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老狐貍處世智愚經(7)

人非圣賢,豈能無過,人活在世上難免要與別人打交道,對待別人的過失、缺陷,寬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責備,可以求大同存小異,甚至可以糊涂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過分挑剔,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論個是非曲直,整個輸贏來,別人就會日漸疏遠你,最終自己就變成了孤家寡人。

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者,無不具有海納百川的雅量,容別人所不能容,忍別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異,贏得大多數。他們豁達而不拘小節,善于從大處著眼;從長計議而不目光短淺,從不斤斤計較,拘泥于瑣碎的小事。

多數人僅僅是在一些小事上較真。例如,菜市場上,人們時常因為幾角錢爭得臉紅脖子粗,不肯相讓。至于一臺電視兩千元和兩千一百元的一百元差價,人們經常就會忽略掉,不去較真。

要真正做到不較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

例如,有位顧客總是抱怨他家附近超市的女服務員整天沉著臉,誰見她都覺得好像自己欠她二百吊錢似的。后來他的妻子打聽到這位女服務員的真實情況。原來她的丈夫有外遇,整天不著家,上有老母癱瘓在床,下有七八歲的女兒患有先天的哮喘,自己也下崗了,每月只有兩三百元的下崗工資,住在一間12平方米的小屋里,難怪她整天愁眉不展。明白至此,這位顧客再也不計較她的態度了,而是想法去幫助她。

在公共場所,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也用不著去動肝火,其實也不值得去生氣。素不相識的人不小心冒犯了你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許是各種各樣的煩心事攪在一起了,致使他心情煩躁,甚至行為失控,偏巧又叫你給撞上了……其實,只要對方不是做出有辱人格或違法的事情,你就大可不必去跟他計較,寬大為懷。假如跟別人較起真來,刀對刀,槍對槍地干起來,再弄出什么嚴重的事兒來,可真是太不值了。跟萍水相逢的人較真,實在不是明智之舉;跟見識淺的人較真,無疑是降低自己做人的檔次。

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里更不要較真,否則真是愚不可及了。家人之間哪里有什么大是大非、原則立場可講,動不動搞得就像階級斗爭似的,都是一家人,何至于此?家是用來講愛的地方,不是用來講理的地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去和稀泥,當一個笑口常開的和事佬。有位智者說,大街上有人罵他,他連頭也懶得回,他根本不想知道罵他的人是誰,因為人生短暫而寶貴,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何必為這種令人不快的事情去浪費時間呢?

提倡對某些事情不必太較真,可以“敷衍了事”,目的在于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我們認為值得干的一些重要事情,這樣我們成功的希望就多一分,朋友的圈子就能擴大幾分。

聒噪不如沉默,息謗得于無言

許多人對于道聽途說的傳聞及無關緊要的事實,不停地鉆牛角尖,因而導致失敗及悲劇。理性的思考能夠判斷別人所表達的意見是否有價值,如果全盤接收某些自以為是的偏見、成見,或是想當然的猜測之詞,是非常危險的。

聽到“據說”這樣的開場白,理性的思考者會充耳不聞,因為他知道接下來都是一些沒有意義的話。對自己負責任的人,一定要根據可靠的事實,才會發表意見或提出問題,而不會人云亦云。

查斯特做過這樣一個試驗。20人圍成一個圈,隨機指定其中一人為頭一個,由他隨便想一句話,低聲告訴給左邊的人,此人再向下傳,依次類推。等這句話再傳回頭一個人的耳中時,與他原先說出的那句話早已大相徑庭了。

查斯特想了又想,終于認識到,二手傳播不可信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無法斷定當事人是怎樣說的,這一點非常重要,語氣神態不同,意思也不同。

比如:

“我”沒說她偷了我的錢(可是別人這么說)。

我“沒”說她偷了我的錢(我的確沒這么說)。

我沒“說”她偷了我的錢(可是我是這么想的)。

我沒說“她”偷了我的錢(可是別人偷了)。

我沒說她“偷了”我的錢(可是她對這錢做了些什么)。

我沒說她偷了“我的”錢(她偷了別人的錢)。

她沒說她偷了我的“錢”(她偷了別的什么)。

查斯特就此寫了一篇論文,獲得了市政府三室一廳的獎勵。

歷史上許多成就卓越的著名人物都被閑言碎語攻擊過。美國的國父喬治?華盛頓曾經被人罵作“偽君子”、“大騙子”和“只比謀殺犯好一點”。《獨立宣言》的撰寫人托馬斯?杰斐遜曾被人罵道:“如果他成為總統,那么我們就會看見我們的妻子和女兒,成為合法賣淫的犧牲者;我們會大受羞辱,受到嚴重的傷害;我們的自尊和德行都會消失殆盡,使人神共憤。”……這些人非但沒有被批評、辱罵所嚇倒,反而保持更加樂觀和自信的態度,取得了影響深遠的成就。

白隱禪師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他的附近住著一對夫婦,家有一女,未曾出嫁卻懷了孩子,父母苦苦逼問,女兒竟指認白隱禪師說他是孩子的父親。

女孩的父母怒發沖冠,搶上門去找白隱。白隱聽完了最后一句辱罵,才開口說了一句話:“是這樣嗎?”嬰兒出生后自然立即送給了白隱大師。

大師雖然惡名在外,卻并不介意,只是精心照顧孩子的成長。幾年之后,真相終于大白天下,原來孩子的親生父親是一個市井之徒。那一對侮辱大師的夫婦無地自容,上門向大師賠禮道歉,并要求“物”歸原主。白隱禪師在交回孩子時仍然只是輕輕地說了一句話:“就是這樣嗎?”

