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是撒旦,還是報人(3)

默多克在70歲的時候,仍然繼續他當年的營生,無數人為他工作,而且是一些被人咒罵的工作。他負責買賣,從不失手,而且越做越大。芝加哥的那個評論家曾說,“如果讓默多克成為美國公民,而把那些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的人遣返回去,那么應該把自由女神像做一點改動,拿掉火炬,讓自由女神舉起的手伸出一根中指?!?

金錢攻勢

“教父”唐·科萊昂說“我開一個他沒法拒絕的條件”的時候,他總會得到他想要的。

2007年8月1日,統治《華爾街日報》一個多世紀的班氏家族最終拗不過強硬的默多克,終于以56億美元的代價出讓道瓊斯。這個價格甚至比最初公布的50億美元收購價還要高出6億美元。要知道,此前的50億美元出價,已經比道瓊斯的股價溢價了67%。

正是因為班氏家族的艱難決策,導演了這場長達3個月的拉鋸戰。

讓班氏家族難以割舍的并非是《華爾街日報》每天200萬份的發行量,而是一種被稱為“新聞獨立”的無形資產。

盡管決策艱難,但道瓊斯公司最終還是拜倒在默多克的金錢攻勢下。

道瓊斯公司是報紙行業歷史最長同時也是最知名的企業之一,《華爾街日報》更是它的旗艦品牌,以高品質的新聞報道成為全球財經報道的風向標,同時以獨立、嚴謹的辦報風格廣受同行尊崇。最近幾年,道瓊斯公司一直面臨經營方面的重重壓力。在過去20多年中,道瓊斯雖然在新聞業成就卓越,但在商業基本上是失敗的,這多少說明杰出的記者未必經營得好報紙。從服裝行業過來的職業經理人理查德·贊尼諾改變了公司記者主政的傳統,這恐怕也是班克羅夫特家族不得已而為之-2006年道瓊斯公司收入僅為18億美元,甚至略低于1993年的收入。在本次交易中證實,贊尼諾果然是商人兼公司政客。

道瓊斯的長期虛弱讓締造世界第三大媒體王國的默多克乘虛而入,何況他覬覦這顆報業明珠很多年。對于默多克的全球媒體版圖來說,道瓊斯的意義有如加勒比之于西班牙帝國,完美并且必要。作為美國保守主義核心陣地的《華爾街日報》社論版和右派電視新聞頻道FoxNews簡直是天生一對。借此,他坐擁影響美國政治的更大能量。該報200萬讀者平均家庭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在經濟和政治領域都是美國名副其實的統治階層。該報以及道瓊斯通訊社的高質量財經新聞將給默多克即將推出的福克斯財經頻道提供最好的內容支持。

2007年5月1日,默多克提出收購道瓊斯公司,想借此來擴展他的媒體帝國。但道瓊斯上下起初都拒絕他的收購,擔心新聞集團入主之后,作為美國第二大報紙的《華爾街日報》的聲譽會受到損害。

道瓊斯擔心默多克會干涉報紙的編輯工作,并把他旗下某些報紙(如《紐約郵報》)具有感情色彩的新聞風格帶到《華爾街日報》。這是雙方僵持不下的焦點。

6月21日,道瓊斯董事會代替班氏家族,接手與默多克的談判。之后,雙方便在新聞獨立性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6月28日,為抗議新聞集團董事長默多克收購母公司道瓊斯以及公司修改勞動契約的計劃,《華爾街日報》記者和編輯拒絕上班。共有150-175名記者參加此次抗議行動。報紙在亞特蘭大、波士頓、芝加哥、達拉斯及其他地方的編輯部幾乎沒人來上班。他們認為,新聞集團很可能難以保證《華爾街日報》今后的新聞報道客觀公正性,于是決定以這種方式公開對默多克的收購行為表示強烈不滿。《華爾街日報》工會主席通過電子郵件發表聲明指出,此次抗議決定是為“顯示我們深信報紙編輯工作的完整性取決于編輯部門繼續保持獨立性”。

7月17日晚間,道瓊斯董事會投票通過了默多克提出的收購計劃,并將這一計劃提交給控制道瓊斯公司的大股東班克羅夫特家族討論。從2001年起一直擔任道瓊斯董事的霍爾茨布林克在投票中投了棄權票。僅過了兩天,霍爾茨布林克聲明辭去董事職位,以抗議董事會接受新聞集團50億美元收購案的決定?;魻柎牟剂挚嗽谥碌拉偹苟聲囊环庑胖姓f,雖然從財務角度看新聞集團的出價頗為慷慨,但他擔心從長遠看,被收購后,道瓊斯“獨有的新聞價值會受到嚴重損害”。

