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健康飲食指南(2)

許多富貴病的元兇就是肥胖,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等富貴病,脂肪都脫不了干系。然而,對脂肪危害的過于強調往往讓我們忽視了脂肪對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替代的作用:脂肪對于人體細胞來說是必要的成分,健康的女性約有18%~25%、男性約有15%~20%的脂肪。因此,我們有必要以健康、正確的態度來認識脂肪。

脂肪是人體健康的三大營養素之一,既是熱量供給的主要來源,又能幫助身體吸收脂溶性維他命A、D、E等。脂肪長期供給不足,會發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和各種脂溶性維他命缺乏癥,特別是危及皮膚健康的維生素A缺乏癥。維生素A缺乏癥表現為:皮膚干燥,鱗狀脫屑,角化增生,撫摸時有雞皮疙瘩或粗沙樣感覺;指甲多紋、失去光澤;頭發干燥、易落等。

健康專家認為,不應忌諱食用脂肪,如果一味地厭惡脂肪,拒絕攝入,就會導致可溶性脂肪維他命A、D、E、K的缺乏。正確的做法是,適當攝入對健康有益的“健康脂肪”。

健康脂肪(單一不飽和脂肪)富含于油橄欖、橄欖油、鱷梨、花生、花生油等食品中,它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

有害脂肪(飽和脂肪)富含于肉類、肉產品、家禽肉中含有的動物脂肪中,如豬油、奶油、黃油、乳酪等,它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堵塞血管,易引起心臟病、高血壓,還有跡象表明此類脂肪會加速癌細胞生長。以肉食為主的人壽命不長,主要就是因為吃肉的同時攝取了太多的有害脂肪。如以100克重量為標準,瘦羊肉含脂肪13.6克,瘦牛肉含6.2克,兔肉含0.4克,而瘦豬肉卻含28.8克。所以說瘦豬肉不等于低脂肪,吃多了,脂肪的攝入量也會提高。

利弊兼具脂肪(多重不飽和脂肪)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不飽和的脂肪油會給人的心臟帶來好處。而事實上并不那么簡單。一方面,它會產生可轉移脂肪(威脅人體健康的脂肪),另一方面,只有當蘊含在其中的各類脂肪達到平衡時,不飽和脂肪油才會利于健康。例如:富含在各類蔬菜油中的Omega-6脂肪酸,雖然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但攝入過量會加速癌細胞增長。

危險脂肪(可轉移脂肪)富含于人造油及各種油炸食品中,是由未飽和脂肪經人工加工形成的。盡管許多食品制造商都在生產過程中注意減少可轉移脂肪的產生,但在某些快餐食品中還會突然出現。因此,一定要先看食品標簽。可轉移脂肪是所有脂肪中對心臟最為有害的一種。并有導致乳腺癌的可能,建議女性盡可能少地食用此類脂肪。

需要說明的是,有些食物感覺并不油膩,但卻隱藏了許多油脂,屬于高熱量食物,如:杏仁果一粒約有9大卡,核桃一粒約有23大卡,開心果一粒約有5大卡,花生一粒約有5大卡,腰果一粒約有9大卡,瓜子一粒約1卡,所以對想要減重的人以上食物要忌口。此外,烹調食物要避免油煎、油炸的方式,肥肉、豬皮、雞皮、鵝肉皮等含動物油脂高的食物要忌食。

鹽多有害健康

膳食指南中對食鹽攝入多少沒有做出明確規定。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同時含有少量的鉀、鎂、鈣等人體生理必需的元素。食鹽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鹽看得很珍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鹽為什么這么重要呢?芽這是因為人體得不到足夠的鹽,便會生病。心臟沒有它,就會影響正常的跳動;胃里少了它,就會使胃酸缺乏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長期不吃鹽,人就全身無力,還會頭暈、全身肌肉抽搐等等,醫學上叫做“失鹽病”。食鹽具有維持體液滲透壓和酸堿平衡,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應激性,調節生理功能等重要作用。另外,食鹽還有抑菌、滅菌、防腐作用。

