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史前時代的神話:恐龍消失的秘密(2)

鑒于恐龍是鱷魚的遠親。科學家通過對鱷魚“新生兒”性別的研究后大膽推測,恐龍滅絕是因為“男女比例失調”。在侏羅紀末期,隨著冰川時代的來臨,全球氣溫驟降,恐龍產的蛋要么是死蛋,要么孵化出來的是雌性恐龍。因此,最先消失的是雄性恐龍,那些活著的雌性恐龍全都成了不折不扣的“剩女”,無法繁衍后代。這使恐龍世界雌雄比例嚴重失調,隨著雌性恐龍的逐漸減少,恐龍家族也就走向了滅亡。

這種說法如果成立,那么對人類也是一個警示:最終決定世界命運的是自然規律而不是人類,超級嚴寒是生物的頭等殺手。

關乎存亡的爭議:胎生還是蛋生

一種學術觀點認為,在漫長的恐龍時代,曾經幾次遇到大的氣候、環境變化,為什么其他幾次沒有導致恐龍滅絕,而6500萬年的那次,就可以導致恐龍滅絕呢?

如果追問這個時期與之前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多出了哺乳類動物。難道哺乳類動物就是恐龍滅絕的原因嗎?

從個體競爭上看,成年恐龍個體的生存能力,絕不亞于成年哺乳動物個體的生存能力。大概6500萬年前的恐龍成年個體,生存能力相對于哺乳動物的成年個體還要強一些。但是,恐龍依然被哺乳動物淘汰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生殖方式上的差別,決定了競爭雙方的命運。

哺乳動物是胎生。這相對于蛋生,是一個巨大優勢。因為,父母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后代,原因僅僅是可以相對自由地帶著胎兒移動,躲避危險,或者獲得食物。而蛋生,就沒有這個優勢了,在孵化的那一段時間內實在不方便,對于某些非肉食恐龍還很危險。

蛋生的劣勢,在恐龍生命的某個時候是非常明顯的。恐龍產蛋以后,孵化出小恐龍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幾天,或者十幾天、幾十天。這是極大的致命缺點,恐龍之所以被哺乳動物淘汰,大概僅僅是基于這一個因素。

在這一億多年內,恐龍在進化前進,哺乳動物也同時在進化前進。在這一億多年內,哺乳動物進化速度與恐龍相比,總不占優勢。恐龍一直是同時代的佼佼者,而哺乳動物總是默默無聞地跟著前進。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是恐龍威脅恐龍,哺乳動物基本是附屬的。恐龍之間都是蛋生,因此,在這方面不會有勝利者,雖然照樣有盜蛋分子,但是這些盜蛋分子基本是恐龍,相互必然會進化出防備的辦法的,相互之間會達到一個均衡。均衡的結果就導致大家種群規模都減少了一些。

而哺乳動物在獲得某個關鍵性進化時,生存能力獲得較大前進,此時如果成為或者說依然是盜蛋分子,在與恐龍的盜蛋與保蛋的競爭進化中,恐龍是很容易被打敗的。會出現進化失衡,一方的消失就不可避免了。

而恐龍的滅絕也是哺乳動物繁盛的開始,科學家們發現哺乳動物的最大體型在6500萬年前開始急劇增長。而在大約3400萬年前的漸新世的歐亞大陸上達到頂峰,就是在這個時期,歐亞大陸上出現了高18英尺(約6米)、重17噸的類似犀牛的食草動物——無角巨犀。這種巨塔般的掠食者,以及象目的恐象,是地球上曾經存在的最大的哺乳動物。它們和那些躥行于恐龍之間的小型哺乳動物可謂是天壤之別。

胎生還是蛋生,這確實是一個關乎存亡的問題。

被子植物:恐龍的致命食物

恐龍年代末期,也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調換統治地位的年代。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但是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對于形體巨大、食量奇大的植食恐龍來說,這是致命的——大量攝人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

在恐龍年代,恐龍是以裸子植物如蕨類等為食物源的,哺乳類則主要以被子植物為食物源。當時的裸子植物都很高大,被子植物則不很高,而且裸子植物是先于被子植物進化出來的。但在被子植物進化出來以后,因為被子植物的種子是有外殼保護的,所以恐龍同時代的各種動物包括鳥類雖然可以吃被子植物,但它的種子很難被消化,排除體外仍然能夠繼續發芽生長成新的植株,并且可以隨著動物的運動而散播到各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被子植物一般能夠產生比裸子植物多幾個數量級的種子。

就這樣,原來處于微不足道地位的被子植物在風、動物等幫助下,逐漸擴大自己的領地,而以被子植物為食的哺乳動物也因為食物充足,種群數量和類型也在逐漸增長。裸子植物則受到兩方面的夾攻,無論是當時以裸子植物為食的動物還是具有繁殖優勢的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在土壤爭奪和繁殖方式上都處于不可逆轉的劣勢。就這樣,若干年后裸子植物被啃食一光,只有被子植物存在下來。

恐龍體型較當時的哺乳動物要大很多,而處于恐龍食物鏈底層的植食性恐龍更是個龐然大物。在營養豐富的裸子植物很繁盛(裸子植物葉子很大)的時候,植食性恐龍或許可以不愁生計,但當矮小的被子植物入侵時,植食性恐龍的食物一下子就減少了,被子植物很難飽腹,而且還帶有一些毒素無法大量食用。此消彼長,哺乳動物可以吃繁茂的被子植物,還可以以巨大的恐龍蛋為食,但這些哺乳動物偏偏又是些小動物,連肉食性恐龍也不能拿它們當正餐填飽肚子。于是,植食性恐龍由于食物逐漸減少、恐龍蛋被偷食而逐漸越來越少,食物鏈出現問題,肉食性恐龍也被殃及池魚,龐大的恐龍家族也就只能一步步地走向消亡。