盡管道瓊斯董事會接受了收購協議,但班氏家族內部卻存在著重大分歧,他們也成為默多克最大的絆腳石。

7月30日下午5點,是班氏家族投票表決的最后期限。而那時,新聞集團爭取到的班氏家族支持者僅握有25%的投票權,到了晚間這一數字只攀升到了28.3%。新聞集團一度放話,表示默多克可能考慮撤銷收購要約。

最后,丹佛法律事務所Holme Roberts&Owen管理的共計持有9.1%投票權的班氏家族受托人團體站在了默多克一方,這使得支持收購的班氏家族投票權增加到37.4%。如果把擁有投票權的公眾股算上,道瓊斯公司內部支持新聞集團收購的股權比例將占到66.4%,該收購交易在股東大會上順利通過。

盡管一直持反對意見的班克羅夫特家族終于對默多克收購道瓊斯的方案宣布接受,但道瓊斯的工會組織卻發表聲明,再次強調反對該收購案的立場不變。與此同時,班氏家族提出,如果實現收購,為了維護道瓊斯公司的新聞獨立性,將成立一個繼續由班氏家族控制的編輯管理董事會。

針對這一消息,默多克明確表示,新的董事會成員應該由與他本人和班氏家族都沒有任何經濟聯系的人組成。班氏家族不能一手把道瓊斯公司賣掉,另一手又新成立一個董事會來維持對它的控制:新聞集團不能用50億美元的股東資金去購買一家無法獲得經營權的公司。默多克強調說,自己從未打算對道瓊斯公司的新聞編輯層面做出任何調整,并且不會同意班克羅夫特家族的核心條件。

但最終,雙方還是在新聞獨立性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敲定了一份關于維護編務獨立的協議,此協議旨在通過防止編輯工作的最高負責人受到雇主干涉,主要是用來保護《華爾街日報》及道瓊斯公司旗下其他出版物的新聞工作獨立性。這份協議提出設立一個包括5位成員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來防止道瓊斯公司三大主管編輯的工作受到新聞集團干涉。委員會將擁有上述三大編輯的任免權。另外,這些主管編輯有權在與新聞集團管理層商定好的預算范圍內控制開支和分配資源。

不過,新聞集團仍將擁有預算金額的最終決定權。特別委員會成員的更替則將由委員會自己決定,并需要經過新聞集團批準。當時,暫定的5人分別是:前美聯社社長兼CEO路易斯·博卡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前論壇報業出版發行總裁杰克·富勒;前華盛頓州國會議員珍尼佛·登恩;前《底特律新聞》編輯托馬斯·布瑞。其中,布瑞是委員會主席。

道瓊斯公司新聞發言人霍夫曼·霍華德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道瓊斯與新聞集團達成的新聞獨立協議還處在初級階段,一些重大的條款還在談判中?!拔覀儾粫Κ毩f議作出評價,但新聞獨立性一直是我們恪守的原則,這已經是道瓊斯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

“新聞獨立”的敵人?

當雙方宣布交易達成的時候,記者和專欄作家們紛紛哀嘆:一份偉大報紙的正義時代行將結束。新聞人幾乎一致認為,默多克毫無疑問會染指《華爾街日報》的內容,玷污編輯的獨立性。

為什么一家新聞公司會如此成為新聞熱點?一方面,具有118年歷史的《華爾街日報》是全球報紙的最高標準,該報能達到這個高度,有賴編輯與報紙老板班克羅夫特家族之間堅守一個核心價值觀:編務與業務分離,也就是報業的政教分離。保衛這個價值觀是所有爭議的源頭和焦點。另一方面,默多克一向以喜歡對編輯工作橫加干涉而著稱?!督鹑跁r報》的馬丁·沃爾夫承認,默多克是一名偉大的商人,當然他也批評默多克從未創建過“一份嚴肅、權威而且真正獨立的報紙”。默多克卻曾對《紐約客》表示,在他龐大的媒體商業帝國中,最令他感到快意的莫過于介入報紙主編的工作,并“試圖影響人們”。

1987年,默多克在外界不知不覺間購得擁有《金融時報》的培生集團4.9%的股份。這之后,他又數度出手,至1988年時已經將其在培生集團的股份提升至20.5%。幾乎同時,他也積極尋求人股路透社的機會。

為此,他一度投資澳洲通訊社5100萬美元,只因看重對方擁有路透社13.9%的股份。這是一個極富想象力的資產組合:如果將培生集團下屬的《金融時報》和《經濟學家》兩份一流商業媒體的信息匯入路透社的終端機之中,將是一種巨大的協同效應。

