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名宿悲歌——中國歷史上文臣之死(2)

  • 名人之死(大全集)
  • 水中魚 林墨敘
  • 5643字
  • 2014-01-21 10:51:11

商鞅以功高,任秦相。史書稱: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商鞅怕人謀刺,每出門皆置衛(wèi)士十余車,帶甲束戈,如臨大敵。如果保衛(wèi)工作有一點欠缺,他就不敢出門。這時有一賢士名叫趙良,特來求見商鞅,并向他指出:“今君之見秦王也,因嬖人景監(jiān)以為主,非所以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為事,而大筑冀闕,非所以為功也。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峻刑,是積怨蓄禍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于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為教也。君又南面而稱寡人,日繩秦之貴公子?!对姟吩唬骸嗍笥畜w,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何不遄死?’以《詩》觀之,非所以為壽也。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歡而黥公孫賈?!对姟吩弧萌苏吲d,失人者崩’。此數(shù)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車十數(shù),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翕戟者旁車而趨。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則何不歸十五都,灌園于鄙,勸秦顯巖穴之士,養(yǎng)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將貪商於之富,寵秦國之教,蓄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損賓客而不立朝,秦國之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亡可翹足而待?!鄙眺贝藭r正處于權(quán)勢頂峰,對這些逆耳忠言哪里聽得進去?于是,就派把人趙良趕了出來。

就在趙良勸諫五個月后,秦孝公死去,太子駟繼承王位,即秦惠文王。時刻伺機反撲的舊貴族們,以公子虔為首,乘機進行報復,誣告“商鞅謀反”。秦惠文王在貴族們的多方煽動下,以謀反的罪名派軍隊去商邑逮捕商鞅。商鞅聽到這個消息,急忙帶著一家人逃跑,一直逃到關(guān)下,想找個旅店住宿,旅店主人卻不敢收留。他說:“商君定下的法律是,讓沒有憑證的旅客住宿,要受連坐的罪。”商鞅這時方才有所醒悟,嘆息道:“哎,我實行的法令竟然流弊到這種程度了!”

商鞅走投無路,只得逃奔魏國。魏國人對商鞅深懷仇恨,說他是魏國之仇、秦國之賊,不許他入境。商鞅只得再潛回秦國境內(nèi)。依靠封邑之徒屬發(fā)兵北出擊鄭,尚作困獸之斗,意欲絕境求生。秦即發(fā)兵進攻商鞅,商鞅兵敗被捕,遭車裂酷刑而死,全家則被株連族滅。

商鞅的悲劇充滿了歷史的濃重感和宿命感。他執(zhí)掌秦國朝政19年,這才有了繁華富庶、氣勢如虹的強秦;才有了始皇帝“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統(tǒng)一大業(yè);才有了歷代王朝沿用的秦漢制度、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國傳統(tǒng)。而他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也是以生命維護了變法的尊嚴。

呂不韋:積怨太深,飲鴆而亡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悼死在魏國,運回國葬在芷陽。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立為太子。而安國君有20多個兒子。安國君有個非常寵愛的妃子,立她為正夫人,稱之為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兒子名叫子楚,作為秦國的人質(zhì)被派到趙國。秦國多次攻打趙國,趙國對子楚也不以禮相待。

前258年,呂不韋到邯鄲經(jīng)商,見到入質(zhì)于趙的秦國王孫子楚,認為子楚“奇貨可居”,于是他就去拜訪子楚,給予重金資助,并拿出千金西入咸陽,游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在華陽夫人的幫助下,安國君決定立子楚為繼承人,而請呂不韋當他的老師,子楚的名聲在諸侯中越來越大。

呂不韋選取了一個漂亮又善于跳舞的邯鄲女子趙姬一起同居,直到她懷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呂不韋一起飲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歡,就站起身來向呂不韋祝酒,請求把此女賜給他。于是呂不韋就獻出了這個女子。此女隱瞞了自己懷孕在身,到12個月之后,生下兒子趙政。子楚就立此趙姬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國派王齮圍攻邯鄲,情況非常緊急,趙國想殺死子楚。子楚就和呂不韋密謀,拿出重金送給守城官吏,得以脫身,逃到秦軍大營,這才得以順利回國。

