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 雅瑟編著
- 5634字
- 2014-01-27 11:23:22
幽王為了取悅褒姒,又下令申國殺掉原太子宜臼,申侯對于自己的女兒申后被廢本就十分惱怒,更不愿殺死自己的外孫。于是,申侯聯合繒國,勾結了犬戎族對幽王大興問罪之師,共同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兵臨城下,幽王再次命令屬下急燃烽火向屬國求救。屬國國君們因為有上次的教訓,都不著急出兵,慢騰騰地向鎬京進發。援軍到達之前,鎬京就已陷落了。主持政務的姬友戰死,那個出饅主意的虢石父在戰亂中被殺,幽王、伯服都被犬戎殺了,褒姒被擄走了。西周就此滅亡。
##第六輯大氣磅礴的春秋戰國
●周平王東遷洛邑
幽王被殺后,原太子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由于申侯約請犬戎進京攻殺幽王,迎立故太子宜臼即天子之位,故犬戎自以為殺幽王、斬伯服立了不世之功。他們在鎬京休兵多日,不肯離去,并慫恿兵將大肆劫掠,乃至眾諸侯兵到,驅之返兵,卻又燒毀宮室,并把周室府庫洗劫一空。隨后,又經常侵擾周疆,占領岐豐之地,漸漸逼進鎬京。
平王登城眺望,見宮室殘破,城內滿目狼籍,而府庫已空,無力建造宮室,又怕犬戎兵早晚殺回來,心下便有棄城東遷之意。待至第二天,眾大臣已站滿朝堂,平王便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群臣意見不一,大多言遷者,都想避開犬戎的威脅,且新都早建,可不必修繕。持不同意見的人則言鎬京是阻隔犬戎向中原發展勢力的屏障,棄之就等于拱手相讓,且新都洛邑方圓不過600余里,比不上諸侯國,人口少,兵源不足,日后對諸侯難以控制。平王見眾臣爭執不下,只得以王命遍告諸臣及都城百姓,擇期東遷。然而,平王東遷,并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諸侯的力量,王室從此落入了諸侯的掌控之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后,稱為東周。而東遷之后的周王朝很快就像眾臣所預料的那樣,勢力范圍已遠遠小于鎬京,更在多數諸侯國之下。從此,諸侯不聽王命,甚至以兵力相要挾的現象時有發生。周天子名義上是各國共同的君主,實際上他的地位只相當一個中等國的諸侯。
●鄭莊公小霸天下
鄭莊公一生戰績顯著,在平定共叔段的叛亂之后,鄭國國力不斷增強。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鄭莊公又統軍侵略陳國,俘獲大批財物。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鄭莊公聲討宋殤公不朝周桓王的罪過,打敗宋國軍隊。同年,北戎出兵攻打鄭國。鄭莊公率兵抵御,將戎軍全部殲滅,大獲全勝。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秋天,周植王率周軍及蔡、衛、陳等諸侯聯軍伐鄭,鄭莊公率鄭軍抵抗,雙方于緒葛(今河南長葛)展開激戰,周師大敗。此戰后,鄭莊公因此名聲大振,宋、衛等宿敵都來講和。
周桓公十九年(公元前701年),鄭莊公與齊、衛、宋等大國諸侯結盟,儼然已是諸侯霸主。后代史家稱之為“鄭莊小霸”。鄭莊公在春秋紛爭中脫穎而出,開了春秋五霸之先聲。
●管鮑之交見真情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兩人年輕時合伙做買賣。鮑叔牙富有,本錢出得多;管仲貧窮,出的本錢少。賺了錢后,管仲給自己分的多。鮑叔牙手下的人不服氣,說管仲貪財。鮑叔牙卻不這樣認為,他說:“管仲家里等著錢用,是我樂意多分給他的。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怎么能說他貪錢?”后來,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小白、糾是齊襄公的兩個兄弟。
管仲領兵打仗,三戰三敗,三次逃跑,有人說管仲貪生怕死,但鮑叔牙為管仲分辯說:“誰說管仲貪生怕死?他為的是母親老了,又多病,不能不讓自己活著去侍養她!”最能體現兩人友誼之深的,是糾和小白的爭位之戰。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不幸死于內亂之中。糾和小白聽到消息,都急著趕回齊國奪王位。管仲對糾說:“小白在莒國,離齊國很近,萬一讓他先進了齊國,事情也就麻煩了,請公子允許我先帶一支人馬去截住他?!?
