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獨活
Duhuo
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以干燥根入藥,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之功效。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四川等。主要病害有灰斑病、銹病、斑枯病、葉斑病、葉斑病等。
一、獨活斑枯病
(一)癥狀
在葉片上,出現兩種類型的癥狀:
(1)多角形病斑 葉面上形成受葉脈限制的多角形病斑,初為暗綠色,邊緣暗褐色,以后中部變為灰白色,直徑1~3mm,其上生有黑色小顆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病斑匯合成片,使葉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2)圓形病斑 葉面上產生近圓形或圓形,邊緣為黑褐色的病斑,中部褐色至灰白色,病斑大小差異較大,直徑3~10mm,斑上生有少量黑色小顆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發病嚴重時,病斑間的組織褪綠變褐,形成一片枯死斑。
(二)病原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殼針孢Septoria sp.的2種真菌。
(1)白芷殼針孢Septoria dearnessii Ell.etEv.引起多角形病斑。該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后突破表皮,球形、暗褐色、直徑62~86μm。分生孢子無色,直或微彎,兩端鈍圓,或略尖,1~3隔膜,大小11~26μm×1~1.5μm。
(2)殼針孢屬Septoria sp.真菌引起圓形病斑。該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近球形、扁球形,黑褐色,初埋生,后露出體表,大小85.1~174.68μm×71.67~138.85μm。分生孢子針形,直或稍彎曲,隔膜不清,大小28.22~51.74μm×1.41~1.76μm,此菌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的大小較引起多角形病斑的病菌幾乎大一倍,二者有明顯差異,故種待定。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引起侵染。北方一般在7~8月發生。
(四)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殘組織,減少越冬菌源。
(2)發病初期可選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0%防霉寶2號水溶性粉劑800倍液噴施。
二、獨活灰斑病
(一)癥狀
葉片上病斑近圓形,直徑3~6mm,灰色,有時有褐色,不清晰的邊緣,兩面生淡黑色的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原
病原為芹菜尾孢菌Cercospora apii Fres.,為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尾孢菌屬真菌。該菌子實體主要生于葉正面,也可生在葉背面,無子座。分生孢子梗5~16根束生,欖褐色,頂端近無色,稍狹,偶有分枝,2~8個膝狀節,頂端近截形,孢痕顯著,多隔膜,大小48~165μm×4~6μm。分生孢子鞭形,無色透明,極長,基部截形,頂端較尖,微彎,隔膜多而不明顯,大小42~195μm×3~4μm。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引起侵染。在東北7~8月發生。
(四)防治措施
(1)注意田園衛生 清除病殘組織,減少越冬菌源。
(2)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及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施。
三、獨活葉霉病
(一)癥狀
在葉片正面形成褪綠黃化的病斑。在褪綠枯黃組織背面,產生少量灰色毛叢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往往和斑枯病混合發生。
(二)病原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芽枝孢Fulvia sp.真菌。分生孢子梗較直、有隔、無色或淡褐色,多數10根(最多25根)以上叢生在一起,大小83.38~91.00μm×5.23~5.89μm。頂端上部一側膨大體突起。分生孢子無色,多為單胞,少數2~3胞,橢圓形、長柱形、一端有一尖突,多串生,大小12.94~29.40μm×4.7~8.23μm。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7~8月多雨,高濕時發生較重。
(四)防治措施
在防治斑枯病的同時選擇一些兼治芽枝孢的藥劑,如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硫懸浮劑可濕性粉劑300倍液等。
(傅俊范 丁萬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