安國君繼秦王位,才三天就突發(fā)疾病去世了。于是子楚繼位,他就是秦莊襄王。莊襄王尊奉為母的華陽王后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后,立趙姬為王后,子嬴政(嬴政即趙政,因回到秦國,所以恢復本姓)為嗣子,進封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

莊襄王即位三年之后就死去了,太子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邦,稱他為“仲父”。當時太后常常和呂不韋私通。眼看著秦王政越來越大,但太后一直淫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把嫪毐舉薦給趙太后,成為趙太后的男寵。

這時朝政大權(quán)依然掌握在趙太后和丞相呂不韋手中,他們同嫪毐勾結(jié)在一起,狼狽為奸、專權(quán)弄國,根本不把嬴政放在眼里。嬴政自然對呂不韋這種貪得無厭的私欲產(chǎn)生了強烈的不滿和怨恨之情。

前238年,嬴政22歲,在舊都雍城舉行了加冕典禮,從此可以親自處理朝政。這對呂不韋來說很不利,他就想出了一個借刀殺人之計,利用嬴政不在咸陽的機會,慫恿嫪毐發(fā)動叛亂。嬴政聽到嫪毐叛亂,決定將計就計,命令呂不韋帶兵去平定叛亂。呂不韋雖然知道這是秦王要他們兩敗俱傷,但又沒有理由拒絕接受命令,只好帶兵前往。誰料叛軍不堪一擊,咸陽一戰(zhàn),叛軍便被殺了數(shù)百人,余者四散奔逃。沒過幾天,嫪毐便被抓住押解到咸陽,并且施以車裂之刑,他的父族、母族和妻族也受到株連。

嬴政知道嫪毐的叛亂與呂不韋有關(guān),便派人進行調(diào)查核實。調(diào)查清事實后,嬴政本想殺了呂不韋,但念他扶助父親和自己登上王位有功,動了惻隱之心,就只罷免了他丞相的職位,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陽??蓞尾豁f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臺,表面上在洛陽閑居,實際上仍然同六國諸侯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企圖借助外國的力量東山再起。嬴政聽說后勃然大怒,把呂不韋遷到了蜀郡,隨即賜毒酒讓呂不韋自盡了。

楊修之死:口無遮攔把命喪

楊修,字德祖,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東)人,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任郎中,后為漢相曹操主簿,219年被曹操殺害。

三國時的楊修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9歲時,一個叫孔君平的客人來拜見其父楊彪。當時楊彪不在家,楊修又是砌茶又是讓座,還端上一盤水果,儼然一家之主。孔君平便拿起一顆楊梅打趣說:“楊梅,楊梅,名副其實的楊家果?!睏钚薏桓吲d了,馬上反問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嗎?”其敏捷的才思讓以才見長的孔君平目瞪口呆。

楊修跟隨曹操后,有一次曹操建造花園,落成時前去觀看,在園中轉(zhuǎn)了一圈后一言不發(fā)地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楊修見了,告訴工匠們說:“門里一個活,就是闊。丞相是嫌園門太寬大了!”工匠們馬上修改。之后,曹操對園門很滿意,一問原來是楊修明白他的意思,心里甚是嫉恨楊修的才華。有段時間,曹操曾為曹丕和曹植兩人誰來繼承魏王一事頗為猶豫。當時楊修在曹植手下做事,為了提高曹植的競爭力,楊修給曹植模擬了十幾個國事軍事類的問答題,告訴他說,如果曹操問到類似的問題,可以依此作答。后來曹操果然問起曹植相關(guān)的問題,曹植不慌不忙,把事先背下的答案一點不漏地背了出來。曹操知道曹植平時對軍事國事并不關(guān)心,現(xiàn)在見他對答如流,心中自然非常懷疑。后來曹丕買通曹植身邊的人,知道了事情的緣由,又告訴了曹操。曹操對這種作弊行為非常生氣。

還有一次,為了測試曹丕和曹植的應變能力,曹操讓兩人各自從鄴城門外出,同時吩咐守門人,不要讓他二人通行。曹丕先出發(fā),受到守門人的阻攔,只好退了回來。曹植聽說后,向楊修討教方法。楊修說:“如果守門人阻擋,你跟他們說:‘我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擋者斬?!辈苤补豁樌ㄟ^了鄴城門。這事讓曹操知道后心中很惱火,覺得這個楊修太不知道收斂了。

219年,曹操進軍蜀軍鎮(zhèn)守的定軍山,不曾想連吃敗仗。當時進又不能,退又怕劉備恥笑,一時猶豫不定。吃飯時,曹操見碗中有一塊雞肋,不由得沉思不語。這時正好有士兵來問夜間口令,操隨口答:“雞肋!”

