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平安快樂的14項法則(2)
- 人性的弱點(大全集)
- 卡耐基
- 5561字
- 2014-01-28 09:37:55
這種不能保持本色而模仿他人的現象在好萊塢已泛濫成災了。好萊塢著名的導演山姆·伍德曾說過,最令他頭痛的事,就是幫助年輕演員克服不能“保持自我”這個問題。他們每個人都想成為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三流的克拉克-蓋博。“觀眾已嘗過那種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誡他們,“他們現在需要更新鮮的。”
山姆·伍德在導演《別了,希普斯先生》和《戰地鐘聲》等名片前,從事房地產業很多年,因此,他培養自己擁有了一種銷售員的個性。他認為,商界中的許多規則在電影界也完全適用。完全模仿別人絕對會一事無成。“經驗告訴我,”山姆·伍德說,“盡量不錄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員,這是最保險的。”
最近我向克洛石油公司的人事部經理保羅·鮑爾登請教,問他前來求職的人常犯的最大毛病是什么。他應該知道這些,因為他曾經和6000多名求職者面談,還寫過一本《求職的6種方法》的書。他回答說:“前來求職的人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能保持本色。他們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坦誠,卻給你一些他認為你想要的回答。”可是這種做法毫無用處,因為沒有人想要偽君子,也從來不會有人愿意收假鈔票。
有一位電車長的女兒,花了許多努力才懂得這個道理。她的夢想是成為一位歌唱家,但她長得并不好看。她的牙齒暴凸,嘴很大,每次在新澤西州的一家夜總會里公開演唱的時候,她總想把上嘴唇拉下來,好遮擋住她的暴牙,她想表演得“很美”,可是結果呢?她讓自己怪態百出,最終還是未能逃脫失敗的命運。
幸好當晚在座的有一位男士認為她很有歌唱的天分,便直率地對她說:
“我看了你的表演,也看得出來你想掩飾什么。你覺得你的牙齒很難看?”
這個女孩顯得非常窘迫,但那人繼續說道:“為什么要這樣呢?難道長了暴牙就罪大惡極嗎?不要去遮掩,張大你的嘴,觀眾看到連你都不在乎,他們就會喜歡你的。”他很犀利地說:“再說,說不定你想遮起來的那些牙齒,還會帶給你好運呢。”
女孩接受了他的忠告,不再注意自己的牙齒。從那時候開始,她想到的只有她的觀眾。她張大了嘴巴,熱情奔放地唱歌,之后,她成了電影界和廣播界的一流當紅明星。現在,別的歌星反而想來模仿她了。
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過10%,而大部分人還不太了解自己有哪些才能。與我們應該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實還有一半以上是未被喚醒的。我們只運用了身體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設定的限制中,我們擁有各式各樣的資源,卻常常不能成功地運用它們。”
既然你我都有這么多未加開發的潛能,那又何必擔心自己不像其他人呢?
你是這個世界上的新東西,以前從未有過——從開天辟地直到現在,從未有過完全跟你一樣的人。而且將來直到永遠,也不可能再出現一個和你完完全全一樣的人。新的遺傳學知識告訴我們,你之所以成為你,取決于你父親的23對染色體和你母親的23對染色體遺傳的是什么。“在每一個染色體內,”阿倫·舒因費說,“可能有幾十到幾百個遺傳因子,在某些情況下,每一個遺傳因子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即使你的母親和父親相遇成親之后,生下的這個人正好是你,但這個機會也是30億萬分之一。換而言之,即使你有30億萬個兄弟姐妹,也可能完全跟你不同。這不是臆想之說,這些都是科學事實。
保持你自己的本色,就像歐文·柏林給已故的喬治·蓋歇溫的忠告那樣。
當柏林和蓋歇溫初次見面的時候,柏林已經名聲顯赫,而蓋歇溫還是一個未成名的年輕作曲家,一個星期只賺35美元。柏林非常欣賞蓋歇溫的才華,就問他想不想當他的秘書,薪水大概是他當時收入的3倍。“但我建議你不要接受這份工作,”柏林忠告他說,“如果你接受這份工作的話,你可能會成為一個二流的柏林,但如果你繼續堅持保持你自己的本色,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一流的蓋歇溫的。”
蓋歇溫接受了這個忠告,后來他終于成為美國當時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其實,對深入探討如何保持本色這個問題,我對此感想非常深。我對我自己所談的問題很清楚,因為我為此付出過相當大的代價,有過痛苦的經歷。當我從密蘇里州的鄉下去紐約的時候,我進了美國戲劇學院,希望能當一個演員。當時我有一個自以為非常聰明的想法——一條走向成功之路的捷徑:我要學當年那些著名的演員是如何表演的,我要學會他們的優點,然后把每一個人的長處學到手,使我自己成為一個集諸人優點于一身的著名演員。
