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南山經(1)

《南山經》是《山經》部分的開始。《山經》部分的內容寫實較多,所記述的山川河流、物產、動植物,雖然有很多我們也不知其詳,但是相當一部分現在仍有,或從其他文獻中可以找到依據和線索。

《南山經》主要包括三大山系,重點記述這三大山系的地貌礦藏和珍禽怪獸,以及各大山系的山神祭祀等情況。三大山系共有大小四十座山脈,蜿蜒一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在第一山系中,鵲山上有神草祝余,人吃了它不會感到饑餓;杻陽山上有怪獸鹿蜀,它會吟唱;柢山上有神魚鯥魚,它長著翅膀,人吃了它可以預防疾病;青丘山上有神鳥叫灌灌,人們佩帶它就不會受蠱惑。

在第二山系中,長右山上有形似猿猴卻長著四只耳朵的野獸長右,它的出現預示這個地方會發生大水災;堯光山中有形狀像人卻長有豬那樣的鬣毛的野獸猾褢,哪個地方出現猾褢,哪里就會有繁重的徭役。

在第三山系中,丹穴山上有鳳凰,它是吉祥的象征,它的出現意味著天下將會太平安定;侖者山上有神樹白■,人吃了不會感到饑餓,還可以消除疲勞。

從上面所述神奇的動植物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遠古的先民們開始利用大自然,利用這些物種,更好地生活。

南山經

導讀

《南山經》是“南山一經”或“南山首經”的簡稱,下面還有《南次二經》、《南次三經》。《南山經》主要介紹■山、招搖山、堂庭山、猨翼山、杻陽山、柢山、亶爰山、基山、青丘山、箕尾山的相對位置、相關河流、物產和有關山神祭祀等情況。

對于《五臧山經》部分,我們參考清呂調陽關于地理空間定位的解釋,從理論上講,我們無法對他的說法逐個進行考究,但是他的《五藏山經傳》是一部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著作。晚清時的地名和現在或有不同,但是大部分還是一致或相近的,查實并不是太難。作這樣的解釋,就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

■山 招搖山

南山經之首,曰■山①。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②。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③,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④,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⑤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⑥,食之善走。麗■ ⑦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⑧,佩之無瘕疾⑨。

注釋

①■(què)山:古鵲字。鵲山,據清呂調陽《五藏山經傳》卷一:“即達穆楚克山,雅魯藏布所源也。雅魯藏布即赤水,其源有池斜銳,水自東北流出,會池北一源,象■仰地張喙之形,故山得名焉。”

②金玉:金,古代泛指五金或金屬礦石;玉,有光澤的美玉。類似的很多詞在古今都很常用,但往往所指的東西并不一樣。

③華,同“花”。

④榖(gǔ),桑科植物,又可以稱為構或楮,古代用其樹皮造紙。

⑤禺(yú),獸名,形似獼猴,赤目長尾,后人常猜測為猿類動物。《五藏山經傳》卷一:“禺,狒狒也。一名蒙頌,一名梟陽。”

⑥狌狌(shēng),一種人面獸,也有的說就是猩猩。

⑦麗■(jǐ)之水,古水名。《五藏山經傳》卷一:“有色梅河二源西北流而合,即麗旨之水。”

⑧育沛,水中生長的一種植物的名稱。

⑨瘕(jiǎ)疾:指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病,古代說法不一,大都指腹中結塊。

譯文

《南山經》所描述的南部山系的第一組山叫鵲山。鵲山組的第一座山叫招搖山,這座山高高聳立在西海岸邊,山上盛產桂樹,還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上長有一種草,樣子很像韭菜,開著青色的花朵,這種草的名字叫祝余,人們如果吃了這種草就不會感到饑餓。山中長有一種樹木,它的形狀像構樹,有黑色的紋理,能開出光彩四射的花,這種樹的名字叫迷穀,人們將這種樹開的花佩帶在身上就不會迷路。山中還有一種野獸,長得很像猿猴卻有著一對白色的耳朵,它有時伏地爬行,有時像人一樣站立行走,這種野獸的名字叫狌狌,人們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走得飛快。從這座山流出一條河,這條河叫麗■,麗■水向西注入大海,水中有種叫做育沛的東西,人們如果佩帶這種東西在身上就不會生寄生蟲病。

