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老狐貍處世智愚經(6)

無論是誰,只要在社會上生存了一段時間,便能多多少少練就察言觀色的本事,學會根據別人的喜怒哀樂來調整和他相處的方式,并進而順著這種喜怒哀樂來為自己建立合適的環境。或許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意志受到了別人的引導和掌控而不知。但如果你的喜怒哀樂表達失當,有時也會招來無端之禍,步入人生的災難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要結束之時,反法西斯聯盟的三位巨頭,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前蘇聯主席斯大林齊聚波茨坦進行會談。會議進行期間,杜魯門別有用心地對斯大林說美國已經研制成功一種新式殺傷武器,其威力比最先進的導彈還要大許多。他暗示說這種新武器就是原子彈。并且反反復復地重復著原子彈的殺傷威力問題。說完之后,杜魯門雙眼一動不動地盯著斯大林的面部表情,希望從那張沉得如同一潭靜水的臉上看出一些變化。但是,杜魯門失敗了。坐在遠處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也在和杜魯門做著同樣的事情,他從另一個角度對斯大林的神態進行仔細觀察,但結果和杜魯門的完全一樣。事后,丘吉爾對杜魯門說:“自始至終我都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但他沒有絲毫的變化,好像一直在傾聽著你的談話,仿佛對你們的新型武器早有所知。”

本來杜魯門和丘吉爾打算以此來要挾恐嚇斯大林,想在戰爭結束時多撈取點利益。但見斯大林對此無動于衷,只得作罷。其實斯大林當時的神情全是裝出來的。對于杜魯門的暗示他聽得明明白白,但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會議結束之后,他馬上離開,命令自己的科研人員加緊研制原子彈。不久,蘇聯也制成了自己的原子彈。

不輕易表露自己的觀點、見解和喜怒哀樂,被稱為深藏不露,這是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用以控制別人的一種重要方法。歷來聰明的成功者一般都喜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藏起來,不讓別人窺出自己的底細和實力,這樣,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就難以鉆空子了,就會對你感到神秘莫測,就會產生畏懼感,同時也容易暴露他們的真實面目。

寵不驚,辱不驚

《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副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現在的人大多覺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負。大家很是納悶,為什么社會在不斷進步,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的確,社會在不斷前進,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會的一個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無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禮法與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心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所欲難以實現,一旦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種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現象來調節;失意是一種心理傾斜,是失落的情緒化與深刻化;失志則是一種心理失敗,是徹底的頹廢,是失落、失意的終極表現。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慶歷新政”的代表人物。正因為他謹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宗旨,所以當他被謫至鄧州時,能從容處之。從范老夫子這里,不難窺見一種自尊自強的人格魅力,一種淡泊名利的灑脫和機智。

北京大學前任老校長馬寅初,因其“新人口論”蒙冤獲罪,遭到專橫無理的批判,終被革職。當他的兒子把革職一事告訴他時,他只是漫不經心地“噢”了一聲。數十年后撥亂反正,仍是他兒子告訴他被平反的喜訊,馬老也只是輕輕地“噢”了一聲。外表看似靜若止水,內心卻涌動著機敏與睿智,這是何等難能可貴啊!

19世紀中葉,美國實業家菲爾德率領他的船員和工程師們,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聯結起來”。菲爾德因此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一者”,一舉而成為美國最光榮、最受尊敬的英雄。但因技術故障,剛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中斷,人們驟然憤怒,紛紛指責菲爾德是“騙子”。面對如此懸殊的寵辱逆差,菲爾德泰然自若,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事業。經過6年努力,海底電纜最終成功地架起了歐美大陸之間的信息之橋。寵也自然,辱也自在,一往無前,否極泰來,菲爾德之所以為菲爾德,正基于此。

寵辱不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草根百姓,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是此明證。這關鍵是一個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勛烈,心中無私天地寬。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欲,又怎么會患得患失呢?

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得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始發過,只要自己曾經奮斗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淵明式的魏晉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達風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心境寫出那灑脫飄逸的詩篇。這正可謂真正的寵辱不驚。值得一提的是,將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還有唐朝的武則天。死后立一塊無字碑,千秋功過,留與后人評說。一字不看,盡得風流。這正是另一種豁達,另一種寵辱不驚。

只有做到了寵辱不驚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樸初先生遺作中寫道:“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這正充分體現了一種寵辱不驚的達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好漢能吃眼前虧

一個人能稱得上是好漢,不是“不吃眼前虧”,而是“能吃眼前虧”!吃眼前虧是為了換取其他利益,為了獲得存在,為了實現更高遠的目標。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境:你開車時與他人的車擦撞而過,給對方的車弄了一處小傷,甚至可以說根本算不上傷,可是你不想吃虧,準備和對方論一番理。突然,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豎目,圍住你索賠,眼看四周無人相助,也無公用電話,更不可能有人對你伸出援助之手。請問,你是要吃賠錢這個虧,還是等著被揍得鼻青臉腫呢?

