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為何談情緒

20年來,兒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實踐一直在不斷發展變化,最終徹底改變,出現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發展心理病理學(Cicchetti and Cohen, 2006; Toth and Cicchetti, 1999)。盡管用以理解內心沖突的經典心理動力學模型仍然可用,但如今該理論對于我們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小。循證認知和行為治療得到開發,特別是對兒童焦慮(Kendall, Aschenbrand, and Hudson, 2003)、抑郁(Stark et al., 2008)和行為障礙(Kazdin, 2005;Webster-Stratton and Reid, 2003)的治療;生物學因素在童年期心理障礙中的影響作用也得到了廣泛認可;不同流派的兒童治療師都開始重視父母在治療過程中的作用。

然而,盡管理論和實踐方面出現了良好轉變,基本問題仍然懸而未決。這些基本問題包括童年期病理發展的根源和過程,以及治療轉化的機制(Kazdin, 2000)。所有面向兒童的臨床工作者都需面對相當復雜的臨床問題,需要進行綜合的診斷性評估,治療也需涉及不同方面。或許顯而易見的一點是,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病理發展理論可以充分解釋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的病因學因素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生物易感性、家庭關系、內心沖突等;同時,也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治療模型足以成功治愈那些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種不同的臨床問題,哪怕是一個案例中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剑川县| 从化市| 金沙县| 辛集市| 崇仁县| 九龙坡区| 定兴县| 克东县| 四平市| 平原县| 和平县| 延川县| 锦屏县| 习水县| 红原县| 昔阳县| 屏东县| 武乡县| 本溪市| 万全县| 绥化市| 门头沟区| 丰原市| 丁青县| 堆龙德庆县| 怀化市| 富顺县| 乳山市| 太和县| 娱乐| 株洲县| 伊通| 阿拉善右旗| 台安县| 松阳县| 沙湾县| 普定县| 济南市| 江山市|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