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選對池塘釣大魚(2)
- 學會生活與學會工作(北大清華學得到叢書)
- 凡禹
- 3447字
- 2014-01-14 09:56:56
第二種情況,則是通過這種形式作廣告,對公司作一些宣傳。報紙招聘、現場招聘都有這種情況。有許多公司都會在招聘啟示的最后注明清勿電話聯系,未約勿訪。既然你不知道哪個公司真招,哪個公司假招,就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不能死等一家。有的公司為了提高公司的檔次,顯示公司的實力,以總公司人力資源部出現并在招聘啟示中虛設幾個職位。
有的單位感到平常養那么多打字員和校對員沒必要,可突然有“大活”又不能按時做完。于是,他們定期在報紙上登一些招聘啟示,將報名人員記錄在冊,一有“大活”來了,就通知一定人數來面試。面試的意思就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考考你。打字員嗎,就交給你每人兩大篇文章,看誰打得又快又準確;校對員嗎也同樣如此這般。求職人員一定會盡心竭力去完成,自然是最優秀的水平。如此半天一天下來,應試人員的考試結束了,他們的工作也OK了。既然是考試就不是一定能錄用,更不必付工錢,就這樣白白地利用人家的勞動力。
●招聘公司的欺騙行為
面試收費。在人才招聘市場中,常有人利用學生急于求職的心理,詐騙學生,偽造招聘信息,或拿來現成的招聘信息改頭換面,然后通知學生前往面試,要求學生出發前把面試費匯到他們的某個賬戶,金額一般為50元至200元不等。其實,招聘面試是一種雙向選擇的機會,無論是求職者還是招聘單位,并沒有為對方提供任何具體的服務,所以根本不應涉及費用。所以,凡是看到要匯款或者帶現金給面試方的這種信息,根木不用理睬。如果是你心目中的公司,可直接找對方人事部,確認面試的時間、地點。
扣留證件。到外地應聘成功的應屆生,在接到聘用函后,通常會碰到戶口遷移問題。作為公司,理所應當為他們辦理。但在試用期內,應屆生發現公司原先承諾的種種條件都未能兌現,便理直氣壯地提出在試用期內無條件地走人,這時有些不規范的公司便以辦理戶口為由,扣著應屆生的身份證等證件不放,要求賠償所謂的“違約金”(其實試用期走人不用賠償違約金,況且是公司不兌現條件在先),甚至就是卡著不放人,應屆生面對此類情況往往一籌莫展。其實,畢業生初到用人單位,不要急于把證件交上去。一來多了解這家公司的背景、口碑,二來在剛開始工作的數天內多長個心眼,和同事熟悉之后,隨便聊一聊這家公司的情況,三來自己用心觀察公司的員工、管理層做事是否有規有矩、認真可靠。當你確認這是家值得信賴的公司的時候,再把證件交上去。
以高職位作誘餌,實際掛羊頭賣狗肉。現在許多公司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銷售經理”“客戶主任”來吸引應屆前去應聘,當學生信以為真地去了,才被告知是從事拉廣告、直銷、甚至是陪客戶喝酒等工作,有些學生不愿意屈就,憤而離開;可也有些學生、特別是一些外地來的大學生,迫于工作難找就勉強留了下來。
還有的招聘啟示很會打動一些人:良禽擇木而棲;創業之路就在你的腳下;不要為暫時的逆境而困惑,不要因命運的坎坷而嘆息;到這里來吧,它將幫你揚起生活的風帆,帶給你豐厚的收入。底下還有煽動性的注解:月薪要求兩千元以下者免試;招聘職位大都為業務經理、業務代表、美容講師……其實業務經理也好,業務代表也罷,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早晨到公司(通常租用中檔旅館或學校用房)集合,交若干押金(足夠產品成本),領若干產品,組織者帶領大家象入教那樣高呼一些“我能成功”之類的口號,然后兩兩組合,昂然走向大街小巷,利用公司培訓時傳授的所謂最先進的營銷方法,銷售其公司的產品。
其實一般而言,大學畢業生就業也應該從基本做起。在一兩年工作期間,表現出你的天分和潛力,被管理層認可,才會把你放上管理崗位。所以,現在開始,腳踏實地地努力。
求職時要當心七種非法招聘:
一是非法人才中介機構。重點是:未經批準,單位名稱、業務范圍有“人才”字樣的;外地人才服務機構未經批準在本市開展人才中介業務的;職業介紹機構未經批準從事人才中介業務的。
二是非法人才網站。重點是:本市互聯網機構未經批準專營或兼營人才中介業務的;外地人才網站未經批準在本市從事人才中介業務的。
三是非法人才中介行為。重點是:人才中介機構不按規定辦理許可證年檢、變更等手續的行為;人才中介企業擅自從事人事代理業務,特別是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人才中介機構在開展業務過程中的欺詐、違規收費等行為。
四是擅自舉辦人才交流會的行為。重點是:非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舉辦交流會冠以“人才”、“畢業生”字樣的交流會;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未經批準舉辦各類人才交流會;各區(市)市場、分市場未經批準舉辦跨區域或全市性人才交流會的。