當然,如果你能說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保證自己不受傷,你完全可以不吃這個眼前之虧。

如果你不能說又不能打,那么看來只有賠錢了事了。你說他們蠻橫無理,欺人太甚,但這種情形之下,你也毫無辦法。你應該明白的是,在社會里,說理這件事并不容易,也并不是何時何處都能說理!適者生存,太多的時候,你根本沒地方說理去。從上面這一假設的情形來看,賠錢就是一種眼前虧,你若不吃,換來的可能是一頓拳打腳踢或是車子遭致破壞。你也許會想,去報警?人都快被打死了,還去報警?所以這里我們說:“好漢能吃眼前虧”,因為眼前虧不吃,可能預示著你要吃更大的虧!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會為了所謂的面子和尊嚴而與對方展開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敗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雖然獲得慘勝,但已元氣大傷!

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不少好漢能吃眼前虧的典型,漢代開國名將韓信就是一例。鄉里惡少要他從胯下爬過,不爬就要揍他,韓信二話不說,爬了。如果不爬呢?要么他自己吃虧,要么把人打死打傷惹禍上身,把自己陷于麻煩之中,甚至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哪來日后的統領雄兵,叱咤風云?他吃眼前虧,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年,為的是將來的報仇雪恨!

所以,當年輕人在社會上碰到可氣但又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血氣之勇,也千萬別認為士可殺不可辱,倒要寧可吃點眼前虧。

不計較別人的毀譽

我們身邊有許多“說閑話的人”,這些人的特征是到處閑扯,傳播一些無聊的、特別是涉及他人的隱私的謊言,在背后對他人品頭論足。雖說古人早有“謠言止于智者”的忠告,但智者畢竟很少,謠言總是會被傳來傳去。

大華每天上班都會聽到這樣的議論:

“哎呀!大華,你的皮膚這么水靈,是不是搽胭脂抹粉了?”

“你看人家大華,要長相有長相,要身高有身高,說起話來斯斯文文,難怪他走到哪都有女孩子追他,搶手貨呀!”

“我們單位進來的人都需要有點關系,大華,你認識哪條藤上的人?透露點內幕好讓我們也找個投標的對象啊。”

如果是別人,早就和他們較上勁了。可是大華落落大方,毫不生氣,有的人覺得他是否還有做人的尊嚴,怎么可以讓人信口雌黃呢?終于有一位同事憋不住問他:“他們這么說你,你個大男人一點也不覺得這是在侮辱你嗎?你至少也要回敬他們幾句,滅滅他們的氣焰。如果你一味忍讓,往后還怎么做人呢?”

可是,大華卻說:“何必發火呢?人家不過隨便說說而已。”

“那你就忍氣吞聲?”

“談不上忍氣吞聲,況且我不想因為生氣而受到傷害。”

大華說他的做人哲學是:莫生氣。“只有莫生氣自己才能避免受到傷害。你如果把玩笑當真,大吵大鬧地爭一個一清二白,不但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還傷了自己的元氣,到頭來悶悶不樂,一肚子的閑氣還不是自己受用、自己倒霉?何必呢?再說,那些玩笑話要么含沙射影,要么賣弄唇舌,都有些挑釁的味道,你若沉不住氣,上了當,到頭來還不是讓別人看笑話?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不理他們,他們倒覺得沒趣,對不對?”

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識本來是緣分,相處更當為善。不要因為小事就和別人生氣,糾纏于口舌之爭。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遇到不公正的待遇,無禮貌的攻擊。這時,你就要盡量克制自己,做到不計較別人的毀譽。

黃炎培先生曾經現身說法:“人家的毀譽,不必計較。我小時因為窮,為別人鄙視,屢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絕,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岳父王筱云先生賞識我的文章和楷書,才玉成我的婚事。不久在科舉場中,我露了頭角,賀者盈門,都說早就看出此兒不凡。及后參加革命,遭逮捕,險被殺頭,立時聲譽驟落,大家又看不起此兒了。適避難歸來,稍利事業,乃又受稱譽。吾乃大悟,做人做事要時刻力求上進。猶如逆水游魚,至為艱苦。”

