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Part2 訓(xùn)練篇(4)
- 30歲前要學(xué)會的33堂口才課
- 趙凡禹 水中魚主編
- 5348字
- 2014-01-14 09:53:26
2.乘坐箱式電梯,應(yīng)先出后入。如果電梯有司機,應(yīng)讓老人和婦女先進入;如無電梯司機,可先進入轎廂操控電梯,讓老人和婦女后進電梯以確保安全。先進入轎廂的人要盡量往里站。與同乘電梯的人不相識時,目光應(yīng)自然平視電梯門;在電梯里不高聲笑談,保持安靜。
特別提示:在沒有明令禁止寵物乘電梯的地方,小寵物應(yīng)由主人抱起乘梯,大寵物應(yīng)在沒有其他乘客的情況下方可由主人帶乘電梯。
■
◎ 擁有好口才要有威信力:堅定自信、姿態(tài)端正、手勢有力、關(guān)注聽眾。
◎ 要注意行動輕捷,笨手笨腳對你的形象損害最大。
◎ 要注意身姿,含胸顯得畏縮,昂首挺胸可以創(chuàng)造出你的形象。
◎ 身體就像一個無法關(guān)閉的傳送器,時刻傳送著人們的情緒和狀態(tài)。在與人交談中,要善于觀察和領(lǐng)悟他人的肢體語言,并掌握正確的交談姿勢。
◎ 與人說話時,應(yīng)對自己的手勢、姿態(tài)保持警覺,避免出現(xiàn)不禮貌的行為,讓別人產(chǎn)生不信任甚至敵意。
第8課
身體會說話:肢體語言,一種口才一種美
語言是一種行動,行動也是一種語言。
——愛默生
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jì)培養(yǎng)成功的語言,比嘴里講得更復(fù)雜到千百倍的語言。 ——羅曼·羅蘭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具體說,當(dāng)人們在語言交際中要表達某一事物或道理時,運用聯(lián)想或想象,引進另一種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達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具體、更貼切、更生動、更富有感染力,使聽者愛聽,聽得明白,從而留下深刻印象。
劉向的《說苑》中有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
有人對梁王說:“惠子這個人說話善于打比喻。假若大王您不讓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沒法說話了。”
于是,梁王對惠子說:“希望你今后說話時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說:“假若有個人不知道‘彈’為何物,您告訴他彈就是‘彈’,他能明白嗎?”
梁王說:“當(dāng)然不明白了?!?
惠子說:“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訴不知道這事物的人們,您說不打比喻行嗎?”
梁王說:“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這個故事中,本來梁王是不讓惠子再打比喻,可是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個比喻,說服了梁王。
比喻一般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本體是被比喻的事物;喻體是用來作比的事物或?qū)ο螅挥髟~則是標(biāo)明比喻關(guān)系的詞語,如“好像”“恰似”“像……一樣”等。比如,毛澤東曾說,有些人寫文章長而空洞,就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這里,長而空的文章就是本體,臭而長的“裹腳布”是喻體,“就像”是喻詞。
一次有人問愛因斯坦什么是相對論,愛因斯坦解釋說:“你同你最親愛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五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五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睈垡蛩固褂萌藗?nèi)粘I钪械恼媲畜w驗來解釋高深玄妙的相對論原理,讓普通人也能理解。
人們說話是為了描繪事物,或闡述道理,或表述情感等,要把這些東西表述得生動具體,使別人印象深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運用貼切的比喻,就能化難為易,話半功倍,具有說服力。
莊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都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一天,莊子家里一點糧食也沒有,萬般無奈,只好拎個袋子到朋友監(jiān)河侯那里借點糧食。
監(jiān)河侯正收拾行裝要外出。莊子見了他,講了借糧的事,監(jiān)河侯滿口答應(yīng):
“好說,好說,不過我正要進城收租金,等我回來,一定借給你三百兩銀子,好嗎?”
莊子心想:你進城一趟,來回得半個月,等你回來,我一家人不就餓死了嗎?
“老兄啊,剛才我見到一件事,很有意思,你不想聽聽嗎?”莊子說。
監(jiān)河侯問:“什么事,你快說?!?
