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平安快樂的14項法則(8)
書名: 人性的弱點(大全集)作者名: 卡耐基本章字?jǐn)?shù): 4209字更新時間: 2014-01-28 09:37:55
憂郁癥就像一種長年不止的怒氣,以及對別人的反感,雖然患者只是想得到照顧、同情和支持,但是他們似乎只是因為內(nèi)心的愧疚感而抑郁不樂。憂郁癥患者對早期的記憶通常都是像這樣的:“我記得我想躺在長沙發(fā)上,可是我哥哥卻躺在那里,結(jié)果我大聲哭叫,使他不得不走開。”憂郁癥患者通常會用自殺來作為報復(fù)的手段,而醫(yī)生的第一個治療方法就是要使他們找不到任何自殺的理由。我用來解除他們情緒緊張的辦法,也是這種治療方法中的第一條規(guī)則,就是建議他們“不要做你不喜歡做的事”。這句話聽上去似乎非常簡單,但我相信它可以深深觸及這種病的根源。如果一個憂郁癥患者能夠做到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那他還會報復(fù)誰呢?他還會怪別人嗎?
另外一種做法,則可以更直接地觸動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告訴他們:“你可以在兩周之內(nèi)治好病,如果你照我的話去做的話:就是每天想想如何讓別人高興。”你知道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嗎?他們滿腦子只是想“我怎樣才能讓別人為我擔(dān)憂”,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有意思。有的人說:“這對我太容易了。
我這一輩子都在做這種讓別人高興的事。”其實他們從來沒有做過。于是我會要求他們仔細(xì)考慮一下,但他們一般都不愿去想。這時,我就會告訴他們說:
“當(dāng)你睡不著的時候,不妨思考怎樣才可以讓別人高興。這會大大地改善你的健康。”當(dāng)我第二天再見到他們的時候,就問他們說:“你有沒有想過我的建議?”他們有人會回答:“我昨天晚上一上床就睡著了。”當(dāng)然,在跟他們談這些事的時候,一定要很友善,很誠懇,絲毫不能顯露出優(yōu)越的神情。
我希望他們多少能夠?qū)e人有點興趣。他們很多人會這樣對我說:“我為什么要讓別人高興呢?別人從來不會想到讓我高興。”我告訴他說:“你一定得考慮你自己的健康。別人以后也會受苦的。”當(dāng)然,很少會碰到病人說:“我曾想過你建議的事”。因為我知道他的病根主要是缺乏合作,而我正想使他看到這一點。一旦他能夠和其他人在平等而合作的基礎(chǔ)上接觸的話,他的病也就好了。
我們都明白,那些對別人毫無興趣的人,在生活中遭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也最大。只有對別人感興趣的人,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健康。
當(dāng)然,安德爾醫(yī)生要求我們每天都做一件好事,這里的“好事”指的就是先知穆罕默德所說的:“就是能使別人的臉上露出開心的微笑的事。”
那些找心理醫(yī)生看病的人,只要他們愿意幫助別人,大約有1/3的人都能夠自我治愈。著名心理學(xué)家卡爾·榮格曾說:“在我的病人中,大約有1/3并非真的有病,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沒有意義和空虛。”換句話說,他們只是想搭別人的順風(fēng)車度過一生——可是別人的車子只經(jīng)過而不會停下來,于是他們?nèi)フ倚睦矸治黾遥務(wù)撍麄兡切┖翢o意義的、微小的且又毫無用處的生活。當(dāng)然,他們上不了船,就只好站在碼頭上,怪這個或怪那個,但他們絕不會怪自己,還要求全世界都以他們的欲望為中心。
紐約心理治療中心的負(fù)責(zé)人亨利·林克說:“照我個人的見解來說,現(xiàn)代心理學(xué)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就是以科學(xué)的方法證明,必須要有自我犧牲精神或者是自我約束思想,才能達(dá)到了解自我與快樂。”
如果你是一位男士,就可以跳過這一段不看,因為你可能不會有興趣的。