我的這種想法是多么愚蠢!多么荒謬!我居然浪費那么多時間去模仿別人!最后我終于明白,我一定要保持本色,我不可能變成任何人。
有了這次痛苦的經歷之后,應該說能得到一些教訓才對,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并沒有接受教訓,幾年之后,我開始寫作一本書,并希望那是所有關于公開演說的書籍中最好的一本。在寫那本書的時候,我又產生了和以前學演戲時一樣的愚蠢想法。想“借”來其他作者的觀念,放在那本書里,使它能夠無所不包。于是,我買了十幾本關于公開演講的書,花了一年的時間把它們的概念納入我的書里,但最后我又一次發現我做了一件傻事:把別人的觀點大雜燴地湊在一起而寫成的東西非常做作,也非常枯燥,沒有一個人愿意看下去。因此,我把一年的心血都扔進了廢紙簍里,一切重頭再來。
這次我對自己說:“你一定要保持你自己的本色,不論你的錯誤有多少,你的能力多么的有限,你也不能變成別人。”于是我不再試著成為其他人的綜合體,而是捋起袖子,做了我當初本應該做的事:我寫了一本關于公開演講的教材,完全以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以一個演說家和演說教師的身份來寫。我學到了華特,羅里爵士所學到的那一課,而且我希望能永遠保持下去。華特·羅里爵士于1904年在牛津大學當英國文學教授,他說:“我寫不出一本足以和莎士比亞媲美的書,但我可以寫一本由我自己寫成的書。”
可以說,瑪麗·瑪格麗特·麥克布蕾、威爾·羅吉斯、卓別林、金·奧特雷,以及其他成千上萬的人都學過我在此想讓各位明白的這一課,而且他們就像我一樣學得很辛苦。
瑪麗·瑪格麗特·麥克布蕾剛踏人廣播界的時候,想做一名愛爾蘭喜劇演員,但她失敗了。后來她發揮了自我的本色,扮演一個從密蘇里州來的很平凡的農村女孩,結果成為紐約最受歡迎的廣播明星。
威爾·羅吉斯在一個雜耍團中,只是表演拋繩技術,沒有任何說話的機會。
他這樣干了好多年后,才發現自己在講幽默笑話上有特殊的天分,于是開始在表演拋繩的時候說話,最終成名。
卓別林最初拍電影的時候,那些電影導演都堅持讓他去學當時德國一個非常有名的喜劇演員,但直到卓別林創造出自己的一套表演方法之后,才開始出名。金·奧特雷剛出道的時候,想把他的得州口音改掉,成為一個城里紳士,并自稱是紐約人,結果大家在背后笑話他。后來,他開始彈五弦琴,改唱西部歌曲,開始了他那了不起的演藝生涯,并成為全世界在電影和廣播兩個行業中最著名的西部歌星。鮑勃·霍伯也有同樣的經驗。多年來他一直在表演歌舞片,結果毫無成就,一直到他找到開自己玩笑的本事之后,才功成名就。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的新東西,每個人都應該為此而慶幸,并盡一切努力利用大自然所賦予自己的一切。歸根結底,所有的藝術都帶著一些自傳色彩: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只能畫你自己的畫,只能做一個由你的經驗,你的環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論好壞,你都得在生命的交響樂中,演奏屬于你自己的樂曲;不論好壞,你都得自己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小花園。
正如愛默生在他的散文《論自信》中所說的:
每個人在他的教育過程當中,一定會在某個時期發現,羨慕就是無知,模仿就是自殺。不論好壞,他都必須保持自己的本色。雖然廣袤的宇宙之間全是美好的東西,但除非他耕耘那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否則他絕不會有好收成。
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種新能力,除他之外沒有人知道他能做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這些都必須靠他自己去嘗試求取。
另一位詩人道格拉斯·馬洛奇如是說:
如果你不能成為別人山巔上一個挺拔的松樹,
就做一棵山谷中的灌木吧!
但要做一棵溪邊最好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參天大樹,那就做一片灌木叢林吧!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片灌木叢林,
不妨就做一棵小草,給道路帶來一點生氣!
你如果做不了麋鹿,就做一條小魚也不錯!
但要是湖中最活潑的一條!
我們不能都做船長,總得有人當船員,不過每人都得各司其職。
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
我們總得完成分內的工作。
做不了大路,何不做條羊腸小道,不能成為太陽,又何妨當顆星星;成敗不在于大小——
只在于你是否已竭盡所能。
要想獲得平安快樂的心理,一定要謹記:保持自我本色。不要模仿別人。
從悲傷中走出來
幾年前,我在一個電臺的廣播節目中被主持人問道:“你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什么?”
