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用植物保護學
- 陳君
- 743字
- 2020-06-19 13:09:29
第十一節 巴戟天
Bajitian
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別名巴戟、雞腸風,為茜草科巴戟天屬藤本植物。產于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亦有栽培,為我國四大南藥之一。以根莖入藥,具健脾補腎、壯陽、驅風強筋骨等功效。常見的病害有莖基腐、輪紋病及根結線蟲病等。
一、巴戟天枯萎病
(一)癥狀
病菌為害種植二年以上的植株。初期莖基部皮層變褐,進一步擴展引起基腐和根腐,地上莖葉逐漸變黃;病根、莖的維管束變黑,后期莖基部和根的皮層與木質部剝離,地上莖葉枯萎。潮濕條件下病部出現粉白色霉層。
(二)病原
病原為尖孢鐮刀巴戟天?;?span id="2uisydx" class="italic">Fusarium oxysporum f.sp.morindae,屬于半知菌亞綱、瘤座孢目、鐮刀菌屬真菌。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種苗及土壤內越冬。翌年春季及10月下旬均可發病,直至收獲期引起不同程度為害。植株長勢衰弱、偏施氮肥、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易誘發此病。地下害蟲活動頻繁可加重病害。
(四)防治措施
(1)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毀。適期輪作,減少土壤中的病菌數量。
(2)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600倍液或10%雙效靈200倍液噴灑及灌根,每隔7~10天施藥1次,連續3~4次。
二、巴戟天輪紋病
(一)癥狀
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淡黃色暈圈,擴大后呈輪紋狀,葉斑上有小黑點。后期病斑中心穿孔,嚴重時全葉枯死。
(二)病原
病原為Ascochyta sp.,屬于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殼二孢屬真菌。分生孢子器葉面生,近球形。分生孢子,無色,圓柱形,二端鈍圓,雙細胞,隔膜處無縊縮。
(三)發病規律
病菌隨病葉在土表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侵害巴戟葉片。本病通常在4月初開始出現,5~6月發生較重。天氣潮濕有利于發病。
(四)防治措施
(1)清除病葉,減少侵染源。搞好植株的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可減輕病情。
(2)發病初期噴波爾多液(1:1:100)或50%多菌靈600~800倍液1~2次。
(丁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