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 澤瀉
Zexie
ALISMATIS RHIZOMA
澤瀉Alisma orientale (Sam.) Juzep.為澤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主產于福建、四川、廣東、浙江、江西和湖北等地。以塊莖入藥,有清濕熱、利小便之功效。澤瀉病害以白斑病最為嚴重,是澤瀉生產上的主要病害。
澤瀉白斑病
(一)癥狀
葉面病斑細小,圓形,紅褐色。擴大后,中心顯灰白色,周緣暗褐色,病健部明顯。病情發展使葉片逐漸發黃枯死,但原病斑仍很清楚。葉柄被害時,出現黑褐色棱形病斑,中心略下陷,病斑拉長,相互銜接,呈灰褐色,最后葉柄枯萎。
(二)病原
病原為澤瀉柱隔孢Ramularia alismatis Fautr.,屬于半知菌亞門、絲孢綱、叢梗孢目、黑色菌科、柱隔孢屬真菌。分生孢子梗短小,不分枝,頂端曲膝狀。分生孢子雙細胞,圓柱形或長筒形,串生。
(三)發病規律
病原菌在病殘組織上和種子表面越冬。翌年,在澤瀉秧田首先發病。移栽大田后8月病情開始迅速發展,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發病最重,直至11月停止。高溫多雨,管理粗放,生長差,有利發病。
(四)防治措施
選育高產抗病的優良品種。播種前經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消毒5分鐘,殺死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再用清水沖洗,晾干后下種。發病初期,摘除病葉,噴灑1:1:100波爾多液;嚴重時噴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7~10天1次,連續噴2~3次。
(丁萬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