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的特長有了用武之地,為了讓購房人更信任自己,老郭開始系統地學習房地產開發所涉及的所有的程序和法律法規。從規劃到招標、設計、開發、售樓、按揭等,他了解到商品房的銷售價格由成本費用、期間費用、利潤、稅金等組成,其中期間費用和利潤有很大的彈性空間,開發商能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調整,但購房者并不清楚其中奧妙。經過近半年時間的學習,他掌握了開發和售樓的全部知識,于是決定把房產咨詢做精、做透。
從樓盤開始打地基時,老郭就開始留心觀察。當時,某大型樓盤第四期地產項目動工不久,老郭便以購房者的名義深入施工工地,從基礎槽開挖到項目封頂,每一道工序都看得很仔細。當該地產項目公開發售時,老郭對身邊幾位業主說:“我建議你們別買A號樓,雖然A號樓戶型、朝向和景觀都不錯,但經過一個雨季,墻垛就會有裂縫。”這幾位業主都不信。老郭急忙把名片遞上去,對他們說:“要相信科學。如果明年春季房子果真如我所言,5月1日我們還在老地方見。”
五一前后,該項目交樓了,那幾位業主果真在A號樓前等老郭——A號樓墻垛已然裂了幾條縫。其他幾幢樓的業主聽說后都把老郭圍住了,開始刨根問底。老郭給他們留下了自己的名片,告訴他們抽時間到自己公司去。那些人等不及,也沒看好房,下午就到了老郭的公司。這時,老郭才告訴他們:“A號樓在挖基礎槽時,沒有挖完浮土,便開始打墊層和構造柱,通過春雨的下浸,浮土必定下沉,這就導致了承重墻受到牽引而開裂。”
業主們這下服了,趁著還沒收樓的關鍵時刻,都紛紛請老郭去看房,業主愿意每套住房付給老郭200元看房咨詢費。對他們來說,花這么點兒小錢就可以一輩子省心、安心,值得。老郭在這個樓盤一連看了五十多套住房,都看出了問題。問題較嚴重的,勸業主退房;存在問題但不影響使用的,他便提供解決方案。
這次老郭賺了10萬元,名聲大噪,同時也使“看房參謀”成為街頭的熱門話題,市民漸漸接受了“購房一定要請專家把關”的觀點。老郭的業務也開始讓他應接不暇,兒子公休、老伴下班都替他接電話。隨著業務的開展,服務的行業也多起來,除去看新房,還增加了舊房置換和購置服務。因為老郭自己具有專業知識,能對公共設施的計算、相關管線的設計、營建成本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因此,除了看房服務外,客戶有要求進行一些小小的改造施工的,還有要求搞家裝設計的。老郭一個人忙不過來,就培訓了幾個建筑出身的看房參謀,又找到一些工程隊,請施工人員和技術骨干兼職,凡是兼職的員工,通過業務的多少提取報酬。到2005年,老郭手下的“看房參謀”已經有了50人之多,其中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的3人,中級職稱的31人。
之后,老郭又把有相同需求的客戶集中起來,組成“看房聯盟”,用大業務去和開發商談判,取得了更低的價位,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后來,老郭又和律師事務所聯系,增加了看房的附加值,既替人看房,又替人免費談判,讓購房人省心不少。如今老郭在當地已經赫赫有名,順利賺到第一桶金,還想把自己的業務擴大到大城市。當然,他也在兒子結婚前為他買上了新樓房。下一個目標,老郭又開始賺自己買新樓房的錢。
* * *
行家致富要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特長,并把這些知識技能和市場的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找到賺錢的突破口,這樣才能憑借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優越于他人的優勢,找到賺錢的路子。
自己所擁有的技術技能本身就是創業的資本,并非資金可以代替,所以,用你的專長去創富吧!
拒絕陌生行業的誘惑
有句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創業的確是一門大學問,盡管各行各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但是每個行業之間又有許多區別,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經營之道。所以,創業者切不可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在這方面,有許多血的教訓值得我們吸取。
* * *
張氏家族是東南亞一帶有名的顯赫家族,在香港的華人、洋人貿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博彩業大王張先生就出生在這樣的豪門世家里。其祖伯父是東南亞最富有的華人;父親既是洋行買辦,又是立法局非官方華東三院主席;另外,他的伯父和叔叔大多都是買辦出身。而且,他們既通中文又精通英文的優勢,無人可比。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卻栽在了股票市場上。張先生的叔父張世明因無法償還債務,飲彈自殺;長兄張世達患上了精神病,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后長眠不起;其他人也拋妻別子,亡命他鄉。
是什么原因造成張家家破人亡的呢?