楊修知道口令是“雞肋”后,就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軍士們很奇怪,問他如何知道魏軍要回師,楊修說:“我是從今夜口令,知道魏王退兵的決定。所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處境,進不能勝,退恐人笑。這樣繼續(xù)留在這里毫無意義,不如早歸。你等著吧,魏王班師就在這幾天。”

這話一傳兩傳就傳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原本就嫉恨楊修的才華,現(xiàn)在又見楊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惱羞成怒,就以擾亂軍心定罪,殺了楊修。

楊修死的罪名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得而知,然而曹操真的只是因為楊修恃才傲物,嫉恨楊修之才而殺掉他的嗎?按理說,曹操手下,謀士能臣猶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shù),奇變橫生的賈詡,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膽有謀的程昱等等,這些人軍事和政治上的能力遠過于楊修,卻沒有一個因為有才而遭曹操忌殺的。單是“恃才傲物”也不會被殺,像龐德在馬超手下就已經(jīng)具勇名,他的親哥哥又在劉備手下為官,曹操一樣用他和曹仁一起對付關(guān)羽。如此看來,楊修的死因比較復雜,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政治上的兩大因素。首先,楊修犯了古代皇室權(quán)力之爭中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其次,楊彪(楊修的父親)、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quán)的利益有沖突,楊彪夫人是袁術(shù)的女兒,楊修是袁術(shù)的外孫,而政治觀念上楊彪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禰衡等清議復古派是一路,和曹操等人的政治觀點不同,所以楊修才遭忌恨,最終被曹操找了個借口殺死了。

南北朝第一謀臣崔浩:國史之獄慘遭滅族

崔浩出身北方高門士族。曾祖崔悅,為后趙石虎的司徒右長史;祖父崔潛,為后燕黃門侍郎;其父崔宏,號稱冀州神童,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書,賜爵白馬公。而崔浩比他父親更有才華,是南北朝時期第一流軍事謀略家。深為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謀主,崔浩參與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軍事決策,多謀善斷,算無遺策,屢建功勛,在北魏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一系列戰(zhàn)爭中起了重要作用。一般來說這類人比起將領(lǐng)容易善終,然而,其死事卻慘極人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崔浩雖才華出眾,見識過人,為北魏政權(quán)的鞏固和發(fā)展立下大功;但當時鮮卑貴族的勢力還非常強大,他們不能容忍漢人大族來分享權(quán)力,同自己平起平坐。對于皇帝寵信的漢人,他們偏偏要加以排擠打擊。崔浩是當時最受皇帝寵信和地位最高的漢人,自然成了鮮卑貴族排擠打擊的主要目標。而崔浩對鮮卑貴族也不客氣,在討論軍國大計時,與他們分庭抗禮,有時說話還很尖刻;他還企圖恢復漢人門閥士族的社會地位,“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表弟盧玄勸阻他說:“創(chuàng)立制度、建立事業(yè),各有其時,樂意去做的能有幾人?應當三思而后行?!钡藓撇粡?,從而得罪了眾多的鮮卑貴族。

崔浩之弟崔恬嫁女兒給王慧龍,王氏是太原大族,世代遺傳“齇鼻”(大酒糟鼻子),在江東被稱為“齇王”。崔浩見王慧龍時,一看到他的齇鼻,就說:“的確是王家男兒,真是貴種!”又多次對朝中的鮮卑諸公稱贊他長得俊美。司徒長孫嵩聽了很不高興,就向太武帝告狀,說王慧龍是從南方歸降的,崔浩嘆服南人,是“有訕鄙國化之意”。太武帝大怒,把崔浩傳來訓斥,崔浩脫帽叩頭,自責了一番才得到寬恕。太子拓跋晃監(jiān)國時,崔浩自恃才略及為魏主所寵任,專制朝權(quán)。這也是導致他悲劇的原因之一。崔浩曾經(jīng)一次就推薦冀、定、相、幽、并五州人士數(shù)十人,皆起家為郡守。太子對崔浩說:“先前征召的人士,也都是州郡上乘之選,任職已久,他們的勤勞尚未得到應有的酬答,應該先補為郡守縣令,而剛剛征召的人士則應該先代替他們擔任郎吏。況且郡守縣令治理民眾,必須任用有經(jīng)驗的人?!贝藓乒虉?zhí)己見,最終把他推薦的人派出去任職。當時,中書侍郎高允知道后說:“崔公恐怕不能幸免了!”