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小白正往齊國趕。路上,遇到管仲的阻撓。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里。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就不慌不忙地護送糾返回齊國。他哪里知道,他射中的只不過是小白的帶鉤罷了。待到糾進入齊國國境的時候,小白早已當上了齊國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后,下令殺死了糾。管仲經鮑叔牙的舉薦,加之齊桓公寬大為懷,不計前嫌,竟委以他掌管國政的重任。管仲感動地說:“在我為公子糾囚禁受辱的時候,鮑叔牙并不以為我無恥。生我者是我的父母,真正知我的是鮑叔牙啊!
后來,人們就用“管鮑之交”來形容友誼之深!
●齊桓公稱霸中原
齊桓公任命管仲為齊相后,對齊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號召禮法并用。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改善和穩定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采取尊王攘夷、爭取鄰國的手段,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準備了物質條件。
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是齊桓公霸業的開始之年。此前,齊國曾幾度與魯國交戰,但沒有取得多少勝利,這使齊桓公與管仲認識到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稱霸于天下的,他們想到了利用周天子。
齊桓公首先與周室結親,他迎娶周莊王之女共姬,向全國諸侯表明自己與周天子的親近關系。在拉攏到周天子之后,齊桓公又以尊崇周天子為口號,取得各國諸侯的支持。正好在這時,宋國發生了宋萬之亂,齊桓公便召集諸侯于齊國的北杏(今山東東阿)會盟,他借用了周天子的名義,說是要與諸侯共同幫助宋國安定政局。但以魯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卻沒把齊國提出的會盟當回事,齊桓公便以此殺雞做猴,制服了魯國。隨后,齊桓公又軟硬兼施,把衛國和鄭國拉人同盟。
齊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在齊國的幫助下,原先國內政局很混亂的宋國和鄭國實現了初步的穩定。齊桓公的霸主地位終于被各諸侯國認可,齊國開始稱霸中原。
●慶父亂魯終自殺
慶父、叔牙、季友是魯莊公的三個弟弟,因均出自桓公,后人稱為“三桓”。魯莊公晚年,三桓為爭奪君位而展開殘酷的斗爭。魯莊公生病時,向叔牙詢問誰能繼承自己的事業,叔牙說慶父有才能,可以即位。季友為了讓子般即位,便殺死了叔牙。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病逝后,子般在季友支持下即位。此年冬,慶父派圉人犖在黨氏家刺死子般,立莊公子開為君,即魯閔公。
公元前660年秋,慶父指使魯大夫卜齮殺閔公,欲自立,國人憤怒而反抗,迫使慶父逃奔莒國。流亡在外的季友得以返魯,并立公子申為君,是為僖公。季友又以財貨求莒國遣返慶父,并迫使慶父自殺。自此,魯國內亂方告一段落。
●管仲病榻言論相
由于過度操勞,管仲病倒了,齊桓公經常去看他。有一天,齊桓公去探望管仲,見管仲雙目無神、病情危重,十分著急,握著管仲的手說:“你的病怎么還不見好轉呢?萬一你一病不起,我還能依靠誰呢?”當時,齊國賢臣賓須無、寧戚已經先后去世。管仲嘆了口氣說:“可惜寧戚死得早??!”齊桓公問:“除了寧戚之外,就沒有別人了嗎?鮑叔牙這個人,你看怎么樣?”齊桓公心想:鮑叔牙是元老重臣,功勛卓著,和管仲私交又好,且有恩于他,他肯定會同意。不料管仲卻說:“鮑叔牙是個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您不能讓他做相,管理國政。因為他老是把別人的過錯記在心里。‘人至察則無友,水至清則無魚’。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么行呢!”齊桓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問:“隰朋怎樣?”管仲說:“隰朋為人很謙虛,遇事不恥下問,又能公而忘私,做相是可以的。”說完,卻長長地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只是隰朋年紀太大,恐怕活不了多久了?!饼R桓公又問:“那么易牙怎么樣?”管仲十分嚴肅地對桓公說:“您就是不問,我也要講的。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人,您千萬不可信任親近他們?!?
