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文化教育常識(3)

在我國,名字避諱有悠久的歷史,并且代代相續。據學者們考證,漢語名字的避諱起源于周代。《左傳》記載魯桓公給太子命名時,向大臣們征詢意見,申儒講述了起名不要用國名、山川名、官職名、疾病名、畜牲名、器幣名的道理,因為這些事物與百姓的關系密切,用這些事物取名字,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傳統的說法“五禮”指的是?

答案:

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聚沙成塔:

把禮儀劃分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五類,稱為五禮,其說源于《周禮·春官·大宗伯》,后來為歷代禮學家所沿用。另外,還指五種等級的禮,即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等之禮。

1)吉禮: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

2)嘉禮:嘉禮是調和人際關系,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嘉禮主要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饗燕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

3)賓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

4)軍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5)兇禮:兇禮是哀憫吊唁憂患之禮。兇禮的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儀式稱為?

答案:

封禪。

聚沙成塔: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儀式稱“封禪”,其中祭天為封,祭地為禪,合稱封禪,即祭天地的儀式。封禪可追溯列遠古時代,至少不晚于齊桓公時代。它最初是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拜,進入階級社會后,開始被統治階級所利用,成為愚弄、欺騙百姓的工具。封禪儀式一般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這是因為泰山為五岳之長,稱為岱宗,離天近,因此要到泰山頂上舉行祭天儀式,以報答天之功。進行“封”之后還要到泰山腳下的小山舉行祭地的儀式,稱為禪。封的儀式重于禪的儀式,而且各朝不盡相同。

古人在祭祀或遇有重大事件發生時,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以使心地純凈,這些活動叫做?

答案:

齋戒。

聚沙成塔:

齋戒又分為“齋”與“戒”。“齋”又稱“致齋”,“戒”又叫散齋,古有“七日戒,三日齋”之說。致齋是宿于內室,散齋是宿于外室。散齋七日,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能參加哀吊喪禮。齋戒時,對食物有所禁忌,忌“葷”并非指忌食魚肉葷腥,而是指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主要是為了防止在祭祀時口中發出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古代所謂的“坐”,和現在的“坐”一樣嗎?

答案:

不一樣。

聚沙成塔:

在漢以前,中國還沒有正式的凳椅。人們在進食、議事、看書時,只是在地上鋪一條用蘆葦、竹等編成的鋪墊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稱“席地而坐”。古代所謂的“坐”,和現在的“坐”完全不一樣。坐時要兩膝著地,然后將臀部坐于后腳跟之上,腳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的跪。在接待賓客時,每當“坐”著向客人致謝時,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變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這樣,逐漸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禮。

周、秦漢時崇尚左,以左方為上位,以左為尊,對嗎?

答案:

錯。

聚沙成塔:

在古代禮儀中,左、右方位有所實指。周、秦漢時崇尚右,以右方為上位,以右為尊,因此“左遷”表示降職,后代沿用此意。但古人乘車的禮俗則又不同,乘車時以左位為尊。因為在乘坐車輦時,主座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陪坐,稱“右或車右”,也叫“參乘”。一般情況下,御者用右手拿鞭,主位居右的話,就會妨害君王,因此主位就居左了。這個體制一直沿襲下來。

我國古代帝王的座位設在北方,面向南方,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我國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之說,如看地圖即用這一標準。這是來源于封建帝王座位的方向。我國古代帝王的座位設在北方,面向南方,因帝王是一朝之長,萬人之上,故帝王坐在北邊,北就為“上”,則坐在南邊的群臣則為卑下,南就稱“下”了。后進入人們的實際生活,竟成了約定俗成的標準;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至遲在漢代時,名片就已經相當流行了,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推本溯源,名片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名片,古稱“名謁”“名貼”“名紙”“名刺”“門狀”“門刺”“飛貼”“手刺”“牓子”“下官刺”“爵衛刺”“長刺”“名”“刺”等。

至遲在漢代時,名片就已經相當流行了。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沛公劉邦引兵過陳留時,酈食其“踵軍門上謁”求見。這里的“謁”就是今天所說的名片。剛開始通報他是儒生,劉邦不愿見。酈食其按著劍生氣地對門人說:“再去通報,我是一個高陽酒徒,不是什么儒生!”門人“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復入報”,就是嚇的把名片掉到地上了,然后揀起來,再次進去通報。劉邦聽報后,來不及穿鞋子,連忙傳喚客人進見。

死亡的不同稱謂中,道人之死稱為什么?

A.圓寂 B.千古

C.羽化 D.永別

答案:

C。

聚沙成塔:

英雄之死稱犧牲;烈士之死稱就義;為國之死稱捐軀;救人之死稱獻身;師長之死稱千古;長輩之死稱見背;病榻之死稱斷氣;公務之死稱殉職;遇險之死稱罹難;突然病死稱暴亡;帝王之死稱駕崩;僧尼之死稱圓寂;教徒之死稱升天;親人之死稱永別;他鄉老死稱客死;嬰兒之死稱夭折;短命之死稱夭亡;罪犯之死稱斃命。

我國的家譜最早可以追溯到哪個時期?