既然食鹽的作用這么重要,有人認為,要想身體強壯就得多食鹽,這種看法也是片面的,錯誤的。攝入食鹽過多,便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一般認為,成年人每天約需要食鹽2~3克,最多7克。除了因高溫、強度勞動、慢性腹瀉或服利尿劑等原因而出汗或排尿過多需酌量增補外,不要增加食鹽量。食鹽過多,會增加心腎功能負擔,成為有礙健康的因素。科學證實,食鹽過量與高血壓也有密切關系。1982~1995年,芬蘭公民保健所對1173名成年男子和1263名成年女子的心血管疾病發病以及死亡情況進行跟蹤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人體每天攝入的食鹽量每增加6克,死于心臟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分別增加50%和1/3,死于其他疾病的危險增加20%。

西式快餐勿多吃

西式快餐的烹飪方式以油炸、煎、烤為主,這就決定了其各種營養素的配比不可能合理。經測算,一份麥當勞快餐(漢堡、薯條、蘋果派及奶昔)提供的能量為1185~1466千卡,占3歲兒童每日供給量標準(RDA)的88%~113%,占13歲少年RDA的49%~63%。其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40%~59%。一份肯德基快餐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也占總能量的50%左右。而絕大多數西式快餐中維生素A、C含量不足RDA的10%;維生素B1、B2的含量低于RDA的20%;鈣、鐵的含量低于RDA的20%,有的甚至不足RDA的10%。

由此可見,西式快餐是高脂肪、高熱量、低維生素的食品。經常吃西式快餐不僅增加了能量的攝入,而且使得脂肪占總能量的比例也增加,同時降低了高不飽和脂肪和纖維素的攝入。吃的次數越多,有害作用也就越大。

1998年美國一項有關食用快餐與肥胖關系的研究發現,每周食用快餐的次數與總能量的攝入量和脂肪占總能量的比例呈明顯正相關。

營養學家也發現,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已經導致了某些健康問題。我國在上海、廣州、哈爾濱、濟南四城市對1萬多名小學生和幼兒園孩子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80%~90%的孩子吃過西式快餐,但平均每月吃1次或1次以下的占絕大多數,吃的次數最多的為1年99次。與美國青少年相比,我國少年兒童目前吃西式快餐的頻次還不會構成營養問題,但其發展趨勢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營養專家告誡少年兒童及其家長們:最好不要在晚上食用西式快餐;不宜多吃含熱量高的薯條、香腸、蘋果派等油炸食品;盡量選擇有蔬菜的品種,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不足;注意一天的膳食平衡;限制食用西式快餐頻率。

應控制零食

該不該讓孩子吃零食呢?對這個問題眾說紛紜。

營養學家認為:中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特殊時期,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對要多,三餐之外,再吃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小食品,能夠為身體發育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素,孩子們還能夠從零食中得到一定的享受。因此,可以讓孩子適當地吃一些零食。

零食中含的營養素遠遠不如正餐食物中的營養素均衡、全面,零食中的糖含量一般明顯高于正餐,經常吃零食會引起齲齒、營養素攝入不足等問題,所以,允許孩子吃零食,但不能夠以零食來代替正餐,應當讓孩子從一日三餐中獲得他們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除此之外,應該注意買營養價值高、衛生干凈的小食品做零食。對年齡大的中學生,家長應該教他們選擇營養相對均衡、全面的零食,并指導孩子控制、安排吃零食的時間,使孩子們吃零食得到快樂,又有利于健康。

吃零食要注意什么呢?

