如果你沒有荒廢寶貴四年時光,那么你只需發揮好自己的本領,運用好自己的智慧,你仍然是出色的強者。北大相信的是實力,社會更相信實力,有實力就有了成功的資本,你無需為今天的平庸而煩惱,把北大的實力轉變為自己的實力,就是人生最偉大、最無可替代的資本!

淘汰弱者,北大是強者的樂園

自強不息的人在北大總能找到到自己的快樂。也許他出身很平常,也許他的境遇很糟糕,更也許他的身體有著不為別人所知的病痛,但如果他是個敢于挑戰困難的強者,如果他是勇于吃苦的硬漢,如果他是不為命運低頭的勇士,那么他就會在北大找到自尊和自信,找到用武之地。北大教授常說,四年對于人生是短暫一瞬,四年在北大學到再多的知識,對于浩瀚的知識海洋來說,也只能是皮毛。在北大最重要的不是學習很多的書本知識,而是開拓知識海洋的堅強意志和靈活方法。否則,盡管你達到了畢業的成績和足夠多的學分,那么你也不能算作強者。

北大是強者的樂園,而所謂的強者,最終的體現是綜合做人素質。不然,只知道學習書本公式,只會套用書本框框,對做人哲學一無所知,縱然是北大畢業,也難免擺脫被淘汰的惡運,殘酷的現實需要的是綜合素質超群的人才,而不是需要書呆子。當然,書本知識也是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畢竟不是全部。淘汰弱者而成就強者,歷來是動物叢林的不變法則,當然也是北大不變的法則。

劉默涵是一位來自河北無極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北大女生。她在北大從沒有因為出身貧困而自暴自棄,而是特別善于挑戰自己的命運,她用自己名字創立的助學基金在使自己受益的同時,也資助了許多像她一樣貧困的學生,用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尊和自信。

默涵12歲那年,父親暴病去世,剩下她與常年臥病在床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相依為命。2003年,19歲的劉默涵考上了北大。北大的第一課告訴她,進入北大重要的是學會自立自強。于是,她在學姐的幫助下找了一份家教工作,開始了邊上學邊打工的生活。默涵教學生特別認真,不長時間就成了家教中心最搶手的小老師,最多的時候,同時兼三份家教。為了省錢,默涵“規定”自己一天只吃3元錢的飯菜。她利用周末到博物館做解說員,晚上顧不上回宿舍又匆匆趕去做家教。劉默涵不僅完全解決了自己上學的各種費用,還每年都帶回1500元供家用,并給妹妹攢夠了上大學第一年的幾千元學費。

2005年寒假回家,劉默涵在無極縣中學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辦學習班籌到了4110元,為14名家境貧困的高中生分別發放了100元、200元不等的助學金。這次行動成為“默涵助學金”的發端。迄今,她用“默涵助學金”籌到的12700元資助了37名同學,同時還為4位同學找到了長期資助人。之后,她加入了北大陽光志愿者協會?!澳鷮W金”成了協會的重要執行項目。默涵用自強精神成就了快樂的北大生活。

劉默涵是強者,她的強體現在實現自我價值上。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學費找到自尊的同時,也更加歷練了走向社會最終走向成功的膽識。正如北大一位醫學教授所說:“在北大你沒有資格懦弱,因為北大文化就是強者文化,不自強而懦弱就不配做北大學生,就遲早被淘汰出局。人死于疾病是可悲的,而死于懦弱卻是可恥的,沒有人同情死于懦弱的人,不自立不自強,怕吃苦怕受累,只想享受現成的名利,世上沒有這么便宜的美事。如果有這樣的美事,也只有讓那些強者享用,懦夫永遠是自艾自憐的可憐蟲?!?

海子曾是名聞北大的學生詩人,曾寫出了近千首令人陶醉的詩篇。然而,這樣一位優秀的詩人卻沒能頂住生活的重壓,最終臥軌而死,給詩歌界帶來了巨大震動。

北大學生為象牙塔內的棟梁之材。北大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認為這些自殺者不管生前怎樣才華橫溢,但他們的致命弱點就是意志薄弱,心胸狹窄,不能承受打擊和挫折。許多學生在極度緊張的高考、考研、考博的競爭中心靈被扭曲,價值觀模糊了,心理素質差了,他們往往因為一點失意就心如死灰,不如一死了之。其實這是一種病,醫學上稱為“抑郁癥”。

逝者逝矣,他們知不知道,因為他們考試多了幾分分數,占有了北大的學籍,令多少有理想有抱負的同齡人被拒之門外?

