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母親的鐵石心腸(1)

我們越想,越覺得互聯網符合我們四十年來的哲學,即提供更多的選擇。互聯網幾乎是向人們提供選擇的最終途徑。

——魯伯特·默多克

老夫少妻

在凱恩,默多克40歲時,他執著地、全身心地投人工作,獨自生活。

他在墨爾本郊區買了一棟大房子,有一個仆人。他在倫敦進入諾斯克利弗的小圈子時,染上了搜集古董這一花費錢財的嗜好,熱衷于搜集各種各樣的東西。“文物販子”們一見到他,就把價錢提高許多。他不在乎價錢,只是喜歡討價還價,最終會買下來。他得到了中國宋朝的瓷器、唐朝的三彩、西班牙齊朋達爾衣柜、格魯吉亞銀器、一面英國查爾斯二世時期的鏡子和澳大利亞最古老的銀器。這時候的凱恩看起來很可能不會結婚,將過一輩子的單身漢生活。

可就在1927年,他的一份雜志《懇談》計劃刊登一張照片,放在他的辦公桌上。這是一位年僅18歲、名叫伊麗莎白·格林的年輕演員的照片。凱恩被她那嚴肅、清秀的面龐深深地吸引住了。隨后,他安排在一個舞會上接待她,他沒敢邀請她跳舞,但邀請她第二天開車去海灘。

伊麗莎白小姐很痛快地答應了,但這給她帶來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她的家庭很保守,父母認為一個年輕姑娘與一個43歲的男人在一輛汽車里待上一整天,簡直是前所未聞。那還是20年代。最后,這一對情侶于1928年6月結婚,由凱恩的父親帕特里克為他們主持了婚禮,擔任證婚人。

凱恩的選擇非常明智,伊麗莎白是一個有主見、性格果敢的姑娘,后來成了一位賢惠的妻子,一個慈愛而又嚴厲的母親,是墨爾本社區的名人。

伊麗莎白還是一個非常較真的人,即使是在99歲高齡時也是如此。

2008年5月28日,澳大利亞新聞集團老板魯伯特·默多克99歲高齡的母親不滿當地一家稅務所征收高額稅費而上訴,28日終于贏了官司。據美聯社報道,這家稅務所曾要求達梅·伊麗莎白·默多克為一項8500萬澳元(約合8100萬美元)的家庭信用資產重組費用支付一筆高昂稅費,老人不服,提出上訴。3名聯邦大法官28日一致裁定,默多克母親不需要為這筆費用繳納稅費。

慈父嚴母

對年輕的魯伯特·默多克與他父母之間的關系,一直存在兩種看法:有人認為,魯伯特父母大部分時間專心于他們自己的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關照小孩,對小魯伯特很冷淡但又要求嚴格,經常能敏銳地發現魯伯特的錯誤,很少表揚,甚至不輕易表露感情。這種看法漸漸被眾人所肯定和接受,成為一種固定看法。后來,魯伯特的許多助手估計,魯伯特·默多克的沖擊世界和不知疲倦工作的動力,主要是來源于他幼年時期拒絕接受父親對他的溺愛。

母親、姐姐海倫和魯伯特·默多克本人都斷然否認了這個觀點。在魯伯特幼年的記憶中,他的父親是一個慈愛的父親,是他心目中的英雄,而他的母親對孩子要求卻嚴厲得多。他總說:“我的父親是一個溺愛孩子的人,他年紀大了,最愿意同我們在一起,他尤其疼愛我的兩個妹妹。當然,對我也是一樣。我母親對我們很嚴格,很少親近、遷就我們。我父親卻認為,因為孩子還太小,做父母的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苛刻,需要降低一些標準,使其更符合小孩的特點。”魯伯特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父親的多愁善感、軟心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姐姐海倫也同意:“父親可能沒太多時間陪我們,他一直到43歲才有了我們對于他來說,我們極其珍貴,個個都是寶貝。母親認為,父親可能會寵壞我們。”

魯伯特的母親伊麗莎白沒有對海倫的觀點持異議:“我不想讓他們被寵壞或是被過分放任。凱恩過于疼愛他們,我想我應該糾正過來,嚴厲一些,中和凱恩的溺愛。”

也許是因為父親凱恩多愁善感、軟心腸的緣故,也許是由于凱恩43歲才有孩子的緣故,他極其珍愛四個孩子,尤其對魯伯特——他唯一的兒子,凱恩更是寵愛有加,甚至有點溺愛,像許許多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凱恩急于想讓小魯伯特迅速成長起來。面對凱恩對魯伯特的溺愛,伊麗莎白有些著急了。為了不讓孩子們被寵壞或過分放任,伊麗莎白采取了一些措施,她嚴格要求孩子。

