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文化教育常識(4)

在我國,現代意義的圖書館大約出現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以后。在正式公文上出現“圖書館”這一名詞是宣統元年(1909年)學部擬定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的折子上。我國現在最大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原名京師圖書館,于清朝末年(1910)年開始籌建,于1912年正式開放。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是?

答案:

《七略》。

聚沙成塔:

公元前26年,漢成帝派陳農到全國各地征求書籍,并令學者劉向等人分別加以整理。劉向死后,其子劉歆繼承父業,編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七略》。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圖書目錄之一。

現存的最老的私人圖書館是?

答案:

天一閣。

聚沙成塔:

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刻書事業也發展起來,私人藏書也比以前多了。明代從事刻書的有名人物之一毛晉,私人藏書多達八萬四千余冊,藏在汲古閣,大部分是宋元刻本。據說四方到這里看書的,“軸轤銜接,二十余里”。明代范欽的藏書樓——天一閣是現存的最老的私人圖書館,建于嘉靖末年,在寧波月湖之西。原有藏書七萬多卷,清乾隆以后,屢經盜竊,散失甚多。解放后,還存有一萬三千多卷,現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國最大的類書是?

答案:

《永樂大典》。

聚沙成塔:

明代的文淵閣也是一個大圖書館。永樂十九年,明成祖定都北京,令將文淵閣藏書各取一部送到北京,共一百柜。這就是我國最大的類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最早關于師道的論述是?

答案:

師嚴道尊。

聚沙成塔:

《禮記·學記》篇是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對教師進行了相當精辟的論述:“凡學之道,嚴師為準。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就是說,進行教學,選擇合格的教師最為要緊。教師學有素養,水平高,他所傳授的“道”才會被人尊崇。“道”受到尊崇,人們才會更加重視學習,重視教育。

師嚴道尊是我國古代教育的優良傳統。師嚴道尊思想,一方面對教師規定了很高的標準,另一方面又向社會提出了尊重教師和尊重知識的要求。

孔子教導弟子收學費,對嗎?

答案:

錯。

聚沙成塔:

孔子是我國的大教育家,他門下的弟子據傳有三千人之多。孔子在接收這些學生時,要收學費嗎?在《論語》里,有一句:“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不少人認為“束修”這個詞,是指十條臘肉,孔子這話的意思是,只要有人帶給他十塊臘肉,他就收來人為弟子,悉心教導他。但這個解釋一直沒有得到統一認可,如宋代的朱熹就認為,孔子這么說其實是打個比方,意思無非是說明即使是最輕微的禮物,他都會給予教導。孔子的這番話可以理解為他并非看重學費,而是為了傳播學說。因為假如孔子真收十塊臘肉作為學費的話,他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家境清貧,家里除了水缸和土炕之外,沒什么別的東西,是出不起這學費的。

很顯然,孔子收學費的說法是不對的。

顏之推是戰國時期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對嗎?

答案:

錯。

聚沙成塔:

我國南北朝時的顏之推(公元531-約590年),在當時即認識到學齡前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階段,主張對兒童及早進行教育。在《顏氏家訓·勉學》篇中,他寫道:“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為進一步說明“早教”的優越性,他以親身經歷為例。“吾七歲時,誦《魯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他認為,不僅學習知識應從小實施,而且思想品德的修養和鍛煉,也應從小進行。相反,如果不及早進行教育,等到長大后,想管教也管教不過來了。顏之推的早期幼兒教育思想比西方18世紀才產生的早期幼兒教育思想早12個世紀。

學分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實行的?

A.隋 B.唐

C.宋 D.元

答案:

C。

聚沙成塔:

據資料記載,早在宋代就實行過學分制。以后各朝代大多也都實行過。不過,當時叫做積分制。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曾把太學分為外、內、上三舍,外舍升內舍和內舍升上舍的升舍考試成績的評定,分為上、中、下三等,然后再合成分。其中操行和學業都是優者為上等;一優一平者為中等;兩種都是平者或一優一否者為下等。三舍考試都實行積分法。

明朝也采用宋神宗時期的辦法,凡國子監的學生都實行積分法,學生積分達到及格者,即可授予相當的官職。清代的國子監編制與明代相同。每月進行一次考試,凡月考列為一等者給1分,列為二等者給0.5分,年終積夠8分者為及格。

民國時期,積分制正式更名為學分制,并漸趨于完善。1931年,當時的政府分布了《學分制統一辦法》,通令全國學校一律采用學年兼學分制,并規定學生4年需修滿132個學分才準予畢業。

《詩經》不是我國歷史上的十大禁書之一,對嗎?