莊子說:“剛才我到你這兒來的時候,在路邊聽見求救的聲音。我到處找,卻沒見人。原來在路旁的干河溝里,有一條小魚,嘴巴一開一閉地在叫著。它說:‘我從東海來,現(xiàn)在快干死了,先生能不能給我瓢水,救我一命啊?’我說:‘那太少了!你再忍耐一下,等我去找趙國和吳國的大王,請他們堵住西江的水,然后開溝挖渠,把西江水引到這兒來,你就可以順?biāo)位貣|海了,你看這樣好嗎?’誰知那條魚聽了很生氣地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干死了,只要一小瓢水就能活下去。你的計劃雖然很好,但等到西江水來的時候,恐怕我早已變成魚干了,先生只好到干魚攤上找我了?!?
監(jiān)河侯聽到這里,滿臉通紅,連聲向莊子道歉,喊來家人,給莊子裝了滿滿一袋糧食。
運用比喻說理簡潔明了,喻體非常廣泛,俯拾皆是。只要與你說明的道理有內(nèi)在性質(zhì)的共同點,就可以信手拈來,達到目的。
■夸張
夸張是為強調(diào)事物的某種特征而故意言過其實,或者夸大事實,或者縮小事實,讓聽者對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有一個更深刻的認(rèn)識和了解。合理地運用夸張技巧,一是便于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二是能加強說話的感染力;三是能啟發(fā)聽者的想像力。運用夸張,必須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chǔ),不能漫無邊際,做到言過其實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實而又勝似真實。
楚國大夫申無宇的守門奴仆因偷酒被發(fā)覺而畏罪潛逃,為了逃避申無宇的追捕,他投靠楚王一躍成為細腰宮守卒。因為楚國的法律明文規(guī)定:任何人都不準(zhǔn)到楚王宮里抓人。那名奴仆自以為有了尚方寶劍,整日囂張狂妄。可是,沒想到申無宇卻在楚王不知道的情況下徑直到宮里把那位奴仆捉了回來。
楚靈王知道了之后非常氣憤,命令申無宇把那個奴仆放出來。
申無宇說:“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分十個等級,上層統(tǒng)治下層,下層侍奉上層,上下互相維系,國家才能安定太平。如今臣下的守門奴仆畏罪潛逃,借王宮之地庇護犯罪之身。如果讓他真的得到庇護,那么其他奴仆便會互相效法,盜賊公行,誰還能禁止得了?長此以往,社會不安,大王江山不保?。克?,臣下才不敢遵奉王命?!?
楚靈王細細琢磨了一番,覺得很有道理,便下令處決那個奴仆。
上文中楚國大夫申無宇把窩藏一個奴仆與天上的太陽、社會不安、江山不保聯(lián)系在一起,顯然是夸大了事實,但卻收到應(yīng)有的效果??梢娝臋C智與果敢。
夸張既然是在某些方面“言過其實”而又有真實性作為基礎(chǔ),這就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性,可以喚起人們的想象,收到突出個性形象的效果。如下面的例子。
有三個人在一起談?wù)撊绾喂?jié)約,其中一個人說:“我認(rèn)識一個人,為了節(jié)約墨水,無論寫什么,字都寫得像芝麻粒兒一樣大小。”第二個人說:“我認(rèn)識一個人,為了減少手表的磨損,天一黑,就把手表給停了?!钡谌齻€人說:“你們說的都一般,我認(rèn)識一位老先生,為了節(jié)約眼鏡,連報紙都不看了。”
如果說為了節(jié)約用眼連報紙都不看了,還不為夸張,而為了節(jié)約眼鏡連報紙都不看了,就不能不是夸張了??梢韵胂?,這位節(jié)約眼鏡的老先生用節(jié)約精神去做其他事情時,該又是何等節(jié)約啊?
