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選對池塘釣大魚(1)
- 學會生活與學會工作(北大清華學得到叢書)
- 凡禹
- 3205字
- 2014-01-14 09:56:56
在選擇職業方面,我們要問自己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這個工作適合你嗎?一份職業也許有前途,但是卻并不一定適合你。我們不能僅僅分析一個行業的發展前途,更重要的應該分析自己在這個行業里是否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你將以什么方式來謀生?
每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都必須做出一項重要決定:你將以什么方式來謀生?做一個記者、郵差、企業家、計算機程序員、醫生、大學教授,或者擺一個肉餅攤子?我們常常聽到類似這樣的對話:
小張:嗨,你學的什么專業?
小李:物理學。
小張:物理學?哎喲,你實在不該學物理,計算機專業才是熱門。
小李:可是我喜歡物理學。
小張:物理學了掙不到什么大錢。
小李:是么?那什么能?
小張:計算機。你應該改行搞計算機。
小李:好吧,以后我要學計算機。
在我們這種文化氛圍下,許多求職選擇(和職業轉換)就是用這種方式在一眨眼之間做出的,在與某人的隨意談話時做出的,或者是追隨父母的腳步,聽從新聞媒介上的文章的勸導,有時甚至是在男友或女友的慫恿之下做出的。
這種選擇通常都像賭博。我們做的是降低職業選擇時的賭博性。許多事業有成的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策。這種選擇并非因為他們擁有某種特殊的天賦,而是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整體的規劃。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做;他們覺得這樣做太麻煩;他們對自己確定的目標和計劃沒有信心;他們將目標制訂得過于長遠,這使立刻看到成果變得不可能,從而導致他們喪失了勇氣。
世界上只有3%的人有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并且將它明確地寫出來,還有10%的人有目標和計劃,但卻將它留在自己腦子里,剩余的87%的人都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該向何處去,自己的生活完全被人掌控著。
一個人從出生到去世,雖然生命長度不同,但是成長的階段則是不變的,不同階段的成長環境,需要有不同的階段來配合,以符合我們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要有“生涯規劃”的觀念。
的確,職業生涯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素,我們無法了解明天會發生什么。但是我們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控制它,使我們的職業生涯不至于偏離得太遠。
我們一般都有多種興趣,我們所面對的選擇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我們變得無所適從。
很多年輕人渴望了解什么樣的職業才算是有前途的職業。對于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而言,任何一個行業都能創造出豐厚的利潤,但對于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選擇不同職業,對于未來積累財富的速度和事業成功的幾率會有不同的影響。
我們說一份職業比另一份職業更有前途,意味著從普遍意義上,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能夠獲得更多的提升和發展機會,或者平均收入水平會比另一份工作更高些。但是,具體到每個人,確定哪一份職業更有前途,情況要復雜得多。
我們要“警惕假先知”,因為“任何職業咨詢專業都無法預測未來最好的職業。”如果聽信了種種假設的東西,往往會失望。比如說,我們想像自己和他人整天一起工作,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但是卻發現——太晚了——大部分時間我們是在與電腦打交道;或者我們想像能在計算機上設計出自己的創意,結果發現——太晚了——大部分時間浪費在會海中。我們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了。
許多職業指導報告都提供職業前途的比較分析,譬如公開媒體發布的工資收入數據。對于一個產業而言,未來市場或顧客需求的成長率越高,未來競爭者供給增加的成長率越低,就是好的行業;相應的,置身該行業的企業或個人水漲船高,利潤與薪資都會隨之上漲。反之,未來市場或顧客需求的成長率越低,未來競爭者或供給增加的成長率越高,就是相對較差的行業。相應的,置身該行業的企業或個人,利潤與薪資也會隨之下跌。