(1)雪零食應該在兩頓飯之間吃,不要在接近正餐時吃,以免影響食欲。

(2)雪臨睡前不要吃零食,原因一是睡前吃零食會增加胃腸負擔,影響睡眠;二是睡前吃零食如果不注意刷牙,殘留在牙縫中的食物殘渣會不利于牙齒的健康,長期下去會生齲齒。

(3)雪看電視時尤其注意控制吃零食的量,如果不加控制,容易不知不覺地吃進太多的小食品。看電視多的孩子好發胖與邊看邊吃零食不無關系。可以在看電視時只拿出一定量的小食品,吃完不再加。

健康專家認為,下面一些零食對人的健康有害無益,應該盡量少吃或者不吃。

爆米花用傳統爆花機爆出的米花,鉛污染非常嚴重,經常吃這樣的零食,容易引起慢性鉛中毒。

果脯、蜜餞在這些食品加工過程中,原來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C基本完全被破壞,而加工中所用的白砂糖純度可達99.9%以上,如此純的糖中除了大量熱能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營養,而食用這樣多的糖,還會導致維生素B和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有些果脯等食品中可能還含有防腐劑,經常食用會影響健康。

果凍多吃果凍不僅不能補充營養,甚至會妨礙某些營養素的吸收。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果凍基本成分是一種不能為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卡拉膠,并基本不含果汁,其甜味來自精制糖,而香味則來自人工香精。

巧克力巧克力熱量高,其中含有一種類似咖啡因的興奮性物質,它的另一種成分草酸可與鈣結合形成難溶性的草酸鈣而影響鈣的吸收,所以不能多吃。3歲以下的孩子更是不宜吃巧克力。

葵花子葵花子中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多吃會消耗體內的膽堿,影響肝細胞功能。另外,50克瓜子仁所含的熱量相當于一碗大米飯的熱量!如果食用過量就會有發胖的危險。

松花蛋含有大量鉛元素,多吃會導致慢性鉛中毒。

少吃方便食品

方便食品,如方便面、面包、點心、三明治等,普遍缺少蔬菜所具有的成分——維生素C、胡蘿卜素、食物纖維、某些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各種維生素。比如說方便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湯料只含有少量味精、鹽分等調味品,即使是各種名目的雞汁、牛肉汁、蝦汁等方便面,其中肉汁成分的含量非常少,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每天所需要的營養量。

另有研究指出,方便食品中所含的單價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亞油酸會影響人的視力。這些方便食品包括精美餡餅、蛋糕、小甜餅、炸薯條、油煎土豆片等。

研究者還發現,喜歡吃富含脂肪的方便食品的人,患老年性黃斑變性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多。黃斑變性是55歲以上老人失明和視力下降的首要原因。

有些方便食品質量差,濫加色素、防腐劑等等,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

另外,孩子對方便食品過量食用,會導致偏食、厭食等營養不良癥。據有關專家介紹,現在有不少小孩患上肥胖癥或缺鈣、缺鋅等等,其主要原因就是濫吃零食引起飲食紊亂和偏食。

碳酸飲料無益人體健康

充氣的碳酸飲料除了蔗糖外,幾乎不含營養素,所以被營養學家列入“垃圾食品”的范圍。有資料表明:在那些偏愛飲用碳酸飲料的青少年中,竟有60%的人因缺鈣而影響他們的成長發育。可樂等飲料中含咖啡因,對兒童健康有不利影響,因此幼兒不應該飲用可樂。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韋什克等人不久前發表論文說,他們經調查發現,經常大量飲用碳酸飲料的青少年,特別是女孩,發生骨折的危險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經常大量飲用碳酸飲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長期的,它不但影響兒童時期骨骼發育,而且容易危及中老年人,特別是使婦女在更年期時出現骨質疏松。研究人員認為,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碳酸飲料中所含磷酸成分影響了骨質沉積,從而對骨骼生長產生了副作用。

為了便于保存,為富于誘人的口感,現在的飲料是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的。很多飲料廠家為了盡可能地降低成本,總是對添加劑情有獨鐘,甚至不惜超標準使用。盡管很多標簽上并沒有標注含有添加劑,但檢驗結果表明它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