還有一個笑話,說一個老人很健忘,去浴缸洗澡時竟忘了脫衣服,但衣服一點沒打濕,原來他忘了開水龍頭了。其實再健忘的人也不至于到這種程度。
夸張雖然言過其實,但不等于浮夸,它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chǔ),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做到“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才能造成強烈的震撼效果。
■雙關(guān)
雙關(guān)就是有意識地使用同一個詞或同一句話,在同一個言語環(huán)境中兼有兩重意思:表面上是說這件事,實際上是指另一件事。一語雙關(guān),能使話語含蓄、幽默,饒有風(fēng)趣,還能加深語意,引人思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我們可從下面這一組故事中,體會一下雙關(guān)語運用的技巧。
有個人十分貪杯,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朋友們都很痛心,一再勸他不要濫飲,無奈他就是聽不進去。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決定設(shè)一條妙計,嚇唬他一下,也許能嚇住他。
一天,當(dāng)他大醉大吐之后,朋友們弄來一塊豬肝,沾些污物,給他看過,說:“人有五臟才能活命,現(xiàn)在你喝酒無度,吐出一臟,只有四臟了,生命已經(jīng)十分危險,今后不要再喝了?!?
哪知這人醉了心不糊涂,他故意撒酒瘋:“唐三藏都能上西天取經(jīng),何況我還有四臟呢?”酒鬼運用諧言,把“藏”與“臟”牽扯到一起,令朋友們無可奈何,充分顯示了這酒鬼的機智。
有個女婿,能言善辯,一次同媳婦一塊兒到老丈人家去串門。
丈人是個吝嗇鬼,在午餐席上,只擺盤生柿子和幾樣蔬菜。
女婿伸手拿過生柿子,連皮一塊兒吃。媳婦在屋里看見了,連連說:“苦!”女婿一邊吃,一邊回答說:“苦倒不苦,只有些澀(嗇)?!?
苦澀的“澀”與吝嗇的“嗇”同音,女婿借此譏諷老丈人的吝嗇。他吃柿子連皮一塊吞,逗引他媳婦發(fā)問,以譏諷他的丈人。
在詞語的選擇上,女婿也顯出了煞費苦心,不說柿子苦,而說澀,旨在運用諧音雙關(guān)。雖然嘴受了點罪,卻達到了譏諷以泄不滿的目的,足顯其機智了。
紀(jì)曉嵐與和馛同朝為官。紀(jì)曉嵐任侍郎,和馛任尚書。
有一次,兩人同飲,和馛指著一條狗問:“是狼是狗?”
紀(jì)曉嵐非常機敏,立即意識到和馛是在轉(zhuǎn)彎抹角地罵自己,就給予還擊。他泰然自若地回答道:
“垂尾是狼,上豎是狗?!?
這“是狼”與“侍郎”諧音,“上豎”與“尚書”諧音,和馛用諧音攻擊紀(jì)曉嵐,自以為穩(wěn)操勝券,聰明卓絕,沒想到紀(jì)曉嵐用同樣的技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馛沒有占到絲毫便宜。
三個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里只剩下一個空位子。三個人各不相讓,爭吵不休,最后商定:“誰吹的牛大,誰就坐這個位子?!?
三個人中有一個是瞎子,他搶先說:“我目中無人,該我坐這個位置?!?
另一個是矮子,他說:“且慢,我不比常(長)人,應(yīng)該由我來坐?!?
第三個人是駝背,他不慌不忙地說:“你們都別爭了,其實,你們都是直(侄)背(輩)的,這個位子,理所當(dāng)然應(yīng)由我來坐?!?
三個人,皆用諧音技巧,真是各有千秋,難分上下。
■借代
三國時期,馬家有五兄弟,這五個兄弟的名字里都有一個常字。五兄弟中,以馬良的才學(xué)最高,劉備派他去辦理外交事務(wù),他每次都不辱使命地載譽而歸。
因此,當(dāng)時就流傳一句話,叫做:“馬家的五個常,白眉毛最優(yōu)良。”原來,馬良的長相有個特點,眉毛像雪一樣白得閃光。這里不說“馬良最優(yōu)良”,而是說“白眉毛最優(yōu)良”,用“白眉毛”這個長相特征來代指馬良。
借代就是不直接說出該人或該事物,而借與要說的人或事物有密切關(guān)系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所說的修辭技巧。借代的客觀基礎(chǔ)是事物的相關(guān)性,運用這種技巧可以使語言具體形象,富于變化。
“1949年在這個地方(指北京,引者注)開會的時候,我們有一位將軍主張軍隊要增加薪水,有許多同志贊成,我就反對。他舉的例子是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他說這不行。我說這恰恰是好事。你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當(dāng)然,還有別的?!?
