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二節 牛膝

Niuxi

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I.為莧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藥,屬補陰藥,有補肝腎、壯腰膝功效。主產于河南新鄉,河北、山西、四川等省也有引種。病害有白銹病、褐斑病、根腐病、根結線蟲病及菟絲子為害,近年來花葉病的發生也較重。

一、牛膝白銹病

(一)癥狀

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受害。發病初期在葉正面出現黃色褪綠小斑點,葉背面對應處有圓形、近圓形或多角形的白色皰狀物,微隆起,為病菌的孢子堆。孢子堆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狀物(卵孢子),孢子消失后,葉片正反面發病部位均呈黑褐色不定形角斑。若病害發生在葉柄幼芽等部位,先產生淡黃色斑點,后成白色皰斑,可導致莖稈腫大畸形。發病嚴重的田塊所有植株均發病。

(二)病原

病原為牛膝白銹菌Albugo achyranthis (Henn.) Miyabe和莧白銹菌A.blitis (Biv.) Kuntze,為鞭毛菌亞門、白銹菌屬真菌。牛膝白銹菌未發現卵孢子;孢子囊橢圓形至圓柱狀;寄主為莧科牛膝屬植物。該菌引起的白銹病分布于亞洲和非洲。孢子堆生于表皮下,主要葉背生,白色,后期淡黃色。牛膝白銹菌孢囊堆較小,直徑0.5~3.0mm。孢子囊棍棒狀,單胞,無色,串生于孢囊梗頂端,大小12~34μm×9~20μm。孢囊梗棍棒形,柵欄狀排列。莧白銹菌卵孢子生于病組織內,表面有紋飾,黃褐色;卵孢子網狀,孢子囊球形,寄主為莧科植物,全世界均有分布。

(三)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被害組織中或黏附在種子上越冬,以后萌發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游動孢子萌發生芽管,從氣孔侵入寄主引起發病。寄主病斑上產生的孢子囊,借風雨傳播,引起再侵染。此外,菌絲體也可在留種株上越冬,產生孢子囊傳播為害。白銹病通常是低溫高濕病害。孢子囊和卵孢子萌發適溫為10℃,最低為1℃,最高為20℃。在高溫(25℃以上)或干旱時,孢子囊和卵孢子不易萌發。若氣溫日夜溫差較大,有露水凝結,有利于孢子囊的萌發侵入。春、秋陰雨連綿的天氣及排水不良田塊,白銹病容易發生為害。

(四)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在多雨季節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牛膝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株和落葉等,集中深埋或燒毀,可減少菌源;合理輪作,建議與禾本科作物、豆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不可與莧科植物輪作。

(2)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可使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

二、牛膝褐斑病

(一)癥狀

病菌為害葉片。初期葉上生褐色小點,后逐漸擴大產生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灰褐色或灰色,邊緣黃色或黃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生淡褐色霉層,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葉呈紫褐色枯死(圖7-30)。

(二)病原

病原為牛膝尾孢霉Cercospora achyranthis H.et P.Sud.,屬于半知菌亞門、尾孢屬真菌。子座褐色,直徑15~30μm。分生孢子梗較疏,3~9梗束生,褐色,頂端近無色,漸狹,不分枝,1~6膝狀節,頂端近截形,孢痕顯著,3~9個隔膜,大小96~220μm×3~5μm。分生孢子,鞭形,無色透明。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病殘葉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造成初侵染;新病斑上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又引起多次再侵染,借風雨傳播擴大為害。夏末早秋雨水多、露水重容易引起病害流行。

(四)防治措施

(1)入冬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并集中燒掉。

(2)冬季翻耕,生長季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1次1:1:150波爾多液,以后可選用5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等藥劑噴霧,每15~20天1次,視病情噴2~3次。

三、牛膝根結線蟲病

(一)癥狀

牛膝根結線蟲病在中國牛膝產區發生普遍,主要為害牛膝根部,主根和側根上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多個根結相連呈節結狀、雞爪狀或串珠狀,使牛膝根系生長受阻,主根和側根短而細小,失去藥用價值。地上部分因發病程度不同而有差異,發病較輕的植株癥狀不明顯,發病重的植株發育不良,表現為植株矮小、黃化。

(二)病原

病原為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et White) Chitwood,屬蠕形動物門、線蟲綱、根結線蟲屬。雄蟲線形,成蟲有一對交合刺。雌蟲3齡前為線形,3~4齡幼蟲蟲體變粗短呈豆莢狀,成熟雌蟲在根結內膨大呈梨形,大量卵粒充滿整個體腔。南方根結線蟲是很重要的植物寄生線蟲,寄主范圍廣。

(三)發病規律

南方根結線蟲以卵、幼蟲及雌蟲在田間病株的根結及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溫度適宜時侵染為害。可通過根部傷口侵入,也可以吻針刺傷牛膝,分泌唾液,破壞牛膝細胞的正常代謝功能而產生病變,使根部產生變形。側根和須根最易受害。線蟲在土壤中活動范圍很小,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遠距離則需借助于流水和農事活動完成。溫度25℃~30℃時有利于病害發生,線蟲發生代數多,侵染頻繁。雨季有利于線蟲的孵化和侵染,但在干燥或過濕土壤中,其活動受到抑制。pH4~8、土壤質地疏松、鹽分低適宜線蟲活動,易于發病。連作可使蟲源積累,加重病害發生。

(四)防治措施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可減輕病害發生,嚴禁與山藥、花生等易發生線蟲病的作物輪作;拔除病株,集中銷毀,減少病源。

(陳炳蔚 丁萬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江堰市| 道孚县| 镇坪县| 博罗县| 成武县| 东海县| 嘉鱼县| 苏尼特左旗| 长治县| 舞钢市| 黄冈市| 宁河县| 社旗县| 都昌县| 白朗县| 和林格尔县| 宁明县| 石门县| 七台河市| 鹤山市| 株洲县| 宜黄县| 瑞安市| 拜城县| 乌苏市| 玉山县| 怀柔区| 镇康县| 沁阳市| 马山县| 阜宁县| 绥德县| 沽源县| 许昌市| 恩平市| 丘北县| 宁陕县| 金昌市| 昌平区| 晋城|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