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版印文明:中國古代印刷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作者名: 中國印刷博物館組編本章字數: 992字更新時間: 2020-06-15 17:24:05
六、肇始木活字印刷,提高活字印刷質量和水平
西夏在繼承北宋泥活字印刷出版技術的同時,還成功創造木活字印刷。畢昇發明泥活字印刷時也實驗了木活字印刷,但沒有成功。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畢昇泥活字成功的過程,也如實地說明了木活字印刷不成功的原委:
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
過去認為是自此3個世紀后,元代王禎才發明了木活字印刷。元大德二年(1298年)農學家王禎使用木活字印刷自撰的《農書》一部,而且在《農書》卷尾附“造活字印書法”一文。
然而近代出土的西夏文獻證明,在距畢昇實驗木活字約一個多世紀后的西夏,已經成功地開創了木活字印刷,將木活字印刷發明的時間提前了一個多世紀,又一次改寫了活字印刷史。而且當時西夏的木活字印刷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成為活字印刷的主流,其印刷質量也超過了泥活字印刷。
近年來西夏木活字印刷實物不斷出現,如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三代相照言集文》,從此書字型、行款、透墨、補字等方面分析都具有活字印本的特點。最重要的是發愿文末尾有三行題款,譯成漢文是:“清信發愿者節親主慧照,清信相發愿沙門道慧,活字新印者陳集金。”發愿文題款沒有像其他刻本書籍題款那樣,除發愿者外記載書寫者和雕刊者的名字,而是明確記載“活字新印者陳集金”。發愿文題款中記發愿者慧照身份是“節親主”,系皇族。“節親主”這一稱謂只有西夏才有,確切地證明這部活字版書籍屬西夏時期。

圖版9 西夏文木活字本《三代相照言集文》
寧夏賀蘭縣拜寺溝方塔廢墟中清理出一批西夏文物,其中有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等,共9冊。這些印本都有活字版特征,根據各卷文字題款知為西夏時期所制。此文獻很多頁中在文字兩行之間有豎線,系木活字印刷時為固版和行次平直的需要而設置的夾條印紋。敦煌研究院在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進行清理、考察時,發現多種西夏文獻,其中有很成熟的木活字印本。
從西夏發現的多種活字印刷品來分析,總的是具有泥活字印刷特點的文獻帶有活字印刷初期的局限性,質量顯得一般,有的有明顯的缺陷,如版面不整、行次不直、字跡不清、深淺不一等;而具有木活字印本特點的印刷品則質量雖也參差不齊,但因活字印刷技術已比較成熟,很多印刷品質量上乘,表現出高超的印刷工藝,留下了很多珍貴早期印刷精品,對中國活字印刷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活字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圖10 寧夏賀蘭山方塔出土西夏文木活字版《吉祥遍至口和本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