這里講的是一個很不快樂的、滿懷憂慮的女孩子如何使好幾個男人來向她求婚的故事。而這個女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位祖母了。我?guī)啄昵霸ニ依镒隹停?dāng)時,我正在她所住的小鎮(zhèn)上演講,第二天早上她又開車送我到50哩外的地方去搭車,好讓我轉(zhuǎn)車去紐約中央車站。我們談起了如何交朋友的事,她對我說:
“卡耐基先生,我要告訴你一件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的事情,甚至連我丈夫也不知道的事。”
她告訴我說,她出生在費城一個很窮困的家庭里,她幼年和少年時的最大悲劇就是她家很貧窮。她說:“我不能像其他的女孩子那樣有許多的娛樂,我的衣服料子從來都不是最好的,加上我長得太快,衣服總是沒辦法合身,而且也不是流行的式樣。所以,我一直覺得很丟臉,也很委屈,當(dāng)時,我常常哭著進(jìn)入夢鄉(xiāng)。最后,我在絕望之中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每次參加晚宴的時候,我都請我的男伴將他自己過去的經(jīng)驗以及他的一些看法,還有他對未來的計劃告訴我。我當(dāng)時之所以那樣做,并不是因為我對他的話特別感興趣,而是為了不想讓他注意到我穿著難看的衣服。但是,奇怪的事情很快發(fā)生了,當(dāng)我聽這些年輕人跟我談話,并對他們有了較多的認(rèn)識后,我真的開始對他們說的話產(chǎn)生了興趣。有時候,我的興趣會濃厚到忘記我自己的穿著打扮,并且因為我能傾聽別人談話,而且鼓勵那些男孩子談他們自己的事情,使他們非常快樂,漸漸地我成了我們那里最受歡迎的女孩子,最后竟然有3個男孩子一起來向我求婚。”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好笑,但也正說明了多替別人著想,不僅能不再為自己憂慮,也能幫助你結(jié)交許多朋友,并獲得更多的樂趣。
如果你想消除憂慮,獲得平安與幸福的心境,那么,就學(xué)會對別人感興趣,忘掉你自己:每天都做一件能使別人臉上帶來快樂、微笑的好事吧。
沒有人愿意踢一條死狗
你要是被人家踢了,或者是被人家惡意批評的話,請記住,他們之所以做這種事情,是因為這事能使那些人有一種自以為重要的感覺;這通常也意味著你已經(jīng)有所成就,而且值得別人注意。不公正的批評是一種偽裝過的恭維。請記住,從來沒有人會踢一條死狗。
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別人批評自己,但是絕對不可能不受到別人的批評。
如果希望周圍的人都認(rèn)為自己是非常完美的話,你可能就會時時的憂慮。不論哪一個人只要對你有一點怨言,你可能就會想法子去取悅于他。可是你所做的討好他的事情,只會讓另一個人很生氣。直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越是想討好別人,避免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就會使自己的敵人增加。雖然我們不能阻止別人對自己作任何不公平的批評,但是我們可以做比意見更為重要的事情,我們可以決定是否要讓自己受到那些不公平批評的干擾。不要管別人如何說,只要自己心里知道是對的就可以了。
生活中,只要你超群出眾,你就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最好還是趁早習(xí)慣的好,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做,然后把你的破傘收起來,讓批評你的雨水從你的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你的脖子里。
有這樣一個故事:祖孫兩個騎著驢走在路上,路邊的尼姑指責(zé)說:阿彌陀佛,兩個人騎一頭驢,那么重,太殘忍啦!于是孫子下了驢,祖父繼續(xù)騎著。
不久過來一個老太太,痛斥祖父:那么大個人不走路,讓小孫子走,自己騎驢舒服,怎么當(dāng)長輩的?祖孫聞言換了位置。剛行不久,迎面遇到一個大嫂,那大嫂更是口中嘖嘖有聲:嘖嘖,什么世道啊,年輕人騎驢,讓老人走路!
祖孫兩個左右為難,最后決定干脆都不騎了,趕著驢走路。可是還沒走幾步便又被樹陰下乘涼的茶客恥笑了一番:嗬,這兩個傻瓜,放著驢不騎,自己倒走得滿頭大汗!干嗎要討好別人?做自己本分的就好,他人的意見可以適當(dāng)?shù)淖饕幌聟⒖迹约翰灰凰怂笥摇?