答案:

夏商周時期。

聚沙成塔:

家譜,又稱譜牒,是記載著同宗同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典籍。它包括一家一族的祖源宗本、世系繁衍、遷徙分布、婚配嫁娶、行業職業、教育程度、經濟狀況、社會地位、人物傳記等眾多方面的資料。

我國的家譜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有記載姓氏的骨片。后來,家譜被帝王諸侯用于記載世系,成為這些人的專利。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家譜成為世族之間通婚和做官的主要依據而很快發展起來。到了唐宋時期,民間私家修譜逐漸形成。明清時期,民間修譜十分興盛。建國后,修撰家譜曾一度停止。

古代九族通常指的是?

答案:

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即以自己為本位,上推四世,下推四世,即上五世與下五世。

聚沙成塔:

族,表示親屬關系的宗族、家族,有時包括異姓親族,古代有三族、九族之說,還有七族、十族之說。中國古代“抄家”和“滅族”經常是伴隨使用的,目的在于斬草除根——完全除去復仇的實力和人脈。因此,秦始皇開始有“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

古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的是?

答案:

伯、仲、叔、季。

聚沙成塔: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表示行三,季排行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因此,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后來父之弟統稱“叔父”。《史記·項羽本紀》:“其(項羽)季父項梁。”這里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專指最小的叔父。

封建社會的一種道德規范,“三綱”指的是?

答案: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聚沙成塔:

綱,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就是臣要絕對服從君,子要絕對服從父,妻要絕對服從夫。這套封建社會君臣、父子、夫婦之道,最先由漢代董仲舒提出,后經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加以繁育化,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的一套封建教務。《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

封建禮教所規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關系被稱為什么?

答案:

五常。

聚沙成塔:

五常,也叫“五倫”,是封建禮教所規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關系。這些人倫關系,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有關“孝”的最早記載為?

答案:

《書·堯典》。

聚沙成塔:

孝行是我國傳統倫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孝行的起源極早,有關“孝”的最早記載為《書·堯典》,稱:“克諾以孝。”可見那時的“孝”是人們用來達到生活和睦的道德手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這是“孝子”一詞的最初出現,這包含的是孩子對父母的自然感情。

什么亦作家訓、家誡、家教,是中國古代所特有的一種典籍?

答案:

家范。

聚沙成塔:

家范是在傳統的倫理之上,借助尊長的權威,對子孫族眾的道德約束,是古人向后代傳播立身治家、為人處世、齊家教子思想文化的載體。

家范的產生,源遠流長。周朝時期周公教兒子魯公不要求備于一人,孔子教兒子伯魚學詩學禮,就已能看到古代家范的雛形。兩漢時期,新興的豪族大家通過密切宗族聯系來擴大社會影響力,紛紛制定宗教或家庭的清規戒律,并采取文獻形式。

我國什么時期就已規定了尊敬和撫養老人的法令?

A.秦代 B.周代

C.漢代 D.唐代

答案:

C。

聚沙成塔:

敬老法是為尊敬和撫養老人而制定的法令,源于我國。1959年在甘肅省武威縣出土的有關《王杖詔書令》的竹簡記載,我國西漢時期就已規定了尊敬和撫養老人的法令。《王杖詔書令》規定:對70歲以上的老人,由朝廷授予一種頂端雕有斑鳩形象的特制手杖——“王杖”,持有“王杖”的人,享有各種社會優待。例如,他的社會地位相當于年俸“六百石”的地方小官吏。侮辱或毆打這些老人的官民,都要定為大逆不道的罪名而處以斬首之刑。同時,對于無親屬的老人,病弱的老人,也都有明確的照顧規定。據考證,這些法律條文是從西漢宣帝到東漢明帝130余年間,幾經修改、補充而明確起來的。

婚嫁六禮包括哪些內容?

答案:

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聚沙成塔:

1)納彩:俗稱議婚或說媒,請媒人到女方說媒,了解女方的心意,看看這門親事有沒有成功的希望。媒人到女方家提親時,通常以活雁作禮,象征忠貞不二。

2)問名:俗稱“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上面寫著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時,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觀查幾天,如果家中這幾天都平安無事,就再將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后的三天內,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燒香拜拜。在這幾日內,男女雙方的家中,如果有任何一方發生被偷盜、物品損毀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那么婚事就不成了。

3)納吉:又稱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訂婚。問名后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請媒人到女方家致贈禮物,并通知女家決定這門親事,同時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給新娘一枚金戒指。

4)納征:俗稱大聘或完聘,就是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納徵通常在婚禮前十日至一個月內進行,除了要準備聘金外,還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禮,聘禮名稱都有吉祥的涵意,數量為雙數,取成雙成對的意思。

5)請期:俗稱擇日,由男家選定婚期大喜之日,并請求女方家的同意。

6)親迎:正式舉行婚禮。把新人的八字都寫在紅紙上,請擇日師擇定黃道吉日,并由媒人奉送雙方。雙方同意后,舉行迎親儀式。

我國古代的貞操觀包括哪些?