這個問題很簡單:我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人,因為我們的死穴造就了我們。
我們的命運也取決于我們的心理狀態。
曾經統治羅馬帝國的偉大哲學家馬卡斯·奧理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是由思想形成的。”
這是一句可以決定你命運的話。可以說,我們的命運如何,完全取決于我們的心理狀態。愛默生曾說:“一個人就是他成天所想象的那種樣子,他怎么可能成為另一種樣子呢?”只要知道你心里想些什么,就可以知道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因為每個人的性格特征都是由他的思想造成的。
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你和我所必須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事實上,這幾乎可以算是我們需要應對的唯一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如果我們所想的都是悲傷之事,那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所想的都是快樂的事,那我們自然而然就可以獲得快樂;如果我們所想的是不好的念頭,那我們恐怕就不得安寧了;如果我們所想的是一些恐怖的情況,那我們就會恐懼;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我哀憐之中,那別人都會有意躲開我們;如果我們所想的全都是失敗,那我們就會失敗。諾曼·溫森·皮爾曾說:“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樣子,而你卻會是你所想的那種人。”
這樣說,是不是在暗示我們都應該用習慣性的樂觀態度去應對一切困難呢?當然不是的。很不幸的是,生命不會像這樣簡單化,但我卻鼓勵大家要盡力采取積極正面的態度,而不要采取消極反面的態度。
一個人可以關注一些很嚴峻的問題,但他同時可以將鮮花插在衣襟上昂首闊步。
當我們必須關注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時,絕不能為此而憂心忡忡。那么,關注和憂慮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呢?說得更明白一些吧:例如,每當我要通過交通擁擠的紐約市街區時,我對正在做的這件事就會很注意,可是我并不會憂慮。
關注指的是要了解問題出在哪里,然后鎮定自若地采取各種辦法解決它:而憂慮卻是盲目而瘋狂地轉圈子。
如果說半個世紀的生活經歷曾使我學到了什么的話,那就是“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帶來平靜。”
牢記愛默生那句話:“不要認為一次政治上的獲勝,收入的提高,病體的康復,或是分手許久的好友的歸來,或是任何其他純粹外在的事物,能提高你的興致,使你覺得你的眼前有許多美好的日子。不要相信它,事情絕不會是這樣簡單的。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東西能給你帶來平靜。”
偉大的斯多噶派哲學家愛匹克泰德,曾警告我們說:我們應該竭盡全力消除思想中的錯誤想法,這比割除“身體上的腫瘤和膿瘡”更加重要。并且,現代醫學也證明了他的這一理論。坎貝·羅賓博士說,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收容的病人中,有4/5都是由于情緒緊張和壓力過大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上的毛病也是如此。歸根結底,他宣布說:“這些都起源于生活中無法協凋的各種問題。”
偉大的法國哲學家蒙坦曾以“一個人因意外事故所受到的傷害,遠遠不如他對發生事故所擁有的意見深刻。”這句話來作為他的生活座右銘。而我們對所有事物的意見,也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作出何種判斷。
當你飽受各種煩惱困擾,整個人的精神都緊張不安的時候,是否應該大膽地告訴自己,你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意志力,來改變你的心境。當然,我會告訴你如何做到這一點,這個秘訣非常簡單。
許多年以前,我看過一本小書,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當一個人改變對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時,他會發現,事物和其他人對他來說將會發生改變。如果一個人把他的思想朝著光明的一面,他就會很驚訝地發現,他的生活由此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人們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卻可以吸引他們所有的,能改變氣質的神性就存在于我們自己的內心當中,也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自己思想的直接結果。只有具備了奮發向上的思想之后,一個人才能振奮,充滿欲望,并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振作他的思想,他永遠只能陷于衰弱和愁苦之中。
所以,讓我們記住威廉·詹姆斯的話:“……通常,只要把受苦者的內心感覺由恐懼轉變成奮斗,就可以把我們所謂的大部分邪惡轉變為有所裨益的東西。”
讓我們為自己的快樂而奮斗吧!一切只為今天。只為今天,我們要內心毫無懼怕。我們尤其不能害怕快樂,我們要去愛一切,去欣賞一切美,相信我們所愛的那些人也會愛我們。
如果我們想獲得平安和快樂的心境,請記住:
有了快樂的思想和行為,你就會感受到快樂。
學會放松,解除疲勞
你是否能想出一個迅速而有效的驅逐憂慮的辦法?也就是馬上就能付諸實施的辦法?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能”,那么請允許我向你介紹卡瑞斯發明的這個辦法。
卡瑞斯是一位聰明的工程師,他創建了空氣調節器制造公司,現在是聞名世界的紐約州塞瑞西市卡瑞斯公司的負責人。
“在20年前,我因長時間的憂慮而得了嚴重的胃潰瘍,體重也從170磅降到了90磅。一天晚上,我發生了胃出血,被送到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我的病非常嚴重,醫生囑咐我靜臥,連頭都不許我抬。醫生們認為我的病是不可救藥了。除了蘇打粉,我每小時只能吃一匙半流質食物。”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月……最后,我對自己說:’既然你除了等死之外沒有其他的任何指望,那么就干脆放棄那些顧慮,去充分利用你余下的生命吧。你不是一直想在你死之前周游世界嗎?如果你還有這個念頭的話,只有現在就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