答案:

錯。

聚沙成塔:

我國歷史上的十大禁書包括:

1)《詩經》,儒家經典代表作。先被秦孝公查禁,后又遭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浩劫。

2)《左傳》,史書的代表作,先后在先秦、秦、宋、清被查禁。

3)《孫子兵法》,兵書的代表作。曾在先秦和唐、宋先后三次被查禁。

4)《春秋元命苞》,緯書代表作。緯是指假托神意解釋經典。在西晉、后趙、前秦、北魏、南朝劉宋、蕭梁、隋、元、明九個王朝十三次被查禁。

5)《甘石星經》,天文專著代表作。在西晉、唐、后周、宋、元、明六個王朝十四次被查禁。

6)《阿彌陀經》,佛經代表作。在北魏、北周被查禁。

7)《淮南萬畢術》,朝陽術數圖書代表作。在唐、宋、元共三次被查禁。

8)《浪史》,又名《巧姻緣》《浪史奇觀》,淫詞小說代表作。在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多次被查禁。

9)《涑水記聞》,又名《司馬溫公記聞》,野史代表作。在宋四次被查禁。

10)《革命書》,在清朝被認為是反對派及有異端思想的代表作而遭查禁。

被評為“歷史的長城”的著作是?

A.《孫子兵法》 B.《詩經》

C.《史記》 D.《老子》

答案:

C。

聚沙成塔:

巨著萬言,書評一句:

1)《詩經》——先民的歌唱。

2)《左傳》——諸侯爭盟說。

3)《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4)《楚辭》——澤畔的慧歌。

5)《孫子兵法》——不朽的戰爭藝術。

6)《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7)《墨子》——救世的苦行者。

8)《史記》——歷史的長城。

9)《莊子》——哲學的天籟。

10)《荀子》——人性的批判。

11)《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12)《天工開物》——科技的百科全書。

13)《戰國策》——雋永的說辭。

14)《資治通鑒》——帝王的鏡子。

15)《顏氏家訓》——一位父親的叮嚀。

16)《聊齋志異》——瓜棚下的怪談。

17)《三國演義》——龍爭虎斗。

18)《紅樓夢》——失去的大觀園。

19)《儒林外史》——書生現形記。

20)《老殘游記》——帝國的最后一瞥。

被公認為現存最早的地方志是?

答案:

《越絕書》。

聚沙成塔:

地方志是記載一個地區有關地理歷史方面的歷史性資料,是我國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國的地方志起源很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地方史記之類的書籍。它的體例導源于《禹貢》《山海經》等古代地理書,最初僅記載方域、山川、風俗、物產等,到漢隋之間,地方志的編纂逐漸興盛起來。東漢會稽(今浙江紹興)袁康撰修《越絕書》(相當于浙江省志),距今近二千年,記載山川、城郭、冢墓及傳記,歷來被公認為現存最早的地方志。

我國的書寫用筆起源于何時?

A.明朝 B.隋朝

C.夏商 D.唐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

我國的書寫用筆起源很早。根據未經刀刻過的甲骨文字判斷,夏商時期就已經有原始的筆了。如果再從新石器時期彩陶上面的花紋圖案來看,筆的產生還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已經制作和使用書寫用筆了。那時筆的名稱繁多: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后“筆”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被世人稱為“群硯之首”的是?