事情的結(jié)局竟然被高允不幸而言中。給崔浩帶來殺身之禍的直接原因,是《國書》事件。崔浩奉命主編北魏的官修史書《國書》,編成以后,手下一些溜須拍馬之徒,不僅大肆夸獎,而且建議把《國書》以及崔浩自注的《五經(jīng)》刻成石碑,樹立在通衢大道,以供百姓閱讀。崔浩自負才能過人,就表示同意。當時監(jiān)國的太子謚號恭宗的拓跋晃也表示贊賞。就花錢三百萬,辦成了這件事。石碑刻成以后,轟動一時,閱讀過的人都贊賞史書修得好。但是,因為史官的直筆傳統(tǒng),將北魏前代皇帝的秘事和不光彩事都如實記錄下來,引起鮮卑族人的不滿,也讓崔浩的仇家抓住了把柄,北魏世祖拓跋燾聞訊大為震怒,命令收捕崔浩及秘書郎吏,審查罪狀。崔浩被捕后,承認自己曾經(jīng)接受過賄賂。其實他對自己所犯何罪也不明白,太武帝親自審訊他時,他惶惑不能應對。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六月,太武帝誅殺崔浩。當他被囚在檻車中送往城南行刑時,“衛(wèi)士數(shù)十人溲其上,呼聲嗷嗷,聞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同時,秘書郎吏以下也都被殺,而清河崔氏同族無論遠近,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被連坐滅族,史稱“國史之獄”。北方士族在“國史之獄”中遭到了沉重打擊。宋人劉攽等說:“拓跋氏乘后燕之衰,蠶食并、冀,暴師喋血三十余年,而中國略定。其始也,公卿方鎮(zhèn)皆故部落酋大,雖參用趙魏舊族,往往以猜忌夷滅?!彼麄冎赋鲺r卑貴族與趙魏大族的矛盾,是頗有見地的,而立有大功,本深受太武帝寵信的崔浩被誅正是這種矛盾的犧牲品,“國史之獄”只不過是一個契機罷了。

隋朝名臣高颎:短命王朝的悲劇人物

高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對隋代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作出了極其重要的歷史貢獻,是輔佐隋文帝楊堅登上帝位的第一功臣。就是這樣一個重要人物,竟以忠信而獲罪,屈死于猜忌、毀謗、讒言之下,被害于荒淫無道的暴君之手,成為歷史上一位悲劇人物。高颎死后不久,短命的隋王朝也很快被農(nóng)民起義的洶涌巨浪所吞沒了。

隋初時期,楊堅和高颎的關(guān)系一直都很不錯。但是,隨著立太子一事的發(fā)展,這種關(guān)系卻越來越淡了。高颎被殺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他卷入了皇帝家族內(nèi)部的爭權(quán)奪利斗爭中,隋煬帝執(zhí)政以后,他不得不死。

楊堅皇后獨孤氏性格悍妒,在獨孤后時期楊堅不曾與其他女人生育兒女。嫡子五人: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就連楊堅亦以嫡子五人外再無庶子為榮,以為內(nèi)無蕭墻之憂了;偏偏就是這一母生的五兄弟為了爭奪皇位大打出手,而高颎千不該、萬不該也卷入這個漩渦中。高颎是楊堅的得力助手,官至左仆射,楊堅曾以高颎的賜姓獨孤,稱呼高颎為“獨孤公”,以太子楊勇女嫁高颎之子,寵遇不可謂不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建宁县| 辽宁省| 慈利县| 兴仁县| 绍兴市| 隆德县| 富阳市| 聊城市| 元谋县| 突泉县| 双城市| 涪陵区| 北票市| 浮梁县| 上高县| 清丰县| 疏勒县| 布尔津县| 武穴市| 文山县| 拉萨市| 普安县| 泰顺县| 扶余县| 依兰县| 英吉沙县| 麻江县| 天台县| 阳泉市| 广南县| 射阳县| 宽城| 丽江市| 平泉县| 万源市| 安吉县| 梅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怀安县| 金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