大陸漂移:恐龍的生命悲歌

1993年,美國的一些古生物學家在位于非洲國家尼日爾的撒哈拉大沙漠里發現了一種食肉恐龍的完整化石骨架,并把它叫做“非洲獵人”。“非洲獵人”身長將近10米,長著長長的頭骨、強有力的前肢、鋒利且能夠彎曲的爪子以及一條堅挺的長尾巴。“非洲獵人”與侏羅紀晚期異常繁盛于美國西部的躍龍非常相似。不僅如此,在同一地區還發現了好幾條蜥腳類恐龍。這種蜥腳類恐龍的牙齒呈寬的抹刀形。它們與侏羅紀晚期繁盛于北美洲西部的園頂龍很相似。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這種進化聯系是讓人難以理解的,相隔幾萬公里的非洲和北美洲怎么會發現親緣關系如此接近的恐龍呢?這里只有一種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大陸漂移。

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上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于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了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使得恐龍因此而滅絕。

翻開漫長的地球發展簡史可知,地球上原先各自分離的各大陸板塊(歐亞板塊、南極板塊、印度板塊、澳洲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等),在中生代早期二疊紀時都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泛大陸”,其周邊為一個統一的“泛大洋”(古太平洋)所包圍,這個泛大陸被地質學家稱之為“潘加亞(Pangaea)聯合大陸。”

泛大陸形成后,原先各自分離的大陸之間的大洋消失了,這就造成許多生物生態空間的改變——縮小或者消失,生物間出現了爭奪海域空間的“戰爭”,許多弱小的生物被強大者戰勝而遭淘汰,從而走向滅亡。由于恐龍類占據著三度空間,還有一定的生存環境可作回旋,沒有很快被淘汰。但隨著聯合古大陸逐漸漂移靠近赤道,當時氣候干旱而炎熱,許多湖泊、河流被蒸干或縮小,恐龍也很快喪失了棲息的樂園,不得不擁擠在少數的湖泊里。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因為它們的身體非常龐大,而頭很小,頭小嘴就小,要靠這樣小的頭和口去維持其龐大的身軀,一方面必須整天不停地覓食以維持生命,另一方面要依賴于水體來支撐笨重的身體(減輕重力)、平衡體溫,因此必須長時間地將身體浸泡在水中。

而到了侏羅紀時期,聯合古大陸開始分裂;到白堊紀晚期加速分裂,而且氣候逐漸變冷,全球海平面下降,陸地面積增大。盡管當時湖泊數量很多,但由于氣候變冷,使恐龍無處躲藏身體而舉步維艱,這便大大地影響了恐龍的繁育和生存,因此大陸漂移也就成了恐龍滅絕的重要原因。

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恐龍”

我們知道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突然滅絕了,但如果說恐龍沒有滅種,它的一族仍然存活于世你會相信嗎?1975年,《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聲稱:“有證明顯示恐龍從未滅絕,仍有一種族活著,這個種族我們稱之為鳥。”

這個觀點并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早在19世紀中葉,著名博物學家赫胥黎就在英國皇家學會的一次報告中列舉出鳥類與恐龍存在35處共同解剖學特征而率先提出了鳥類起源于恐龍的觀點。最近20年間,古生物學領域不斷發現的新的證據也支持了這個學說:科學家們興奮地發現,恐龍和鳥之間競有著如此千絲萬縷的聯系,叉骨、能擺動的腕骨……甚至發現有些恐龍也長有羽毛。古生物學家們不僅在身體構造方面找到諸多證據,而且還發現鳥和恐龍之間存在著行為特征方面的相似性。比如,有些恐龍也像鳥類那樣筑巢搭窩,居住其中。

我們知道,羽毛是鳥類區別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因此,帶羽毛印痕恐龍化石的發現能夠為鳥類起源于恐龍的論說提供更有力的證據。

世界上公認的最原始鳥類是始祖鳥。“始祖鳥”化石最早是于1861年在德國境內發現的。它們大約生活在1.45億年前左右,長有翅膀、羽毛、爪子、牙齒和有骨尾巴。

1996年在遼寧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長羽毛的恐龍化石“中華龍鳥”,這種恐龍身上長著黑色如頭發絲的原始羽毛,該發現在當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而隨后分別于1997年、1999年同樣在遼寧發現的“北票龍”及“中國鳥龍”等化石,都為說明恐龍從鱗片發展到羽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為解決這一爭論帶來了“曙光”,但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而是使鳥類的起源和進化變得更加復雜模糊起來。鳥類的真正祖先,應該到更為古老的地層中去尋找。

經過長期的爭論,科學家們逐漸認同鳥類和恐龍屬于同一個祖先,鳥類起源于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但是這一假說顯然有一些薄弱環節。如果鳥類是由一類恐龍演化來的,似鳥的恐龍化石就應該大量存在于1.45億年之前,可是,在世界范圍內,卻長期缺少侏羅紀時代的似鳥類恐龍化石證據。所以,如果我們想證明史前時代的恐龍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那么就還要尋找更多的恐龍化石作出科學的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云和县| 梅河口市| 津市市| 紫阳县| 故城县| 如东县| 江城| 苍溪县| 延长县| 武平县| 泰顺县| 富锦市| 安泽县| 珲春市| 德阳市| 克东县| 中西区| 汉中市| 旬邑县| 泉州市| 凤山市| 兖州市| 大宁县| 巨野县| 鄂伦春自治旗| 武强县| 会同县| 安图县| 吉安市| 出国| 即墨市| 新源县| 玉环县| 合阳县| 苗栗市| 沅陵县| 碌曲县| 郧西县| 遂川县|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