伊麗莎白對自己的孩子很嚴格,甚至可以說是嚴厲,她為孩子們制定了較高的標準,并要求他們努力達到她的要求。在凱恩看來,孩子們還太小,做母親的對孩子要求不能太苛刻,需要降低一些標準,使其符合小孩的特點。而伊麗莎白不同意凱恩的意見,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

伊麗莎白很少親近、遷就孩子們。她每次都監督孩子們做禱告,去教堂做禮拜;她經常帶孩子們整修花園,打掃自己的房間,并讓孩子們親自動手照顧屬于他們自己的馬匹;她要培養他們擁有良好的基督徒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她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勞動種類和方式,然后計件從她這兒領取相應的報酬。“在那些日子里,他們可能全都認為我是一個舊式的、殘忍的母親。”她說,“但我認為,他們現在能真正體會那樣做的好處。”

魯伯特·默多克后來談起母親對他的影響時說:“是的,我想她的嚴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財富要靠自己去創造,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完成。”

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情,關鍵在于怎樣教育他們……”是啊,愛孩子,并非就是一味地給他們溺愛。

相反,溺愛對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有很強的侵蝕作用。明智的母親,應懂得從小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懂得,一切都要靠自己去爭取,而不是坐等別人給自己準備好,從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好伏筆。

然而,在現在生活中,母親溺愛孩子的現象可謂比比皆是。無數被溺愛包圍的孩子,不僅在家中的一切生活起居由家人包辦,連學校做值日、大掃除也一概由家長代勞。某校周末大掃除的情景頗有代表性,一邊是孩子們在嬉戲打鬧,一邊是家長們在費勁地拖地板、擦窗戶。家長們“無怨無悔”地為孩子代勞的結果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不會洗漱、穿衣、系鞋帶,更別提掃地、擦桌子了。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會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道理嗎?恐怕恰恰相反,在這些孩子眼里,一切都是免費的,一切都是唾手可得的!

父母愛子女天經地義,但是當這種愛失去了理智,不節制地擴展與發揮過度時,便會扭曲,形成溺愛,給孩子帶來種種不合情理的束縛。

另一種極端的愛表現為,孩子從日常生活到學習安排,一切都得聽從母親的。孩子都上中學了,每天吃什么飯菜,穿什么鞋襪,戴什么帽子,都由母親包辦,孩子一點兒自主權都沒有。

在視孩子為“小太陽”,事事圍繞著孩子轉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全然不顧及周圍人的需要與感受,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缺乏自制力,容易造成孩子放縱專橫的性格。而事事包辦又往往使孩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遇事依賴母親,膽小畏難,做事沒有恒心,怕困難,沒有毅力,缺乏判斷力與自信心,出現個性發育異常和人格缺陷。

看看我們的許多母親,再看看伊麗莎白教育孩子的方法,便不難理解伊麗莎白的用意和一片苦心了。她和天底下所有的母親一樣,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她并沒有選擇溺愛孩子,而是對孩子嚴格要求,注意培育孩子的自主能力,給了孩子生活和生存的本領,這是一種真正的愛!

事實證明,她的做法對魯伯特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為子遷居

我國古有孟母為子三遷的佳話,主要講在從前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過世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開始的時候,他們住在墓地附近。

有一次,孟子的母親看到孟子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著辦理喪事的游戲。孟母皺起眉頭說:“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后來,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的媽媽又看到孟子和鄰居的小孩,學著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她又皺皺眉頭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在學校附近住下了。每月夏歷初一,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母親很滿意地點點頭說:“這才是適合我兒子住的地方呀!”

同樣,魯伯特·默多克的出世令全家人欣喜不已,他的母親伊麗莎白認為偏僻的南雅拿小鎮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因此,為了默多克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她向丈夫凱恩鄭重建議:遷居。

父親凱恩起初并不同意這個建議,他堅持認為,祖屋是祖輩世代居住的地方,不能輕易舍棄,更何況遷居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選地址、購新居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很大。可母親還是堅持要搬家,并最終說服了丈夫。

1932年,默多克一家人搬離了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南雅拿小鎮。他們找了好幾處房子,1932年搬入突納克近郊的一棟大樓。他們還在墨爾本以南30英里遠的地方,購買下90英畝的地產,靠近弗蘭克斯頓的海邊社區,簽下購地契約后,凱恩爵士及夫人多次去他們的領土上規劃著藍圖。這塊土地遠離喧嘩的鬧市,在靜靜的夜晚都能聽到海水漲潮聲,聞到海的氣息。凱恩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祖父給他講的英國家鄉古老的故事,凱恩決定給這塊地方起個名字為“克魯登農場”,完全是按他祖上的阿伯登郡的小村子名字命名。