一天,在怡和洋行做買辦的張世明,進入大班辦公室時,發現地上有一封未封口的信,他好奇地揀起瞄了一眼。原來正好是一個買入股票的信息。張世明早對股票的神奇有所耳聞,但是自己從來沒有炒過股。他早就幻想著能一夜暴富,不再打工。驚喜之余,張世明急忙回去與兄弟們商量,決定立刻貸款并傾其所有家產購入信息上提示的股票。
誰知,當張氏家族傾其所有將全部資產投向那支股票后,該股票的價格演出了“高臺跳水”的一幕,一路狂跌,一直跌得張家家破人亡。
原來這是怡和大班故意玩的一出把戲。他們想拋出手里的股票,又發愁中小投資者沒有巨額資金來接盤,于是操縱股價,先高后拋。雖然張家上下都是非常聰明的人,但張世明弟兄對股票生意是外行,哪里能識破這其中的詭計。
一個本來家業興旺的大戶頃刻之間家破人亡。
雖然有的陌生行業看起來利潤大,但是對于不懂行的人來說,涉足就意味著風險。所以,無論致富還是創業,都要慎之又慎。
* * *
俗話說:做熟不做生,熟門熟路好賺錢。雖然經商中難免遇到陷阱,但如果是懂行的人,則受騙的可能會大大降低。因此,創業者選擇自己的行業時,一定要考慮自身的情況,萬不可冒冒失失,一頭扎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而不能自拔。畢竟,選擇熟悉的行業是賺錢的一個好開端。因為在最熟悉的領域才能鋪下你的第一塊金磚。
警惕多元化這把雙刃劍
我們經常聽到不少公司領導人在介紹自己企業的時候,都會自豪地告訴大家,他們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公司規模日益擴大,其產品有多少種類,已行銷幾大洲幾大洋,是怎樣跨領域經營的,已經建立了多少分公司等。看起來他們什么錢都在賺,其實也許最終是什么錢也沒賺成。
* * *
20世紀90年代,在湖北大地上曾經有位紅極一時的農民企業家。他20年前只憑 7臺縫紉機創業,一路走來,不斷做大做強。從1989年在深圳、香港成立制衣公司,一年內拿到8?000萬元的出口訂單,到1991年,組建集團公司,1993年進行股份制改造,創造了一個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業界奇跡。
但就是這個民營企業的佼佼者,令父老鄉親引以自豪的子弟,最終卻無可奈何地將自己一手創建的集團公司的股份轉讓給湖北某大型集團,而他自己也不得不從原本富麗堂皇的星級寫字樓搬到一個停建多年的簡易樓房里。
這樣大起大落的結局緣自于他的多元化運作。
1993年全國的鋁材市場驟然升溫,本來經營服裝加工的他,便一心要上鋁材加工廠,并且要大干快上。
如果只上鋁材加工廠也還可以,但是由于興建了年產10萬噸的鋁材加工廠,需要大量的鋁錠。這位農民企業家認為,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向生產廠家購買,自己做鋁錠加工,于是決定再建一個電解鋁廠。
但電解鋁廠耗能高,電力供應難以保證,精明的企業家又算了一筆賬。如果自建電廠,自用、商用都能滿足,豈不一舉兩得。于是,他又不顧電力部門的強烈反對,上馬了三臺50?000kW的發電機組。
最后,還有剩余的電力,這可不能浪費掉。為解決剩余的電力,就需要商業輸出和連網,不得已之下他又建了一個電站。
在人們大力稱贊他的大手筆運作時,這位企業家有點飄飄然了。他從未理智地細算過維持這些網點或機構的費用一年是多少,究竟是企業做大做強了還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個潛在的黑洞?就這樣,一直被他津津樂道的“鋁材廠”、“電解鋁廠”和“發電廠”三大工程,在他每一分錢都要賺的思想驅使下,把集團一步步引向衰敗的邊緣。
如果該集團不盲目追求多元化,或許就是另外一番天地。如果投資興建了鋁材加工廠之后,輕裝上陣,該誰賺的錢放手讓誰去賺,也不會是今天這樣的結局。
這其中,有勝利的歡樂,有盲目的自信,也有“無知”的貪婪。最重要的還是這位企業家只想著每一個環節的錢都要賺,到頭來,卻因攤子鋪得太大,無法運轉,其結果是不僅一分錢也沒賺上,而且還把一個原本很有活力的企業集團賠了進去。
社會越發展,分工越明確。但凡生產一個產品,就恨不得從產品設計、生產,到包裝、運輸,如果每一個環節的錢都想賺,到頭來,可能什么錢也沒有賺到。別人做的成本未必高,自己做未必就劃算。畢竟經營企業要靠利潤,有收入才是硬道理。
* * *
我們都知道“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哪怕自己只熟悉一個行業,只有一種技能,也要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行業。千萬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如果朝三暮四,連一個行業都做不好,那么其他什么行業恐怕都無法做好。那樣,只是增加了成本,別無他益。在這方面,初次創業的人更應該引以為戒。
不做產品,只做技術
目前,不做產品、只做技術的公司在國外比較多,中國企業為什么能貼牌生產,就是因為國外許多公司只做技術,只做品牌。他們不用投入廠房和生產線,而利潤卻是制造企業的幾十倍。這就是他們以智賺錢的手段。
* * *
最近,上海有一家公司打出了不做產品、只做技術的招牌。這種經營理念是在國家政策的大背景下出臺的。
根據國家的計劃,2008年中國要在大中城市普及數字電視。所以,目前電視產業正面臨著從電視發明以來的最大的技術革命,正步入一個高清晰和交互服務的時代,要為人們提供更豐富多彩的節目和內容。