這段話是毛澤東在中共中央一次大會上講的。“酸菜”,是一種表面性的個別事物,但實質(zhì)上代表艱苦的生活,引申為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用具體代抽象的借代方式講述,不僅生動有趣,通俗易懂,還可以產(chǎn)生強化激勵、深入人心的效果。如果不用借代的方式,作一番解釋,說吃酸菜雖然過的是艱苦的生活,但保持了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明確是明確,但缺少自然風(fēng)趣的生動意蘊,也低估了聽者的領(lǐng)悟能力。
■比擬
比擬,即根據(jù)一定的想象,把物當(dāng)做人或把人當(dāng)做物,或把此物當(dāng)做彼物來表達的一種修辭技巧。
比擬能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以獲得話語的形象感和生動感。毛澤東同志曾多次告誡全黨同志不要因為革命勝利而驕傲自大起來,他曾用“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翹起來”作比擬。尾巴本來只有動物才有,這里卻用來比擬人的自大情緒,既形象生動,又引人聯(lián)想。
比擬可分為擬人和擬物兩種。
擬人又叫“人格比”,就是賦予大自然、動物、抽象事物等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擬物即把人當(dāng)做物,或把此物比擬為彼物。
一位來自新加坡的老太太在游武夷山時,不小心被蒺藜劃破了裙子,頓時游興大減,中途欲返。女導(dǎo)游見狀微笑著走近老人身旁說:“這是武夷山對您有情啊?是它想牽住您,不讓您離去,好請您多看她幾眼。”
幾句話,把老人的不快吹得無影無蹤。武夷山的熱情好客是機敏的女導(dǎo)游所賦予的,這里就用了擬人手法,而且表達得十分得體。再如:
在一個歡迎日本青年代表團的宴會上,熱情的中國朋友用著名的“人參母雞湯”來款待客人。不想這可為難了在場的翻譯。原來,他沒有記住日語“母雞”這個詞。只見他機靈地站起來,指著湯,笑著對客人介紹說:“這是用公雞的太太和人參做的湯,請諸位品嘗?!?
這里的“公雞的太太”用的就是擬人手法,顯示了翻譯的機敏和幽默。
吳稚暉在北京曾教過蔣經(jīng)國。當(dāng)時,有人送了一輛人力車給吳稚暉。吳稚暉要蔣經(jīng)國找鋸子把車前兩根拉杠鋸掉。蔣經(jīng)國以為先生在說笑話,不敢動手。吳稚暉火了:“我要你鋸,你就鋸!”
沒辦法,蔣經(jīng)國只好把兩根拉杠鋸掉了。吳稚暉悠然地坐在上面,哈哈大笑著說:“真舒服,我現(xiàn)在有了一張沙發(fā)椅?!苯又?,他語重心長地教導(dǎo)蔣經(jīng)國:“一個人有兩條腿,自己可以走路,何必要人拉?你坐在車上被人拉著,豈不成了四條腿?”
■
◎ 比喻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使表達更具體,更貼切、更生動,更富感染力。
◎ 夸張即故意言過其實,或夸大,或縮小,不能漫無邊際,言過其實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實而又勝似真實。
◎ 雙關(guān)意為表面上說此,實際上指彼。一語雙關(guān),意在言外,含蓄幽默、引人思考。
◎ 比擬就是把人當(dāng)物、把物當(dāng)人或把此物當(dāng)彼物,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既形象又生動。
■扼住卑怯的咽喉
在別人伶俐的口舌、獨到的見解、逼人的語勢面前,有些朋友產(chǎn)生卑怯心理,或緘口沉默,或支吾其詞,顯出一副笨嘴拙舌、口訥語遲的樣子。作為談話場面的一分子,出現(xiàn)此類窘境,不僅有礙自身能力的發(fā)揮,也不利于各抒己見的良好氣氛的形成。下面具體談?wù)剮追N說話卑怯現(xiàn)象及克服方法。
1.說話卑怯現(xiàn)象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