營養學家告訴我們,健康的人體體液應該呈堿性,而目前飲料中添加碳酸、乳酸、檸檬酸等酸性物質較多,又由于近年來人們攝入的肉、魚、禽等動物性食品比重越來越多,許多人的血液呈酸性狀態,如再攝入較多的酸性物質,使血液長期處于酸性狀態,則不利于血液循環,人容易疲勞,免疫力下降,各種致病微生物乘虛而入,人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所以,常飲碳酸飲料對人體健康沒有好處。

果汁不宜天天喝

健康專家認為,天天喝果汁未必對人的健康有好處,尤其是小孩子,更不應該天天喝果汁。

美國阿爾特·愛因斯坦醫學中心對100多例貧血兒童進行回顧性調查發現,其中80%以上有飲用果汁的嗜好。果汁中含有大量果糖,會阻礙人體對銅的吸收,銅缺乏將會影響血紅蛋白的生成,從而導致貧血。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營養委員會的報導指出,六個月以下的幼兒喝果汁其實對于健康沒有什么明顯的幫助,他們最好的營養應該來自母乳,讓他們喝太多果汁可能會導致肥胖,并且增加蛀牙與腹瀉的機會,對健康反而是有害的。

國內調查資料表明,嗜飲果汁飲料兒童的體格發育呈現兩極分化,要么過瘦,要么過胖。由于果汁型飲料中糖分含量過高,兒童飲用后可從中獲得不少熱能,從而影響進食正餐。長此下去,必然造成蛋白質、某些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影響體格和智力發育。且糖分多的食品容易在室溫中快速地被細菌侵入,容易造成細菌性及腸胃疾病。某些食欲旺盛的兒童,在正餐之外,從飲料的糖分中獲得過多能量,結果加重了肥胖。

雖然果汁飲料口感好,含有多種維生素,孩子喜歡喝,適當喝些果汁飲料也有利于身體健康,但絕不能讓它影響甚至代替一日三餐的正常飲食。果汁飲料一般都含有各種添加劑,如色素劑、防腐劑。果汁飲料比之水果,其最大的不足,還在于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以及其他復合糖類的嚴重缺乏,而這些東西對于人的健康非常重要。進餐前,家長一般不應讓孩子飲果汁,否則會影響食欲,尤其是在夏天,應注意預防小兒果汁綜合癥。

適量飲茶

國內外研究的結果表明,茶葉有如下藥理作用:

抗癌、抗突變茶葉的重要成分首先是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其次,還有牡荊素、胡蘿卜素及有關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綜合作用。

抗高血壓,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飲茶可以防高血壓,降脂減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能生津、止渴、解熱、消暑這已成常識。茶湯能補給水分以維持肌體的正常代謝,還有清涼、解熱、生津等作用,促進唾液分泌產生津液,并能從根本上解決受熱、脫水、體溫平衡紊亂甚至中暑的現象。

抗輻射茶葉的抗輻射作用是日本人最早發現的,他們從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中調查得知,凡長期習慣飲茶的人存活率高,放射病表現較輕。

利尿,增強腎臟的排泄功能茶有利尿作用是由于茶湯中含有咖啡堿、茶堿、可可堿。

除口臭,助消化,增進食欲近代名醫蒲輔周著文說:“茶芳香微甘,有醒胃悅脾之妙。”這也是茶葉多種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

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抗衰老,延年益壽飲茶利于身體健康,但要掌握“清淡為宜,適量為佳,隨泡隨飲,飯后少飲,睡前不飲”的原則。尤其是瘦人、老年人,酒后、渴時以及飯前飯后宜飲淡茶。

健康人飲茶還有八大禁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临潭县| 洪江市| 班戈县| 通江县| 雅安市| 冕宁县| 武穴市| 龙江县| 中卫市| 广汉市| 肇源县| 新竹市| 商水县| 吴桥县| 湾仔区| 四平市| 上林县| 龙泉市| 新干县| 鄂托克前旗| 且末县| 仙桃市| 哈巴河县| 保定市| 周口市| 京山县| 从江县| 普兰县| 通州区| 缙云县| 阿尔山市| 浮梁县| 株洲县| 隆回县| 通渭县| 定日县| 贡觉县| 深圳市| 集安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