齊桓公很奇怪,便問:“易牙為了讓我品嘗人肉的滋味,殺了自已的兒子,這說明他愛我超過了愛他的兒子。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可懷疑的?”管仲說:“對于自己的兒女,人們沒有不倍加愛護的。易牙能把自己最心愛的小兒子殺了,對您又會怎么樣呢?”齊桓公又問:“那么豎刁不可信任的地方是什么呢?他為了能侍候我,把自己都閹割了。他對我的忠心,不是超過了愛惜他自己的身體嗎?”管仲說:“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的人,還能對您盡忠嗎?”停了一會兒,齊桓公又問:“那么開方呢?他的父母死了都不回國去奔喪,他愛我超過了孝順他的父母呢!”管仲語重心長地說:“開方放棄了為君的地位來侍候您,可見他的野心更超出易牙和豎刁。這個人更是不要重用他,否則會給國家帶來禍亂?!?
齊桓公聽管仲說得有道理,便問:“為什么從前沒聽你說過呢?這三個人在我身邊已經很久了?!惫苤僬f:“河岸的大堤擋著,洪水就不會失控。我管理政事的時候好比大堤,總能控制著他們,不讓他們為非作歹?,F在大堤要垮了,水就要泛濫起來,您一定要當心啊!”齊桓公應許著點了點頭。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管仲的建議被齊桓公采納,任用隰朋作相。
●齊桓公餓死宮中
管仲剛剛死了一年,齊桓公就將管仲的遺言拋到了一邊,重用了易牙、豎刁、開方。齊桓公有十幾個兒子,他曾經與管仲商量立鄭姬的兒子姜昭作為太子。衛共姬想要使自己所生的兒子無虧當上太子,通過易牙與豎刁暗中活動,終于使得齊桓公答應了立無虧作為太子。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無虧等五個公子相互爭奪君位,易牙與豎刁則乘機作亂。他們堵塞了宮門,加高了墻,不許任何人進入王宮,桓公在宮里沒有人照顧。有一個宮女翻墻來到了桓公的居室,桓公說他又餓又渴。宮女說易牙和豎刁堵住了宮門,拿不到任何吃喝的東西?;腹@才慨嘆自己用錯了人,死后也無顏去見管仲了。因此,用衣袖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不久餓死在了宮中。
桓公死后,五公子相互爭奪君位,誰也不理會桓公的后事。植公的尸體開始腐爛生蛆,蛆還爬出了房門。直到他死后的第67天,易牙與豎刁才扶立無虧為國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國,無虧才將桓公的尸體裝入棺材之中,等待厚葬。第二年,宋襄公幫助公子昭返國并且登位,是為孝公。同年的8月,在齊孝公的主持之下,才正式安葬了齊桓公。
●五羖大夫百里奚
晉國滅了虞國后,俘獲了大量的俘虜,其中就有百里奚,有的人就把他推薦給晉獻公。晉獻公就派了一個大臣去說服百里奚,讓他出來做官,但遭到了拒絕。
這時候,秦穆公為了向晉國求好,就向晉獻公的女兒伯姬求婚,后人說的秦晉之好就來源于此。晉獻公答應了這門婚事,他覺得從虞國俘虜來的百里奚不愿意歸降,也就把他當做陪嫁品給了秦國。
百里奚在娶親的路上,趁著人們不注意,就悄悄地跑了。他當時年紀已經不小,就這樣翻山越嶺跑到了宛城這個地方。宛城屬于楚國,百里奚被楚國人抓住,以為他是個奸細,就帶到楚國國都,關了起來。
秦穆公娶了伯姬當然很高興,在查點陪嫁品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人,這就是百里奚。秦穆公也不在意,但秦國有人知道百里奚的情況,就說:“這個陪嫁的人,是個了不起的賢才,為人講究仁義道德,并且有治國安邦的良策。”