堂庭山 猨翼山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①之山,多棪②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③,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釋

①堂庭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在今姜白穆廟之南,有隆列河自西來受,北偏西一水東逕廟南平流百五十里,屈而北少東,注赤水,象堂庭也。”

②棪(yǎn),木名,一種說是喬木,果實像海棠果,熟了可以吃;一種說就是現在的蘋果。

③蝮蟲,古代的一種毒蛇,也叫反鼻蟲。郭璞注:“蝮蟲,色如綬紋,鼻上有針,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

譯文

從招搖山再往東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堂庭山。山上有很多棪樹,還有很多白色的猿猴,盛產水晶,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

從堂庭山再往東三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猨翼山,這座山上有許多怪獸,水中有很多罕見怪異的魚,這里盛產白玉,水中有很多蝮蟲和怪異的蛇,山上有很多奇怪的樹木,這座山險峻不可以隨便上。

杻陽山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①之山,其陽②多赤金,其陰多白金③。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④,其名曰鹿蜀⑤,佩之宜子孫。怪水⑥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⑦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⑧,佩之不聾,可以為底⑨。

注釋

① 杻(niǔ)陽,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杻當作丑,羞也。丑陽之山,今郭拉嶺也,以居怪水之陽,故名丑陽。”

② 陽,山南水北為陽。又,山北水南為陰。

③ 白金,指銀礦石。

④ 謠,古代不用樂器伴奏的清唱叫“謠”。

⑤ 鹿蜀,古代傳說中的獸名。

⑥ 怪水,《五藏山經傳》卷一:“今佳隆魯河,出山之西南,東北流會翁楚河。象穿窬,故曰怪。又象淫者,故曰丑。”

⑦ 虺(huǐ),一種有毒的蛇。

⑧ 判木,劈木。

⑨ 為底,為是治療的意思,“底”通“胝”,指手掌或腳底的厚繭。為底,意思是可以醫治厚繭。

譯文

從猨翼山再往東三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杻陽山。山的南面盛產金屬礦物,山的北面盛產白銀。山中有一種身形像馬的野獸,它的頭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紋像虎斑,而尾巴是赤紅色的,它鳴叫起來聲音很動聽,如同人在唱歌,這種野獸叫鹿蜀,人們如果穿戴它的毛皮,對他們的子孫很有好處。還有奇怪的溪水從這座山流出,向東流入憲翼水。溪中有許多玄龜,這種玄龜的樣子與普通的龜沒什么區別,但是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龜,它的叫聲像是劈木發出的響聲。人們如果佩帶它不但能使耳朵聰慧,而且還可以治療腳上的老繭。

柢 山

又東三百里柢山①,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②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③,冬死而夏生④,食之無腫疾。

注釋

①柢(dǐ)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蓬楚藏布東源所出曰瓜查嶺,蓋即柢山。柢通觝,水形象獸角也。”

②魼(xiě),魚脅,就是魚的肋骨部位。

③鯥(lù),傳說中的一種魚。

④冬死而夏生,指動物的冬眠現象。

譯文

從杻陽山再往東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柢山。山中有很多溪水,卻沒有花草樹木,光禿禿的。水中有一種魚,形狀像牛,還能在山坡中棲息,長著蛇一樣的尾巴,還長有一對翅膀,它的聲音像犁牛吼叫一樣,它的名字叫鯥。它冬天休眠,夏天又重新蘇醒過來。人們如果吃了這種魚就可以防治癰疽疾病。

亶爰山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①,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②,其名曰類,自為牝牡③,食者不妒。

注釋

①亶爰(dǎn yuán)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拜的城南有牙穆魯克池,廣二百三十馀里,周七八百里,中有三山,一名米納巴,一名鴉博士,一名桑里。山下溪流甚多,時白時黑,或成五采,池水周繞不流,亦不涸,即亶爰之山也。”