一個人的“名聲”往往容易毀于“人言”,常言說的“人言可畏”就是這個道理。黃炎培先生主張用“不必計較”來對待毀壞人名聲的“人言”,要求人們不必把個人的名聲看得過重。沒有事實根據的“人言”總是“腿短”的,不會長久站住腳,毀人名聲的人也許得逞于一時,但不久定會敗露。一個人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它最有說服力。

生命短促怎顧得計較

約瑟夫?沙巴士是芝加哥的一名法官,他仲裁過四萬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他曾感嘆地說:“大部分婚姻生活不美滿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還有一名地方檢察官也說道:“在我們的刑事案件中,有很多都是起因于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在酒吧里說話侮辱別人,行為粗魯不講禮貌,最后才導致傷害的。許多犯了錯的人,都是因為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傷害,就控制不住自己,結果釀成了傷心事。”

法律不會去管一些小事情,一個人也不該為這些小事情憂慮,如果他希望求得心理上的平靜。如果你能對一些小事聳聳肩,那說明你已經變得成熟。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的思想不再顧慮身邊發生的一些小過失時,那他就有了一種可以輕松過生活的資本。

要想克服被小事困擾的毛病,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和重點改變一下就可以了。讓自己注意一些可以令自己開心的東西,做一些能令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這樣在短促的一生中,我們才不會因自己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而傷心后悔。就如吉布林所說:“生命是這樣的短促,不能再顧及小事。”

有位智者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約有90%的事情是好的,10%的事情是不好的。如果你想過得快樂,就應該把精力放在這90%的好事上面;如果你想擔憂、操勞,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那10%的壞事情上面。”的確,如果我們能放手那10%的小事,那你就能過得舒心!

林肯說過:“人只要心里決定快樂,大多數都能如愿以償。”快樂是內發的,它的產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個人所產生的態度和觀念。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如果放棄不快樂的來源——過度的自尊,那你就能在交通堵塞或被踩腳指頭這類小事時避免火冒三丈。

在科羅拉多州長山的山坡上,躺著一棵大樹的殘軀。自然學家說,它有400多年的歷史。它初發芽時,哥倫布剛在美洲登陸;它長到成年的一半時,第一批移民剛剛到美國。400多年來,它無數次地被狂風暴雨襲擊過,被閃電擊中過,但它戰勝了它們,存活了下來。不幸的是,它最后被一小隊甲蟲擊倒了。那些甲蟲從它的根部開始咬,在這種持續不斷的攻擊下,這個森林中的巨人,終于倒下了。歲月不曾使它枯萎,閃電不曾將它擊中,狂風暴雨不曾使它動搖,但小甲蟲卻使它傾倒了。

有些人就如同這棵大樹,經歷了生命中許多風暴的沖擊,都挺過來了,結果卻讓一些小事的憂慮損害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命之樹不遭受小蟲的咬噬,就要讓自己的心學會寬待他人和他事,就要學會放下一些小事情。當你在放下的那一剎那,你可能發現你的頭頂上充滿了耀眼的光彩,你收獲了一片光明。為了使你的事業更加成功,為了使你的生命價值得到最大體現,請你不妨放棄人生道路上的瑣瑣碎碎,去擁有更加廣闊的天空。

對人對事不要太認真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做人不能一點都不在乎,游戲人生,玩世不恭;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太認真了,那樣,就會對什么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也容不下,就會把自己封閉和孤立起來,失去了與外界的溝通和交往。

桌面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是凸凹不平的黃土高坡;居住的房間看起來干凈衛生,當陽光射進窗戶時,就會看到許多粉塵和灰粒彌漫在空氣當中。如果我們每天都帶著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看東西,恐怕世上沒有多少可以吃的食物,可以喝的水、可以居住的環境了。如果用這種方式去看別人,世上也就沒有美,人人都是一身的毛病,甚至都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林芝县| 泗洪县| 余姚市| 石狮市| 绩溪县| 普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陆良县| 鄂温| 定边县| 安徽省| 农安县| 兰溪市| 惠州市| 新乡县| 北碚区| 安多县| 红河县| 平江县| 三明市| 峨山| 永德县| 邵东县| 永修县| 深州市| 新津县| 灌云县| 桂林市| 连云港市| 天水市| 炎陵县| 繁峙县| 平阴县| 仁布县| 彰武县| 长汀县| 古丈县| 黔南| 饶平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