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創業之初,舉步維艱,由于缺乏資金,他們只能在簡陋的辦公室中辦公,白天的辦公室,晚上就變成了寢室,他們搭地鋪睡在地板上,沒日沒夜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生話上也十分節儉,連每餐飯的花費都記得非常清楚,哪天多買了一個快餐都要詳細記錄。而目,火速曾一度關閉。但劉小光沒有放棄,因為他看準了互聯網是勢不可擋的大事業。他們在摸索中前進,并進行了大膽的融資行動。
2000年1月,火速成功吸引到600萬風險投資;得益于這些寶貴的資金支持,3月,啟動了“一比多——全國首家輔助購物網”業務;5月,停止“一比多”,轉型到網絡應用技術服務。但是,7月份,由于風險投資撤資,火速第二次關閉。
創業的過程雖然是起伏不定的,但是,對于劉小光來說,看準的事就要干下去。8月,他只靠2萬元起家,再次注冊新公司——“上海火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劉小光回顧自己那段創業經歷時說:“我是那種越挫越勇、并且具有一點探險精神的人。”兩次失敗不僅沒有使劉小光放棄,而且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既然第二次失敗是因為資金斷檔而不是公司業務模式的問題,說明公司業務方向還是有希望的,劉小光決定再試一試。
這一次劉小光抓住了快速穩步增長的發展機會。2001年10月,代理3721網絡實名產品后,上海火速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公司規模也日益壯大。特別是到了張江之后,上海火速發展得非常快,辦公場所也幾易其址,從最開始的火炬園、創業園、直到現在的軟件園。局面打開后,上海火速在找客戶的同時,一些人也找上門來,如網易將其搜索引擎上海地區獨家總代理交給了上海火速,之后Google也把上海火速選為授權代理商之一。
當然,在火速發展的過程中,劉小光對環境的選擇也是很獨到的。依靠上海在最近幾年所營造出的良好創業環境,火速無論在哪里,房租都很便宜,特別是軟件園,不僅免了半年的房租,而且還有稅收方而的優惠,這對創業期的公司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實質性幫助。而且更讓劉小光欣喜的是,火速還拿到了上海市將近30萬元的創新基金,并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
正是因為火速善抓機遇,百折不撓,堅持不懈,走過了創業初期的艱辛歷程,才有了現在的燎原之勢。
該出手時就出手,是一種大膽的選擇,被許多青年人所推崇。這種大膽的選擇不是蠻干,要建立在對機遇的把握、對大環境清醒判斷的基礎上。創業離不開大環境。在冬天里需要蟄伏,而在春天到來的時候,需要大膽行動,否則就會錯失良機。而隨著機遇而來的是政策的支持,是市場的認可,這一切都會大大地節省創業成本。
17、大膽作為,草根也能成富豪
從草根到富豪是多大的距離,對于許多謹小慎微的人來說,永遠都可望而不可及,可是,對于敢想敢做,敢沖破束縛、打破限制的人來說沒有什么不可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美國,許多人都看好互助基金這一行。互助基金一般由股東提供,股東將這筆資金集中起來,然后投資股票,相對于自己玩股票來說,要保險得多。就個人來說,誰能看透變化莫測、瞬息萬變的股市呢?但是,如果投資互助基金,因為有“職業性財務專家”代為經營,所以,小額投資人通過基金就能買到更多種類的股票,相比較而言,比自己炒股風險要小。
隨著這種行業的興旺,他們也到處搜羅推銷員,招來后,加以短期培訓,就出去推銷基金股票了。身無分文的孔菲德就是新招來的推銷員中的一位。
因為推銷員的傭金是從投資人資金中提取的,而且無論股票行情如何變化,即便是顧客們賠本,對于推銷員來說并沒有什么大關系,所以孔菲德每天都賣命地推銷著,爭取多一份投資,多一份傭金。