還有這樣一件事情:后來成為英王愛德華八世的溫莎王子,他的屁股也被人狠狠地踢過。當(dāng)時他在帝文夏郡的達(dá)特莫斯學(xué)院讀書,溫莎王子那時才14歲,有一天,學(xué)校一位海軍軍官發(fā)現(xiàn)他在哭,就問他有什么事情。他起先不肯說,后來終于說出真話:“我被學(xué)校的學(xué)生踢了。”指揮官把所有的學(xué)生召集起來,向他們解釋王子并沒有告狀,可是他想知道為什么這些人要這樣虐待溫莎王子。大家推諉拖延又支吾了半天之后,這些學(xué)生終于承認(rèn)說:等他們自己將來成為皇家海軍的指揮官或艦長的時候,他們希望能告訴人家,他們曾經(jīng)踢過國王的屁股。
1929年,美國發(fā)生了一件震動全國教育界的大事,美國各地的學(xué)者都趕到芝加哥去看熱鬧。在幾年之前,有一個名叫羅勃·郝金斯的年輕人,半工半讀地從耶魯大學(xué)畢業(yè),做過伐木工人、作家、家庭教師和賣成衣的售貨員。
現(xiàn)在只經(jīng)過了8年,他就被任命為美國第四有錢的大學(xué)——芝加哥大學(xué)的校長。他有多大?30歲!真叫人難以相信。老一輩的教育人士都大搖其頭,人們對他的批評就像山崩石落一樣一齊打在這位“神童”的頭上,說他這樣,說他那樣,“太年輕了,經(jīng)驗不足”,還說他的教育觀念不成熟,甚至各大報紙也參加了攻擊。
在羅勃·郝金斯就任的那天,有一個朋友對他的父親說:“今天早上我看見報上的社論攻擊你的兒子,真把我嚇壞了!”“不錯,”郝金斯的父親回答說,“話說得很兇。可是請記住,從來沒有人會踢一條死了的狗。”
不錯,這只狗越是重要,踢它的人可能越能夠感到滿足。所以,你要是被人家踢了,或被別人惡意批評的話,請記住,他們之所以做這樣的事情,是因為這事能使那些人有一種自以為很重要的感覺,這通常也就表示著你已經(jīng)有所成就了,而且值得別人去注意。
艾爾伯特·赫柏德說:“每個人每一天至少有5分鐘是一個很蠢的大笨蛋。所謂智慧就是一個人如何不超過這5分鐘的限制。”
在受到一點點的批評時,傻人會發(fā)起脾氣來,可是聰明的人卻急于從這些反對他們、責(zé)備他們和“在路上阻礙他們”的人那里,學(xué)到了更多的經(jīng)驗。美國名詩人惠特曼這樣說:“難道你的一切只是從那些對你好、羨慕你、常站在你身邊的人那里得來的嗎?從那些指責(zé)你、反對你、或站在路上擋著你的人那里,你學(xué)來的豈不是更多嗎?”
不要等著我們的敵人來批評我們或我們的工作,我們要做自己最嚴(yán)格的批評者,在敵人找機(jī)會說什么以前就找出我們的弱點加以改正,達(dá)爾文就是這樣做的。
獲得這樣的認(rèn)識,他花了15年的時間。事情是這樣的:當(dāng)達(dá)爾文完成他的不朽巨著《進(jìn)化論》手稿時,他了解,出版這本對生物的創(chuàng)造有革命性見解的書,會動搖整個知識界和宗教界,所以做了他自己的批評者。他花了15年的時間來檢查他的資料,研究他的理論,批評他的結(jié)論。這是為批評所作的準(zhǔn)備。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批評有善意的,也有為了打擊你而不擇手段的,所以要接受公正的,不理會那些不公正的。友善的批評對于人生是一種呵護(hù),采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批評,決定著你如何改正自己存在著的缺點,而那些無理的指責(zé),只是對你取得成績的嫉恨罷了。對于無理的批評,你可以給它一個淡然的微笑。對待批評是一種智慧;站在公眾面前我們要有接受批評的勇氣,我們不妨把別人的批評或指責(zé)當(dāng)成對你的嘉獎,不要像一個怨婦一樣,與人爭論不休。最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一點:
不公正的批評通常是種偽裝過的恭維,從來沒有人會踢一條死狗。
不要被批評傷害
史密德里·柏特勒說:“有人罵我是黃狗、毒蛇、臭鼬……我不會調(diào)轉(zhuǎn)頭去看是什么人在說這些話。”
你知道“老錐子眼”、“老地獄惡魔”是誰的綽號嗎?它是史密德里·柏特勒少將的。有一次我去訪問史密德里·柏特勒少將,他就是統(tǒng)帥過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所有人里最多彩多姿、最會擺派頭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