《光明日報》首席記者謝冕曾勉勵北大學生說:“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強者,北大的這種富有,足以抵抗那物質的貧乏而引以自豪。走在我們前面的,有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老師,他們一介布衣,終生清貧,但卻是我們永遠敬重的精神的強者。北大是做學問的地方,但是就重要性講,還是做人第一、做學問第二。做人就是在人的質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標準和要求。只有人做好了,學問才能有好的發揮。”

只有失意的弱者,沒有失意的強人。在弱者的眼里處處是黑暗而沒有光明,而在強者的眼里,卻處處充滿了希望和美好,強者付出的是汗水,收獲的是快樂和成功。在北大,沒有人會看不起貧困的強者,卻有人看不起富足的懦夫。做一個強者,在北大就不會有痛苦,就不會悲觀,就不會失意,因為在強者的心中總有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正是這團盛燃的火焰,支撐著他們的精神世界,給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能量和動力,讓他們勇敢地面對人生的失意與暗淡,并最終成為精神和物質都富有的成功人士。

把自卑和怯懦留在校外

有人說只有沒有能力和本事的人才會自卑和怯懦,才會沒有勇氣面對眼前的生活和學業的困難。其實不然,每個人的心里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自卑心理,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當他用自己短處面對別人的長處時,自卑感就會油然而生。只是許多人很快就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消除來自心底的自卑感,并進而揚長避短,更多地展現自己強悍的一面,給自己更多的自信,用充足的自信心壓倒心底的自卑感,并由此迸發更大的力量。

北大的學生會有自卑感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毫無疑問,考進北大的學生都是頭腦聰明、才華橫溢的精英。邁進北大之前,幾乎他們每個人都有過令人羨慕的輝煌經歷,或是出類拔萃的學科尖子生,或是叱詫風云的高中學生會干部,他們在那個不全部優秀的高中班里,曾經面對的是一雙雙又羨慕又嫉妒的眼神,聽到的是各種順心順耳的贊美之辭,因為他們在這個小群體里實在是太優秀了,他們在自己的學業生活上注定充滿了明媚的陽光。但是進入北大卻不同了。在北大校園里,在北大的每個專業里,幾乎每個人都那么優秀,在這樣處處是精英的學習環境里,曾經有過的自豪感蕩然無存,突然之間就沒有了贊美之聲,沒有了羨慕的眼神,與身邊的精英比起來,似乎自己變得一無是處了,失落感悄然而至,伴隨失落感而來的就是強烈的自卑。自卑使一些學生感到不能適應北大的生活,甚至有些人不能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給美好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退之不去的陰影。

北大的學者和講師們總是把去除自卑和怯懦當成重要的一堂課講給邁入北大的新生,告訴他們,自卑是自強的敵人,也是自強的動力。讓自卑占領了身心,那么它就會成為左右你行動的敵人,讓你一無所成;讓自卑變成了圖強的勇氣,那么它就會消退于無形之中,使你不斷獲得進步。自卑不應該是北大學生的心態,怯懦不應該是北大學生的行為。每個邁進北大的學生首先需要調整的就是自己的心態,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里,無論面對怎樣殘酷的競爭形勢,你只需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該做的,學自己該學的,發揮自己應該發揮的能量,那么你依然是最優秀的人才。在北大是這樣,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也應該是這樣,這才是一個真正值得贊賞的精英。

北大校長司徒雷登先生曾給學生講了拿破侖教導士兵不要自卑的故事:有一次,一個騎兵奉命給拿破侖送情報,一路上快馬加鞭,在快到拿破侖指揮部的時候,馬猛地跌了一跤,就再也沒有站起來,被活活累死了。接到情報后,拿破侖立即回信,并讓那名士兵騎著他的戰馬盡快把信送回去。

看到這匹高大英俊的戰馬,士兵說:“這是統帥的馬,我一個普通士兵不配騎這么好的戰馬。”

拿破侖則說:“法蘭西的士兵可以享有任何東西!”

拿破侖的話讓士兵信心倍增,他騎上高大的戰馬急馳而去,迅速完成了任務。

北大的校園里也有類似法國士兵的人,他們以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都是給那些特殊人物準備的,而自己太普通了,不是特殊人物。正是因為有了這樣自卑的心理,所以他們才處處縮手縮腳,這樣的人怎么會取得偉大的成就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化隆| 象山县| 朝阳区| 开平市| 利津县| 顺昌县| 蒙阴县| 永新县| 咸阳市| 马边| 鄂伦春自治旗| 盱眙县| 绩溪县| 郑州市| 大洼县| 洛隆县| 巴里| 漳平市| 长治县| 阿鲁科尔沁旗| 苗栗市| 德安县| 无极县| 仲巴县| 石柱| 腾冲县| 蓬安县| 略阳县| 罗平县| 溧阳市| 普兰县| 台江县| 柯坪县| 永顺县| 万安县| 祁连县| 徐汇区| 信阳市| 浦北县|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