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推動叢書·量子探秘系列(套裝共5冊)
- (美)布魯斯·羅森布羅姆等
- 715字
- 2020-06-16 18:20:34
牛頓世界觀
艾薩克·牛頓出生于1642年,即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隨著實驗方法被廣泛接受,科學取得了明顯進步,盡管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物理學還經常被教導。位于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今天主要的科學組織,成立于1660年。它的座右銘——Nullis in verba——翻譯過來大致是“任何人的話都別當真”。伽利略聽到會很高興。
牛頓是一位很利索的人,據說他接管了家里的農場。但他對讀書比對犁耙更感興趣,他設法去了劍橋大學,通過做點零活兒來支付學費。作為一名學生,他不是十分出色,但科學——那時叫“自然哲學”——令他著迷。大瘟疫來臨,大學被迫關閉,牛頓回到農場待了一年半。
年輕的牛頓了解到伽利略的教誨:在完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塊一旦滑動移動,就將永遠滑下去,需要克服的只有摩擦力。如果有更大的力作用,滑塊的運動將加快,它將做加速運動。

圖3.2 艾薩克·牛頓(1642—1727)肖像(1702年)。Godfrey Kneller爵士攝制,承蒙Getty圖片社提供
然而,伽利略接受了亞里士多德的物體降落是“自然的”,無須任何力的作用的觀念。他還認為行星可以“自然地”、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做著圓周運動。伽利略恰恰忽略了他的同時代人開普勒發現的橢圓軌道。由于牛頓提出了普適的運動定律和重力,因此他必然超越伽利略所接受的亞里士多德的“自然性”的思想而走得更遠。
牛頓說,他的靈感來自于他看到的蘋果落地。他可能會問自己:既然水平加速度需要力,那么為什么垂直加速度就不需要力了呢?如果有一個向下的力作用在蘋果上,為什么就不能作用在月球上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為什么月球不會像蘋果那樣掉到地球上來呢?

圖3.3 牛頓畫的山上的大炮圖
月亮之所以不會撞向地球只是因為它有垂直于地球半徑方向的速度,就像打出去的快速炮彈。牛頓意識到了前人所不曾注意到的問題:月亮在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