②髦(máo),動物頸上的毛發,下垂到眉。

③自為牝牡(pìn mǔ),指雌雄同體,自己和自己交配就可以繁衍后代。這里所說的類,和靈貓科動物大靈貓很相似,但并非雌雄同體。牝,(鳥獸等)雌性的;牡,(鳥獸等)雄性的。

譯文

從柢山再往東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亶爰山。山上水流很多,但沒有花草樹木,光禿荒蕪。山勢險峻,人不可以隨便上去。山上有種奇特的野獸,它的形體像野貓卻長有人一樣的毛發,它的名字叫類。類一身具有雄雌兩種器官,可以自行交配。人們如果吃了這種野獸的肉就不會產生妒忌之心。

基 山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①,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②,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③,食之無臥④。

注釋

①基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基當作箕。山即努金剛藏山,有水東北會龍前河入赤水,西對林奔城,西南小水形如箕也。”

②猼訑(bó shī),傳說中的一種野獸。

③■■(chǎng fú),傳說中的一種鳥。

④無臥,不睡下,不用睡眠的意思。

譯文

從亶爰山再往東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山的北面有許多怪木。山上有一種怪獸,它的身形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還長在背上,這種怪獸叫猼訑,人們要是佩帶它就會大膽無畏。山上還有一種鳥,它的形狀跟雞很相似,卻長有三個頭、六只眼睛、六只腳、三只翅膀,這種鳥叫■■,人們要是吃了它的肉就會精力充沛,還可以不用睡覺。

青丘山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①,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②。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③,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④,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⑤。

注釋

①青丘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青丘在藏地日喀則城之西南四百馀里,薩布楚河所出之卓爾木山也。薩布水象人跂足窺井,故名青丘。”

②青雘(hù),就是丹青,是一種很好看的顏色,可以用來制作涂料和染料。

③鳩,指斑鳩,一種體形像鴿子的鳥。

④赤鱬(rú),指娃娃魚,屬兩棲動物,四只腳,長尾巴,會上樹。以下《西山經》、《中山經》也有敘述。

⑤疥(jiè),指疥瘡。

譯文

從基山再往東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青丘山。山的南面盛產玉石,山的北面盛產青雘。山中有一種怪獸,它的形狀與狐貍很相似,卻長著九條尾巴,它的聲音與嬰兒啼哭一樣,這種野獸會吃人。人們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避邪防妖。山中還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斑鳩,它啼叫起來像是人們在相互呵斥,這種鳥的名字叫灌灌,人們如果佩帶這種鳥的羽毛就不會受蠱惑。英水是從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即翼澤。水中有很多赤鱬魚,這種魚的形體與普通魚一樣,但是長著人的面孔。它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在叫,人們如果吃了這種魚肉就不會生疥瘡。

箕尾山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①,其尾踆②于東海,多沙石。汸水③出焉,而南流注于淯④,其中多白玉。

注釋

①箕尾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箕尾,箕山之尾也,山在今拜的城西南。”

②踆(cún),通“蹲”,蹲居。

③汸(fāng),《五藏山經傳》卷一:“有龍前河西南流會努金剛山水,北注赤水,其形長方,故名汸。”

④淯(yǔ),與蠡古音相近,《五藏山經傳》卷一:“努金剛水形圓,似孕婦腹,故名淯。”

譯文

從青丘山再往東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箕尾山,山的尾部坐落在東海中。山中有很多沙石。汸水從這座山流出,向南一直注入淯水,汸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總 觀

凡■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①用一璋玉瘞②,糈③用稌④米,一璧,稻米,白菅⑤為席⑥。

注釋

①毛,古代祭祀時所用的有毛的牲畜,如豬、羊、牛、馬、雞等。下文有“毛用一雞”、“毛用一犬”等說明用哪一種牲畜。

②璋,玉器名,狀如半圭。瘞(yì),埋,埋葬。

③糈(xǔ),祭祀用的精米。

④稌(tú)米,稻米,粳米。

⑤白菅(jiān),茅草的一種,葉片細長,很堅韌,可以用來制作掃帚。

⑥席,郝懿行注:“席者,藉以依神。”也就是降神所用的席子。

譯文

縱觀南山第一山系鵲山,從招搖山到箕尾山,一共十座山,二千九百五十里。這些山的山神都長著鳥的身子龍的腦袋。人們祭祀的禮儀是:將祭祀的牲畜和璋玉一起埋在地下,祭祀用的米是稻米,還用一塊璧玉和稻米作貢品,供奉山神的坐席是用茅草編織的席子。

