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印文明:中國古代印刷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中國印刷博物館組編
- 759字
- 2020-06-15 17:24:08
五、關于東京帝室博物館開具的暫存證
與銅活字一起保存在箱內的一件日文“假預證”,帶信封,由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寄給居住在栃木縣的和賀暲次郎,其文如下:
美工第七號 假預證
一 商龜骨文片 六十八片
一 宋銅鑄字 九十七個
計貳點
清國大學士羅振玉攜入石本館へ買上出愿ニ付預候也
大正元年十二月三日 東京帝室博物館
和賀次郎殿
這一證書使用的是當時通行的候文文體,經日本學者幫助釋讀,這是一張“暫時保管證”,由帝室博物館頒給和賀暲次郎,證明羅振玉將六十八片商代甲骨、九十七枚宋代銅鑄活字拿到帝室博物館,申請博物館收購,暫時保存在館內。
“美工”或即美術工藝品;“假預證”即暫時保管證書;大正元年即1912年,此時已入民國,“清國大學士”或就羅振玉的遺老身份而言;帝室博物館即今日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前身;“石”即“右”字,指右列兩種物品。
在明治末期,有一位醫生名叫和賀暲次郎,于1888年在東京齒科學校教書;1897—1899年在臺灣守備混成旅團臺北衛戍病院任職;1903年和1905年在《產婆學雜志》和《產科婦人科學雜志》上出現過名字,所占篇幅甚小,或是行醫廣告。羅振玉向帝室博物館出售甲骨和活字,為何博物館發給和賀氏一張暫存證?推想或許是他受羅振玉委托辦理此事。
羅振玉(1866—1940)是清末和民國著名的收藏家、學者,也可以說是一位古董商人。他向日本帝室博物館出售銅活字,暫未見到記載,但他在日本出售大量甲骨則為世所知。據胡厚宣統計,日本收藏的甲骨共有7667片,經羅振玉之手賣出的就有5745片。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甲骨225片,也經過羅振玉之手。不過這225片甲骨,是羅振玉先賣給藤朝太郎,后歸繭山龍泉堂,再后于昭和二十七年(1953年)由東京國立博物館購入的,并非羅振玉在大正元年求售的這68片。
“假預證”的紙墨在百年以上,文體、書法符合大正時期的風格,信封、郵票與文書內容、時代相符。這些銅活字原由羅振玉收藏,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