人的一生誰都難免要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評甚至辱罵。不論是卑鄙的,惡毒的,殘酷的,你千萬不要因為對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評或難聽的辱罵,而變得像對方一樣失去理智。獲勝的唯一戰術,就是保持冷靜的沉默,不和別人發生正面沖突,就連多余的解釋也沒有必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相互爭吵辱罵,既不會給甲方帶來快樂,也不會給乙方帶來勝利,只會給雙方帶來更大的煩惱,更大的怨恨,更大的傷害。

退一步講,在對罵中沒有占上風的一方,當眾出丑,帶來的只是對自己魯莽行為的悔恨。占了上風的一方,雖然把對方罵得體無完膚,又能怎么樣?只能加深對立情緒,加深對方的怨恨,在旁觀者的眼里也不過是一只好斗的公雞罷了。

哲人說得好,“棍棒、石頭或許會擊傷我的肌骨,但語言無法傷害我。”聒噪不如沉默,息謗得于無言。

處世心經

人的一生,難免有低潮之時,有不如人意的生存階段,甚至身陷環境惡劣的氛圍中。舉目四望就會發現周圍盡是些卑鄙之人、宵小之人、粗俗之人等等。此刻,你的言行稍不檢點,心神稍不穩住,便會沉淪下去,與周圍的惡劣環境,卑鄙之人同流合污,那就等于害了自己一生。沒有高尚的人格,便沒有高尚的事業。沒有高尚的人格,便沒有高尚的命運。高尚的人格無疑是命運的保護神。

要行動,不要憂慮

老狐貍說

我們不要讓憂慮替代了行動。事實反復證明,大部分憂慮其實是多余的。當我們面臨憂慮的時候,我們越是猶豫,越是容易招致失敗。很多時候,果斷迅速的行動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其實問題解決后,你會發現困難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面對憂慮時,耐心和習慣相當重要,這兩個指標托起了生命的價值。當面對憂慮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簡單思考,千萬不要胡思亂想。我們要把目光集中在目標上,抗拒一切的意外干擾。

用自信驅走憂慮

老狐貍認為,在社會中生存,無論做什么事情,首先必須自信,讓信心取代憂慮。

很多人不自信,往往表現為行動中有很多憂慮。一項調查表明,大約有40%的擔憂是永遠都不可能發生的;有30%的憂慮是過去的決定,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是既成事實;有12%的憂慮完全是因為別人做出的批評;有10%的憂慮是和健康有關的,只有8%的憂慮才算合理。

只有自信才能夠保證自己不會因為當前的迷茫而放緩腳步,只有自信才能夠保證自己始終堅持走自己認定的道路,到最后達到成功。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沒有人會相信你。

諾亞得到神諭說即將來臨一場大洪水,需要迅速建造一個方舟,以備洪水來臨時逃生。試想一下,諾亞一生中最難受的是什么時候?肯定是他在得到神諭之后,洪水來臨之前。因為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嘲笑他是個傻子、瘋子,沒有洪水造什么方舟?而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諾亞造方舟時候的心情,他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洪水還沒有到來,自己會不會徒勞無功,這些都會打擊他的自信心。如果不是意志十分堅定的人,肯定早就被這種懷疑給擊敗了,放棄了,等到洪水來臨的時候,也只有死路一條了。

人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過程中,如果遲遲未得到,或者得到的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肯定會懷疑起自己來,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于是想放棄,想重新做其他的事情。然而,就在剛放棄不久,想要的東西就像洪水般涌來,那時也只能夠為自己不能堅持而懊悔。

一個沒有文憑的年輕人,來到大城市找工作,結果總是遭人拒絕。年輕人有些心灰意冷。于是,他提筆給大銀行家羅斯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幫助,或許還有一線希望。

幾天過去了,正當年輕人有些絕望,準備回家的時候,羅斯的回信到了。

“海洋里生活著很多魚,它們都有魚鰾,唯獨鯊魚沒有。按理說,沒有魚鰾,鯊魚是不可能活下去的。為了生存,鯊魚只能在海里不停地運動,結果,鯊魚不僅活得很好,而且在多年后還成了同類中最兇猛的魚。”

信的最后,羅斯寫道:“這個城市就是一個海洋,而你現在就是一條沒有魚鰾的魚……”

年輕人看完信,陷入了沉思。最后,他決意要留在城市,就從最底層干起。什么都沒有未嘗不是件好事。

十年后,當初的年輕人擁有了令所有美國人都羨慕的財富,并且娶了銀行家羅斯的女兒。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連一個什么都沒有的人,都可以做到如此自信、樂觀,最后取得大成功。我們應該反問一下自己,我們有沒有理由不自信、不樂觀呢?