答案:

婚前貞操、婚后貞操、寡婦節操和妻妾殉葬制度等。

聚沙成塔:

貞操觀包括婚前貞操、婚后貞操、寡婦節操和妻妾殉葬制度等。其中婚前貞操,指女子在出嫁前必須是處女,否則就要受嚴酷的懲罰。婚后貞操,指防止妻子和其他男子發生私通行為。貞操其內涵大致可分為婚前、婚后兩種,而婚后又區分為夫在、夫死兩種情況。一個女子,或是一輩子不和任何男子性交,或是一輩子只和丈夫一個人性交,這才叫保持了貞操,如果私通、再嫁、被施暴等,都叫“失貞”。女子在婚前要“守童貞”,婚后夫在時要“守貞”,夫死要“守節”。而貞節牌坊要表彰的就是“守節”。

舊時休、棄妻子的七種理由被稱為什么?

答案:

七出。

聚沙成塔:

“七出”是指舊時休、棄妻子的七種理由,是封建禮教宗法制度對婦女的殘酷迫害。《禮儀·喪服》說“出妻之子為母期”,賈公彥解釋為無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丈夫可用其中的任何一條為借口,命妻子離去,故稱“七出”。但是帝王、諸侯之妻子無子不出,故又有“大出”之說。

古人一日吃幾餐?

答案:

一日三餐源于漢,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

聚沙成塔:

一日三餐是世界上多數國家實行的約定俗成的就餐制,在我國,一日三餐源于漢,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古人對進餐時間很講究,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

漢以后,一日兩餐逐漸變為一日三餐或四餐。《白虎通義》載:“平旦食,少陽之始也;畫食,太陽之始也;哺食,少陰之始也;莫食,太陰之始也。”并且,三餐有了早、中、晚的分稱。早飯,漢稱寒具,指起床洗漱后所用之小食,至唐,改稱點心;午飯,古稱中飯或過中;晚飯稱晚餐。

中國學校教育最初產生于“養老”,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原始氏族社會末期,物質生產能力提高,只需一部分人從事生產就可以確保養活更多的人,例如掌握生產知識和技能的老人。古文獻記載,氏族養老的場所稱為“庠”“序”,一般位于“米廩”即糧倉附近。不過老人可不是光吃閑飯,他們有教導后代、傳授生產經驗和社會行為規范的職責。“庠”“序”后來成為古代地方學校的代稱,可見中國學校教育最初產生于“養老”。

我國古代書院的建立,最早起于哪個年代?

A.秦代 B.周代

C.漢代 D.唐代

答案:

C。

聚沙成塔:

書院是我國古代獨樹一幟的教育組織形式。書院的建立,最早起于漢代,后經宋直到清,其間時興時廢,其鼎盛時期為宋。

書院的辦學宗旨,從教育本身的角度來說,在于自由研究學問,講求修養身心。書院不明確地反對科舉,但是它對封建科舉并不重視。學生在書院學習后,學有所成,可能取得某種形式的社會“承認”,但沒有什么“官銜”或其他類似“身份”。

中國封建社會私學是中國傳統教育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中國封建社會學校教育自漢以來,分為官學和私學兩類。私學則主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學費收入一直不是中國古代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

私學是中國傳統教育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學分為三種類型:義塾、專館和散館。義塾又稱為義學,是私塾中規模較大的學校,由宗族組織創辦,其經費來源有三種途徑:一是創辦者或其他個人、組織的經費供給;二是學校財產的經營增值;三是向學生收取費用。前兩種渠道是義塾經費的主要來源,第三種情況間或有之,但對本族窮苦子弟大多進行免費的初級教育。專館是一家或數家、一村或幾個村單獨或聯合設立的一種私塾,經費按人分攤,此多為富裕戶所辦,以使其子弟就塾。散館是生員(秀才)或其他有文化的人在家庭單獨設塾,招收附近人家的子弟就讀,以收學費維持生活,主要進行啟蒙初級教育。

我國現在最大的圖書館是?

答案:

國家圖書館。

聚沙成塔:

在我國,關于圖書的起源,《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可見在周代以前早已有藏書之舉了,只是沒有載于典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庆市| 南宫市| 胶南市| 徐汇区| 元阳县| 临高县| 昔阳县| 恩施市| 旅游| 拜泉县| 贵港市| 彝良县| 廊坊市| 泰州市| 淮南市| 辉南县| 黑河市| 周宁县| 新化县| 印江| 建德市| 泊头市| 乌什县| 石嘴山市| 友谊县| 屏边| 天峨县| 星子县| 皮山县| 濉溪县| 寿阳县| 河间市| 兰考县| 耿马| 奉节县| 广丰县| 大兴区| 荣成市| 阜新| 怀化市|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