原來,互助基金猶如一座“金字塔”,最底層是推銷員,高高在上的是經理們。居塔尖的人拿到的傭金最多,他可以從所有的下層中提成。爬上那座“金字塔”頂,在工作中,孔菲德的野心開始萌發,一名小小的推銷員再也無法滿足他的愿望。
一段時間后,他覺得自己羽翼漸豐,應該到更廣闊的天地去闖一闖,便自費去了巴黎。當時歐洲許多國家禁止本國公民購買美國的互助基金股票,以免本國資本流向美國。但是,孔菲德卻發現了這個禁區中的“新大陸”——美國的僑民市場。比如歐洲各國的美國駐軍、外交人員和商人。這些美僑有很多余錢,想要融入即將崛起的華爾街,但由于遠居異國,沒有一條合適的渠道讓他們把資金投于美國股票市場。
孔菲德看到了這個空白而富足的市場,于是,他四處游說,賣了很多投資者計劃公司的股票,為公司和他本人贏得了巨額利潤。這次成功,激起了他干事業的雄心,他要在巴黎之外,去開拓更廣闊的潛在的市場。當然,他已不再滿足于從前的公司了,他注意到了一家新的基金公司。當時這家公司的基金股票銷路很好,比投資者計劃公司擁有更廣闊的市場。于是他毅然決定加入這家更有名氣的基金公司,大展自己的宏圖。隨后,孔菲德寫信給該基金公司,談論了他發現的歐洲市場情況,并提出一個迅速開發的統計報告,要求公司高層委派他擔任歐洲總代理。
這一建議很快受到了該公司高層的重視,他們反復研究討論之后,答應了孔菲德的要求。不久,孔菲德成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給它取了個響亮的名字——投資者海外服務公司,并招聘了許多推銷員。現在,孔菲德可以從每一個推銷員的每筆交易中提取1/5的傭金。
隨著推銷員隊伍的繼續擴大,孔菲德來自傭金提成的收入逐步高升。
到20世紀50年代末,他已擁有100個推銷員,業務范圍遍布世界許多國家。于是原來的推銷員被提升為推銷主任,他們也有權從推銷員的傭金中提成。而當推銷員越來越多、業績也越來越突出時,他又在推銷主任和推銷員之間設了個中間機構——超級推銷員,以便滿足那些優秀推銷員的要求。就這樣,孔菲德一級級建立著金字塔般的組織,層層地從每個屬下身上提取他應得的那部分傭金,他距離“金字塔”塔尖也越來越近了。到1960年,孔菲德已凈賺了100萬美元,而他自己從未投入一分資金。
擁有了雄厚的資本,孔菲德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成立了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國際投資信托公司(簡稱IIT)。公司在盧森堡登記,通信地址和總部設在瑞士。他那些熟練而有沖勁的推銷員們,使IIT股票像銷售熱門股票一般節節躥升。12個月以后,該公司已獲得350萬美元的投資,直到最后增長到將近7.5億美元。
但是,長期以來,孔菲德只能向歐洲的美國公民推銷,這大大妨礙了他的業務。他采取了一個更為大膽的行動——破除這個限制。
于是他去拜訪每個國家的財政當局,對他們說:“你們現在擔心資金流出貴國,我可以幫助你們解決這個間題。我的新基金IIT,將投入部分資金購買貴國企業股票。但你們要準許我向貴國人民推銷基金股票,作為交換條件。”對方感到他的辦法可行,購買自己國家企業的股票不就推動了經濟發展嗎?于是,答應了他的條件。之后,他又用這種模式去說服其他國家。就這樣,孔菲德打開了歐洲基金的大門。
之后,孔菲德又在加拿大注冊登記了“基金的旅金”公司,財路進一步得到拓展。
他就是這樣一步步使自己從推銷員、推銷主任,到老板的地位,直至登上了互助基金的“金字塔”塔尖,實現了白手創富。
成為百萬富翁的路有千萬條,哪條路最快,什么方法最適合自己,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時代的發展來選擇。但是,有一點不能缺少的是——膽識。許多草根成富豪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以啟迪:白手起家不是夢,只要你敢于沖破命運的束縛,有一天,也能攀上財富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