五是非法招聘行為。重點是:用人單位收取應聘人員報名費、培訓費等違規費用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會場內以招聘為名實際從事促銷等商業行為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會場內擅自張貼招聘小廣告的。
六是非法人才引進。重點是:人才引進中存在偽造學歷、偽造檔案等造假行為的;以給外地畢業生和外地人才落戶為條件實行假接收,違規收取費用的。
七是非法招聘廣告。重點是:發布不符合有關管理規定的人才招聘廣告的單位和媒體。
總之,年輕人進入社會,需要了解社會比自己想象的要復雜的多。在求職的過程中要提高警惕,謹防各種陷阱,免得在求職中走不必要的彎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最常見的求職失敗原因
年輕人因為沒有或缺少工作經驗,在求職應聘中會有一些盲目,或者因為自身的能力或品行方面的原因,難免會遇到失敗。最常見的求職失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期望值太高或職業太熱門。
有些求職者在選擇單位時,不切實際地確定了過高的標準,因而導致求職失敗。對于落聘者來說,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適當降低這些“高標準、嚴要求”,針對各自的特點與實際,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單位。有的單位具體情況不能兼顧你的要求,就要抓住主要矛盾。例如,有的求職者首選專業對口并且有任務干的單位,有的求職者用發展的眼光分析該單位,認為它很有前途,故而予以考慮等。
●經驗或修養不足。
有些求職者競爭實力本來不差,但是應聘面試經驗不足,回答問題不是緊張回答不上來,就是回答一些不著邊際答非所問的話,臨場沒有發揮應有的水平或平時修養不夠,給主試人印象不佳,從而痛失良機。面試中,你的目的是說服對方錄用你,那么就要將你的有力條件和潛力盡量展示給用人單位,而不能采取“待價而沽”或過分謙虛的態度。總之要很好地把握自己,掌握分寸。
●成績、能力不佳或所學專業不對口。
專業口徑窄,出現專業不對口怎么辦?應聘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應辯證地認識專業對口的關系。從主觀方面來講,在校期間要努力拼搏、主動學習增強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對于用人單位來說,選擇學生要看基本素質以及其智能和技能等多方面的情況。
●弄虛作假或投機取巧。
一些求職者為爭取好工作,不惜涂改專業成績隱瞞實際情況,這首先在人格品行上就沒有過關,當用人單位了解真實情況后,便不予錄用。
●夸夸其談,鋒芒畢露。
相互尊重和以誠相待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在與用人單位面談時要注意通過談吐謙遜、自然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和親和力。夸大其辭與不恰當的鋒芒畢露使旁聽者產生反感,反而暴露了性格中的弱點。當然,謙遜不等于自卑,在該表現自己個性和獨特見解時,也需大膽沉穩。具體而言,在應聘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時,談話應謙虛一些;而對于一些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及許多管理方式較為現代、西化的單位,可大膽表現,靈活隨意。這與國內企業和外企在理念及管理方式上的本質差異相關。
●思想作風和態度不端正。
畢業生被用人單位聘用后。一般都有一段時間的試用期。在試用期間被辭退,除了極少數是因為專業知識、能力太差外,許多人因為忽視工作態度,不遵守組織紀律所致。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工作態度、組織紀律和業務能力都一樣看重。他們最不歡迎的就是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來,小事不愿干,牢騷多,缺乏埋頭苦干精神的人。可見思想作風、工作態度不好的人,再有才能也不易被聘用,更不會重用。若工作態度不認真,工作作風散漫,不能與他人合作共事,勢必辦事效率低,也影響到整體的效率和帶壞工作風氣。這樣的人是不受歡迎的。
●頻繁跳槽,自我炫耀。
人才的流動日趨頻繁,每一個進入人才市場應聘的人相信都有一定的跳槽記錄,雖然大多數單位要求應聘者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但同時與之相矛盾的是,很多領導又忌諱跳槽很頻繁的人。不從一而終,不安于本職工作,老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不肯埋頭工作以求進取,只是單純要求回報,必然被用人單位所唾棄。因此,對工作經歷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新的求職者而言,切忌不要把自己跳槽的經歷作為一種炫耀的資本。
這些都是初涉社會的年輕人應盡量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