對廣電運營商們來說,這既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國內電信業務范圍迅速擴張,同業競爭相當激烈。怎樣才能降低技術開發的投入成本,提高運營水平是眾多廣電運營商們都在思考的問題。
要提高自己的運營水平,必須提高技術投入,但是沒有大量的資金如何啟動?而且還要招聘一批高技術的人才,花費不少。并且,管理者們大多只是在商業渠道的運作上熟悉,對于高新技術的開發很陌生。
于是,上海某公司看到了這里的商機,他們決定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專門作數字電視這一產業發展進程中最主要的技術推動者,為廣電運營商提供完整的數字電視綜合運營支撐系統和平臺。其中包括業務支撐平臺、技術支撐平臺、終端平臺,幫助廣電運營商快速建立和部署數字電視綜合運營系統。為數字電視運營商提供用戶管理和計費系統、MBS播控平臺、內容增值業務平臺系統和機頂盒中間件平臺系統。
其目的是為了通過降低運營商的成本和提高運營商的運營水平,使觀眾能從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技術中享受到交互電視和高清電視的最大好處。
作為一家完全立足市場的技術型公司,該公司與一般科研院所單純的技術研發不同,而是更注重于應用,并且要始終切合市場的發展方向。因為眾多的技術公司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搞技術的管理者不懂市場運作,更不去了解市場的情況,而技術人員則更是只專于技術。對此,總經理認為:“技術型公司不可清高,而要和市場密切合作。”并且他們和上海有線網絡一直保持著非常緊密的合作關系,如成立數字電視聯合實驗室,這樣,從研發到產業化就有了流暢的通道,研發的產品可以直接應用。一方面避免了研發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自己的成本投入。這種和應用商的需求結合起來的方式也是研發型公司獲得成功的關鍵。
而且這家公司是和世界500強之一的TI公司合資成立的,TI是一家發展相對成熟的美國公司,在技術和管理上都給了他們很大幫助,如技術團隊應該怎樣組建和管理等。得益于TI的指導,該公司在管理上沒有走彎路,降低了管理成本。所以,從成立到現在,一直都在順利地不斷發展壯大。
* * *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高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普及到越來越多的行業,擁有技術就是擁有財富。特別是在今天,“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大背景下,要創新更離不開技術。不做產品只做技術就是用頭腦創富的證明。因為這樣的公司技術含量高,而投入又很少,所以利潤是單純的制造業所不可及的。
只有未開發的市場,沒有做不成的生意
不論個人還是企業,第一單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第一單是個里程碑,它證明了你產品的價值——有人愿意花錢來獲得。同時,它標志著你開始贏利了。所以,要成交的關鍵是喚起客戶對商品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要想方設法給他們一個不得不購買的沖動和理由。下面這個推銷員的故事相信可以給你以啟迪。
* * *
一位百貨公司的經理核查新到的售貨員的工作情況,問道:
“你今天有幾個顧客?”
售貨員回答:“一個。”
“只有一個嗎?賣了多少錢的貨呢?”
售貨員回答:“五萬八千多美元。”
經理大為驚奇,要他詳細解釋。
售貨員說道:“有位男人來到店里,因為他老婆偏頭疼,他來為她買一瓶阿司匹林藥。”
經理聽后不耐煩地說:“笑話!我們又不是藥店。哎,那你怎么賣出五萬八千多美元的貨呢?是賣給這個人嗎?”
售貨員說:“因為我知道這位男士喜歡釣魚,所以就對他說,‘你這個周末可以自由自在了,為什么不去釣魚呢?’男士喜出望外,隨后我先賣給他一枚釣鉤,之后再賣給他釣桿和釣絲。”
“我又問他打算去哪里釣魚,他說要到南方海岸去,我說該有艘小船才方便,于是他買了那只6米長的小汽艇。他又說他的汽車可能拖不動汽艇,于是我帶他去汽車部,賣給他一輛大車。”
經理喜出望外,問道:“那人來買一枚釣鉤,你竟能向他推銷那么多東西?”
售貨員答道:“其實是他自己也有這個需求,只不過我提醒了他。”
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售貨員推銷商品的本領。他憑借自己聰明的腦袋和甜蜜的嘴巴,再加上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和技巧,把客戶原來的小額訂單魔術般地變成了增長了數百倍的大額訂單。
對于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來說,第一桶金是創業發展的前提,所以更要像那位銷售員一樣盡快推出產品,不遺余力地完成自己的第一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