對大多數人來說,最根本的是信心。首先要堅信自己確實是在做最正確的事情,其次要相信自己正在正確地做事。為什么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能夠不斷成功,失敗的人卻接連失敗?原因就在于成功的經驗讓他們有了無人可比的信心。而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很多人本身無成功經驗可言,卻又不能給自己灌輸一種信心,他們又怎么能成功呢?

自信對人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從下面的一個故事中可以看出自信的重要性。在一個病房里住著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每天都看著窗外的一棵樹,那棵樹的葉子在秋風中一片片地落了下來。病人看到不斷往下落的葉子,身體也跟著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她對自己說,當那棵樹上所有的葉子都掉光的時候,也就是她該去見上帝的時候了。結果這句話被畫家聽到了。為了增強病人的自信心,于是畫家在深夜爬上了那棵樹,用彩筆畫了一片十分青翠的樹葉讓它“掛”在枝頭。秋天很快就過去了,冬天來了。很快冬天也過去了,春天來了,那片葉子始終沒有掉下來。也正是因為這片葉子,正因為有了自信心,那個病人竟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這就是美國著名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

只有在任何時候都保留一份自信在心底,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有可能超水平發揮,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成功需要的不是宣言,而是行動。讓自己行動起來,就必須為自己注入成功的信念。很多人之所以不勤奮,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一些能力喪失信念,因此不能堅持。有一個關于兩只鐘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從前,有一只新組裝好的小鐘放在了一只舊鐘旁邊。新鐘問舊鐘已經走了多少次了,舊鐘說已經走了三千二百萬次了。新鐘嚇了一大跳,認為自己肯定吃不消,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舊鐘。舊鐘聽了以后,哈哈大笑,對新鐘說:“其實你不要想那么多,只要你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新鐘將信將疑,它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這么簡單的事情。于是它放松了心情,堅持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成功地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老狐貍認為,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因為成功,就像是太陽的東升西落,是可以被預期的,只要做某些固定的事情,使用某些適當的法則,一定可以成功。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重復做。模仿能使人快速成功,別人能夠做到的,自己同樣也能夠做到。

三思而不猶豫

老狐貍認為,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就在于他們行動以后就會后悔,一后悔就會半途而廢。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歸根到底在于開始做事時沒有考慮清楚,決策十分草率。只有決策十分謹慎,行動后才能不后悔。決策十分謹慎就是要學會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是為了取得最大的滿意。在行動之前三思,是完善決策的過程。人的行動很大程度上固然會受到習慣的影響,但是人的思考還是必須的。人在行動之前的思考主要是思考自己想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自己怎樣做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和自己有哪些可以調動的資源。

怎樣達到目的其實是為了確定行動后的目標。對于沒有航向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每一個行動都應該有一個目的。這里所說的目的并不是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有人說自己幫助別人完全出于同情,根本就沒有目的。其實同情別人就是目的。人只有確定了自己的目的,然后才會有后續的行動。

怎么樣才能達到目的是思考達到目的的步驟。一個目的頂多是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怎樣才能達到目的就是確定正確的路徑。所有的行動一定要有可行性,如果不可行那就毫無意義可言。若要達到目的,必須充分考慮行動中的種種風險和障礙。

檢點自己有多少可以調動的資源,其目的在于審視自己能不能完成這個行動。行動的完成是需要資源配合的,時間和精力也是資源,是有成本的。

有了思考后再行動,行動會得到更完整的貫徹。人只有經過縝密思考,對行動步驟有了很周密的部署,然后再去行動,行動才會得到完整的貫徹。缺少思考的行動時刻都會遇到困難,而這些困難因為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沒有準備,所以經常會讓自己非常難受。很多人就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遇到了困難,雖然是很小的困難,但還是放棄了行動。其實如果在事先做縝密的思考,充分思考道路的曲折,而不僅僅是描繪一個美麗的遠景,那么必然會有很強的對抗困難的心理準備,至少不會措手不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林县| 乌鲁木齐县| 绥棱县| 永济市| 化州市| 南岸区| 宜宾市| 上蔡县| 从化市| 喜德县| 静宁县| 泾源县| 北京市| 宁强县| 永靖县| 南部县| 吉水县| 马山县| 大洼县| 呼伦贝尔市| 大荔县| 孟津县| 大姚县| 周口市| 绥化市| 澄城县| 永年县| 临朐县| 宜昌市| 永福县| 榆林市| 华蓥市| 怀远县| 柳河县| 高阳县| 永德县| 阿城市| 西乌| 隆回县| 顺义区|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