A.端硯 B.鐵硯

C.銅硯

答案:

A。

聚沙成塔:

硯,又叫硯臺。硯的材料很多,有早期的自然礫石,后來又有玉、瓷、陶、瓦、竹、木,還有添硯,等等。在兩晉南北朝又有了鐵硯、銅硯。在唐代,硯就有魯、洮、歙、端四大名硯的說法。山東的魯硯、甘肅的洮硯名極一時,后來安徽婺源的歙硯和廣東高要的端硯都先后躍居首位。特別是端硯一千多年來一直是硯中的佳品。

端硯因為產自端州而得名(今肇慶),其石出在肇慶東郊,在高要縣東南,爛柯山西麓沿端溪水一帶,其中最好的石質應該是水巖老坑。那石浸在水中,溫潤如玉。《端溪硯史》中寫道:“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摩之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端硯石質優良、幼嫩、細膩、滋潤,發墨一毫不損,呵氣研墨,而且外觀雕刻精美,被世人稱為“群硯之首”。

宋代的茶具以什么顏色為貴?

A.黑色 B.紫色

C.白色

答案:

A。

聚沙成塔:

宋代人斗茶,首先要斗色。蔡襄《茶錄》就曾說過建安(今福建)人斗茶先斗色的情況。建安人對當地所產的一種半發酵的白茶評價很高,因而茶色貴白。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清明,故建安人斗茶以青白勝黃白。其次是以茶湯先在茶盞周圍沾染水痕的為負,這種白茶因含有黃色染精和膠質,時間久了茶湯便會在盞內壁上染成一圈水痕。宋代斗茶都采用白茶,當然以黑盞最為適宜觀色。正因為有這種特殊的需要,黑盞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由此興起了不少專燒黑盞的瓷窯,尤以建安地區最為突出。

飲茶用紫砂壺在什么時候成為士大夫的一種風尚?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答案:

B。

聚沙成塔:

明朝時,一種剛剛問世的紫砂陶茶具受到了人們的青睞。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飲茶用紫砂壺逐漸蔚為風尚。明人飲茶,已由前人煮茶而改為沸水泡茶,與現在飲茶方式一樣。這樣,紫砂茶壺的優點就更加顯露出來,前人總結紫砂壺有七大優點: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使“茶葉越發醇郁芳泌”;其二,壺經久用,即使空壺以沸水注入,也有茶味;其三,茶葉不易霉餿變質;其四,耐熱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無冷炸之慮,又可文火燉燒;其五,紫砂壺傳熱緩慢,使用提攜不燙手;其六,壺經久耐用光澤美觀;其七,紫砂泥色多變,耐人尋味。

紫砂茶壺還常雕以書畫、詩詞聯句,集名家佳作鐫刻壺上,得以“壺隨字貴,字隨壺傳”,使紫砂茶壺成為一種精美的藝術欣賞晶。這樣,紫砂壺問世不久便名噪天下,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信封起源于哪個朝代?

A.秦漢 B.隋唐

C.唐宋

答案:

B。

聚沙成塔:

信封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代。當時,文書和書信大都是刻寫在木板和竹簡上,為了保護書信完整無損,就用兩塊刻成鯉魚形的木板夾在文書簡牘的外面。木板上還刻有三道線槽,用繩捆繞三圈,然后再穿過一個方孔縛住。在線端或交叉處加以檢木,封上黏土并加蓋印章,以防私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信封。

魏晉以后至南北朝時期,書信材料逐漸由木質演化為紙質。信封改為由兩片厚藍紙制成,但兩邊還畫有鯉魚圖,自然不再用泥封了。直到盛唐時期,中國人仍在仿制鯉魚形信封。所以,中國古代又把信封稱為“雙鯉”、“鱗鴻”。

我國古代就已有“少年班”了,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廉江市| 遂溪县| 吉林省| 阿巴嘎旗| 红原县| 新泰市| 尚义县| 中阳县| 顺义区| 西乡县| 和平区| 宣汉县| 叙永县| 常德市| 武胜县| 平果县| 铁岭县| 井研县| 兴国县| 宜兰县| 南充市| 屏南县| 云南省| 宜黄县| 兴仁县| 徐汇区| 益阳市| 万安县| 高平市| 永春县| 海原县| 双柏县| 青浦区| 乃东县| 含山县| 永康市| 通州市| 高清| 富源县| 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