南次二經

導讀

《南次二經》主要介紹柜山、長右山、堯光山、羽山、瞿父山、句余山、浮玉山、成山、會稽山、夷山、仆勾山、咸陰山、洵山、虖勺山、區吳山、鹿吳山、漆吳山的相對位置、相關河流、物產和有關山神祭祀等情況。

柜 山

南次二經之首,曰柜山①,西臨流黃②,北望③諸■④,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⑤,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見則其縣⑥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⑦而人手,其音如痺⑧,其名曰鴸⑨,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⑩。

注釋

①柜(jǔ)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柜山,拉撒詔東北之央噶拉嶺也。柜同巨,準器,盛水者也。嶺東之噶爾招木倫江形方,似之。”

②流黃,《五藏山經傳》卷一:“流黃,澤名,即騰格里海。東西長二百八十里,南北廣百四十五里,在拉撒西北三百二十里,所謂流黃辛氏之國者也。”

③望,《山海經》中經常用這詞,常用于介紹與某山相毗鄰的山,非常形象,但是現代漢語不是很常用,所以都譯作某面是某山。

④諸■(pí),古代山名,也是水名。《五藏山經傳》卷一:“凡群水潴澤曰諸■……此之諸■謂喀拉諸池黑水上源也。”

⑤距,雄雞、野雞等的腿后面突出像腳趾的部分,這里指雞足。

⑥縣:地方行政區的一級。這里泛指某一片地方。

⑦鴟(chī),也就是鷂鷹,一種異常兇猛的飛禽。

⑧痺(bì),類似鵪鶉的一種鳥。

⑨鴸,古代神話傳說鴸是帝堯的兒子丹朱所變成的鳥。帝堯把天下傳給舜,丹朱不服氣,于是與三苗國的人聯合起兵造反,被帝堯打敗。丹朱非常羞愧,就投海自盡,死后變成鴸鳥。

⑩放士,被放逐的人。

譯文

《南次二經》所記述的是南部山系的第二組山脈,排在首位的山叫柜山,柜山西臨流黃辛氏國,向北可以看到諸■山,向東可以看到長右山。英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南流入赤水。英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玉石,還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丹砂。柜山中有一種野獸,它的形狀像小豬,卻長著一雙雞爪子,叫聲如同狗叫,它的名字叫貍力,它出現在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要加強治水工程。山上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手一樣的爪子,啼叫的聲音如同痺鳴,它的名字叫鴸,它的叫聲就好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它出現在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會有很多的文士被放逐。

長右山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①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②,見則郡縣大水。

注釋

①禺,長尾猴。

②吟,人呻吟時發出的聲音。

譯文

從柜山往東南四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長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很多溪水。山中有一種野獸,它的形狀像猿猴,卻長著四只耳朵,名字叫長右,它的叫聲像人在呻吟,這種野獸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它出現在哪里,哪里就將發生水災。

堯光山〓羽山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①,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②,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④。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羽山⑤,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

注釋

①堯光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一:“堯光之山在今池州建德縣西南,香口河所出也,東北有堯城鎮,蓋取山為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县| 乾安县| 图木舒克市| 舟山市| 从江县| 丰都县| 兴安盟| 那坡县| 微博| 邓州市| 车致| 当阳市| 高邮市| 江门市| 濮阳市| 鄱阳县| 安福县| 陆川县| 乐都县| 彰化市| 泸定县| 奉节县| 青岛市| 连南| 莫力| 牙克石市| 达拉特旗| 乐亭县| 太湖县| 抚宁县| 楚雄市| 纳雍县| 金溪县| 高阳县| 宁南县| 六安市| 八宿县| 陆丰市| 巩义市| 临猗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