逐漸地,隨著凱恩爵士的事業的興旺,魯伯特一家按美國殖民者的方式把克魯登農場建成了一個鄉間大別墅。客廳里擺放著法國貴族風格的大花瓶,有一個巨大的敞開式壁爐,在寒冷的冬夜,壁爐里旺盛的火苗讓人忘卻了門外凜冽的寒風。魯伯特經常坐在壁爐旁聽母親讀書,與正在看報的凱恩爵士玩耍,一家人其樂融融。在房子的外面是一個能充分享受陽光照射的花園,有英國風格的馬廄、一個網球場、精心設計的假山,一條長長的車道兩旁種著澳洲特有的桉樹。這簡直就是人間天堂,是凱恩,默多克的四個孩子最喜歡的鄉間別墅,這四個孩子分別是海倫、魯伯特和兩個妹妹安妮、珍妮特。就在這個寧靜而優越的環境中,魯伯特常常坐在爐火旁聽母親讀書,講故事,接受啟蒙教育。

魯伯特聽這些故事,總是聽得很入迷。“我喜歡這些故事,”魯伯特·默多克后來回憶說,“使我對澳大利亞的鄉間有一種神奇的不朽的感覺。”童年生活影響了魯伯特的情操和情趣。童年生活的經驗使他一輩子都熱愛著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家鄉。祖國、家鄉和親人成為他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也是他偶爾受挫的心靈的安慰。魯伯特在良好的成長環境的熏陶下,在母親的苦心培育下,一天天成長起來。

魯伯特的母親在當初選擇新家的時候,就曾對魯伯特的父親說:“我想,優越的環境一定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她的預言沒有錯。她嚴格挑選了一處適合孩子生長的土地,為孩子的成長奠定了最好的自然基礎。

研究表明,環境對人的成長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97%的嬰兒生下來都擁有正常的智力,他們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后天的環境和所接受的教育。年輕的父母在選擇居住環境的時候應當慎之又慎,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量選擇一些安靜優雅的地方,而不是在嘈雜混亂的社區安家。孩子的心靈是潔白無瑕、天真純樸的,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就有可能被造就成什么樣的人。

毋庸置疑,給孩子造就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和環境,無異于為一粒種子的茁壯成長帶來了陽光、雨水、鮮活的空氣,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因此,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成長負責,就要為他們嚴格挑選良好的成長環境。

少小離家

1941年,在10歲的時候,魯伯特被送到寄宿學校。起初,父親凱恩反對這個安排,認為孩子還太小,無法照顧自己,送到寄宿學校就讀無異于讓他去受苦。但伊麗莎白絲毫不讓步:“我認為寄宿學校的生活能教會他如何與其他人生活在一起,對他更有益處,能培養孩子的無私精神。”她后來回憶,她覺得對于那些從一個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出來的孩子,寄宿學校的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課:“我想凱恩是擔心魯伯特不能理解學校的教育,但我敢肯定我是對的。”魯伯特則肯定他的母親是錯的。“我恨基隆語法學校。”魯伯特說,“我曾說過許多遍,我永遠不會愚蠢地說,我的學生時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但是,魯伯特無法改變母親的決定。就這樣,年少的默多克離開舒適的家,被送到基隆的語法學校。

基隆語法學校是一個斯巴達式的學校,在墨爾本西南的海邊,位于海風口。冬天,刺骨的寒風幾乎可以穿透一切,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是世界上最冷的一個地方。不過好處在于,這個學校的教員個個飽學博識,循循善誘。

校長詹姆斯·達林,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校長,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的特點也就是學校的特點。與伊麗莎白對孩子們實行嚴格管教一樣,他的教育方針也是“嚴教”。他的目標是通過強烈的自我約束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變成基督徒。達林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感覺自卑,消除他們的優越感,學校的學生每天自己疊被,洗自己的盤子,在餐廳服務,開墾學校的荒地,自己種蔬菜提供給學校的廚房。達林也特別關心文化課,他堅持教授藝術、音樂和古典著作。達林和伊麗莎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驚人地一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默多克在語法學校讀書所受到的教育是母親伊麗莎白對他進行教育的一種延續,只不過時間、地點、人物稍稍有點變化罷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齐河县| 永春县| 临江市| 丘北县| 德兴市| 杂多县| 南阳市| 旅游| 温州市| 安龙县| 临猗县| 普格县| 博乐市| 兴安盟| 资溪县| 瑞金市| 烟台市| 南澳县| 北海市| 八宿县| 曲靖市| 武邑县| 惠东县| 华蓥市| 米林县| 长宁县| 井冈山市| 东莞市| 金乡县| 南昌县| 来凤县| 临沭县| 延长县| 博白县| 宁夏| 玛曲县| 偃师市| 大荔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