秦穆公一心要稱霸諸侯,四方求賢,聽聞百里奚是人才,就派人打聽他的下落。后來知道百里奚在楚國當奴隸,秦穆公當下就讓人用重金去將他贖回。有個大臣進言道:“要是用重金去贖他,可能反而失去了他。楚國把他當奴隸,是沒有發現他的價值。用重金換回一個奴隸,就告訴他們百里奚是個了不起的人,楚王還會放他嗎?”秦穆公覺得他說得有理,就另想了一套辦法。
秦穆公派了一個大臣到楚國,對楚國人說:“我家君王派我來,是因為有一個叫百里奚的人在你們這里,他原是晉國給我們的陪嫁的人,我們愿意用五張羊皮換回他?!背司痛饝?。
一路上,秦國人還是以奴隸的待遇對待百里奚,把他放在囚車里。一到了秦國,馬上就將百里奚放出來,讓他坐上大車,給他穿上大夫的衣服,秦穆公還派人專程去迎接他。
百里奚來到秦官,被作為上賓相待,秦穆公親自接見他,拜他為大夫,而且請教他治國的道理。百里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里有什么治國的良方?!鼻啬鹿f:“虞國的滅亡不是你的責任,是他們不能重用你?!?
秦穆公最后用誠懇的態度感動了百里奚,百里奚就答應幫助他。他們倆在一起談了三天三夜,秦穆公高興極了,就把國家的大事交給了百里奚,封他為“五投大夫”(也就是用五張羊皮換來的大夫)來紀念得到他這件事。百里奚在后來的秦國爭霸事業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重耳逃難終返國
晉獻公寵妃驪姬是個歹毒的女人,她設計害死了太子申生后,又在獻公面前說他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的壞話。重耳和夷吾害怕遭到和申生同樣的下場,就逃到了各自的封地。年老昏庸的獻公聽信了驪姬的話,以為他倆要謀反,就派人前去追殺。
重耳逃到了翟國。不久獻公病重,臨終前立了驪姬的兒子奚齊為王。大臣們不服,獻公一死,奚齊就為大夫里克所殺。大夫茍息在驪姬暗中指使下,又立了驪姬另一個兒子悼子為王。結果,茍息和悼子又被里克殺了,晉國陷入一片混亂。國中無主,大臣們把逃亡在外的夷吾請回晉國,立他為王,這就是晉惠公。
晉惠公執政后,怕重耳與自己爭位,就派刺客去翟國刺殺他。重耳避難于翟國,身邊有趙衰、咎犯、賈佗、先軫、魏武子五位賢士相隨。他在翟國住了十二年,已娶妻安家。當發現惠公要害自己時,已經四十多歲的重耳只得與妻子作別,帶著從人離開了翟國。
重耳一行來到衛國,衛國君主并沒有接待他。一行人走到一個叫五鹿(今河南濮陽)的地方時,餓得眼冒金星,就向在田邊吃飯的幾位農夫乞討。農夫們沒好氣地說:“我們哪有吃的連野菜也吃不飽。”順手給了他們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揚鞭欲打。趙衰勸阻說:“不要打,您不覺得這是好兆頭嗎?泥土代表土地,預示著上天要把土地賜給您?!敝囟嘈α艘幌?,忍氣繼續趕路。
重耳一行來到齊國。齊桓公盛情接待了他,送給他20乘馬,還把同宗的一位姑娘許配給他?;腹篮螅R國內亂。重耳的幾位隨從都勸他離開齊國,可重耳一點都沒有要走的意思。
一天,趙衰、狐偃等在一棵桑樹下商量,怎樣能使他們的主人改變主意,被正在采桑葉的姜氏侍女聽到了,回去后告訴了姜氏。姜氏深明大義,勸說重耳應以天下為己任,不能只圖個人安逸。重耳卻表示他哪里也不想去了。姜氏只好和趙衰商議,用酒把重耳灌醉了,然后把他抬到車上,連夜出城。第二天清晨,重耳酒醒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