●觀察產業的重點是未來
觀察產業的重點是“未來”,不是過去,也不是現在。人們往往將眼光盯在過去、現在很好的行業上,以為未來也必定如此。但是,世事難料,過去需求成長率高的好產業,很可能是未來的夕陽產業,所以,選擇職業必須仰賴前瞻的眼光,未來不是過去的延伸,過去的數據無法作為預測未來的依據。
而且當一個人接受“某某職業有前途”這一市場信息,并且按照市場信息去做出自己的職業規劃時,另一個人也會同樣接受到這個信息,并且做出同樣的職業規劃,在經過了整個培養和教育周期后,就發現出某類職業人才過剩的危機。
一份職業信息分析報告是可以用來參考的,而不是用來照搬的。有時候未嘗不可逆向而行之,或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行事,認真去了解我們所接觸的每一份職業。選擇一個好的行業、一份有前途的職業往往是決定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個人選擇一份職業和投資商選擇一個行業一樣,是一項浩大工程,必須收集眾多整體與別資料,加以整理并深入分析,才能有一個合理的判斷。
在選擇職業方面,我們要問自己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這個工作適合你嗎?一份職業也許有前途,但是卻并不一定適合你。譬如房地產是一個暴利行業,但是,對于一個希望獨立創業卻缺乏資金的人來說卻并不適合,因為這個行業需要有雄厚的資本和深厚的社會關系。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分析一個行業的發展前途,更重要的應該分析自己在這個行業里是否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人生總是充滿了矛盾和缺憾,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其發展空間有限;那些存在著巨大發展空間的行業卻往往并不適合自己。但是,畢竟我們們的興趣是廣泛的,而且有許多潛能尚未發掘出來,社會能夠提供的職業空間也在不斷擴充。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就能在興趣、前途和適合自己的職業之間找到某種均衡。
尋找自己所鐘愛的職業,依賴于你的熱望和現實可行的工作之間的平衡。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綜合的價值評估體系——一份合理的職業本身就不是單一的(譬如個人愛好),而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價值體系。我們將興趣放在價值判斷的第一位,是因為它對于未來發展影響深遠,而且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你也許年輕時候有許多浪漫的想法,比如喜歡旅行,但是,你可能無法依靠旅行生活;你也許還對音樂著迷,但是你要看看音樂能否養活自己。所有的選擇都沒有一個絕對的、惟一的標準,我所要做的是找到一個符合自己興趣和發展機會的平衡點。你可以在筆記本上:
——將自己所有的愛好和興趣列出來,放在紙的左力,這個名單可能相當長;
——將他們按自己偏好的強度進行排序;
——將位居末尾的幾項去掉;
——將我能夠選擇的職業列出來,寫在紙的右邊,這個名單也可能相當長;
——將他們按市場價值排序;
——將位居末尾的幾項去掉;
——將左右列表進行對比,找到一些共同的內容。幸運的話,共同點可能也很多;
——將共同點單列出來,再做第二輪的篩選。
如果你通過冷靜的研究,認清所選擇的職業生涯的全部內容,了解選擇的困難后,仍然對它充滿熱情,仍然愛它,覺得自己適合它,那么就選擇它吧!你既不會受熱情的欺騙,也不會倉促行事。
任何一個正確的決策都是基于對各種因素的綜合平衡,是平衡的產物。我們必須在現實和未來之間,在選擇和被選擇之間做出無數次選擇。
●求職小心陷阱
有不少年輕人在求職時對工作抱著極大的渴望,卻想不到你遇到的許多招聘實際上竟是陷阱,或者說假招聘。
招聘現場常常有這樣的“招聘啟示”:本公司因業務發展需要,現招聘總裁助理一名辦公室主任一名、打字員一名、業務員八名。你去咨詢時,她(往往只派一個年輕女孩)會說:“對不起,總裁助理我們已經招到了”或“辦公室主任已基本確定了”,其實是前二類職位根本就不招。或者這類公司根本不存在這樣的職位,他們只需要業務員。回答“已招錄了”還算是有點“道德”。而有些公司裝模作樣地問一些情況,讓你填一些表格,請你留下各類復印資料,甚至包括一兩張照片,然后就再沒消息。而這些公司為什么這樣做?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掩飾公司的實力或公司的工作性質。這類公司往往是做銷售——以直銷為主。管理不規范,招聘不合法。業務員靠銷售提取一定比例為報酬。有些公司所謂的保底工資是必須完成一定銷售額。所以,這樣的業務員,越多越好,而不是只要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