對于熱衷于影響力的默多克而言,如果說發行量300萬份的《太陽報》為他帶來了影響普通大眾的平臺,《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就相當于“皇冠上的寶石”——它們對世界政治、經濟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早在1988年,默多克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只有《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這樣的報紙,才能夠為全世界的人提供巨大價值。他曾力主出版《金融時報》美國版,當時這份歐洲主流報紙,在美國只有1.5萬份發行量。默多克認為,這個數字至少可以達到20萬份。但這并未得到培生集團的贊同。

默多克的想法并未得以實現:他被培生集團董事會稱為“不受歡迎的人”,因為人們擔心默多克試圖控股培生,他最終在英國貿工大臣的要求下被迫將其股份傾數售出。幾年之后,因為新聞集團擴展衛星電視業務時財務狀況嚴峻,他最終將路透社7%的股份售出。多年后,培生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弗蘭克·巴洛曾在評論默多克時表示:“他是個大騙子?!?

很少有人像默多克一樣,在20年的時間內保持對一種投資判斷的堅持。但顯然,《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們更擔心的是,默多克同樣不會改變其參與媒體的方式。

“我為什么要為一件事花50億美元,只是為了破壞它?”針對質疑,默多克提出了反問。

這似乎是個有力的疑問。盡管新聞集團已經與道瓊斯簽訂了“編務獨立協議”;盡管有一名前哈珀·柯林斯高層表示:默多克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熱衷于干預具體業務,有時候,“不是他直接發布指令,而是很多圍在他身邊的人試圖取悅他”。但也有人將此解讀為,默多克一直非常明確地選擇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人擔任總編。比如《泰晤士報》的現任主編羅伯特·湯姆森就經常為默多克辯護,說他從不插手《泰晤士報》的編輯事務。但外界也并未忽視兩人的親密關系:他們同為澳大利亞人,都娶了中國太太。不乏有人認為,早年曾就《華爾街日報》作過徹底分析研究的湯姆森,可能在新聞集團收購道瓊斯后,成為《華爾街日報》的管理者。

在這次收購中,湯姆森所負責的《泰晤士報》被默多克樹立成為“新聞獨立”的典范:1981年,他入主這家倫敦老牌媒體時,也曾與對方達成協約,成立獨立監督委員會,以屏蔽默多克的干預。

但這個典范似乎依然缺乏說服力。在前《泰晤士報》主編哈諾德·埃文斯的自傳中,他回憶道:“我們得到了錢,而且我以為我有了一個保護人,但是我們被默多克欺騙了?!?

在其書中,埃文斯描繪了一個大眾樂于接受的默多克形象:他從不羞于塑造新聞,利用它的影響力去滿足他商業或者意識形態方面的興趣,他常毫不掩飾地嘲弄某幾個英國的政客,或者給埃文斯送來帶有強烈保守派觀點的文章,題注“值得閱讀”,或者在標題上猛戳,以示意埃文斯意圖表達得不夠明顯。

據另一名《泰晤士報》前主編弗萊德·艾默里回憶稱,當默多克試圖解雇埃文斯時,自己曾提醒對方當初簽訂的獨立協議。默多克的回答是:“天啊,你不用對所有事都那么嚴肅吧?”而當艾默里表示自己的確在意時,默多克笑了,并反問說:“我向世界各地的編輯們發號施令,為什么在倫敦就不能?”

最終,埃文斯對此給出了一個解釋:“默多克對于承諾的態度,最仁慈的說法就是,他說到做到,只是處境改變了。”

這一次,默多克能“說到做到”嗎?沒有人能確定。但或許一個重要的“處境改變”是:一些熟悉默多克的人說,他已經開始思考日后的訃告問題了——這個現代社會的傳媒大亨,是否樂于被后世視為“新聞獨立”的敵人呢?

智慧錦言

默多克曾言:“任何社會或機構,若期望輝煌的過去仍能保障他們不受科技演進逼迫,其命運只有失敗并遭淘汰?!蹦嗫?2歲從父親那里繼承了家業,并從此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一個又一個戰斗之中。他不斷地改變和更新著自己的目標,立足于高遠的目標以及不滿于現狀的精神,最終成就了一個帝國之王。

(第二篇

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他創造的不僅僅是一個新聞集團,他秉承著家族遺志,構建了一個傳媒帝國。無限的征戰,無限的擴張,使得默多克被世人矚目,萬人景仰。但這并非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在他背后,站著一群人,他的帝國功臣和他的家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勐海县| 西乌| 西藏| 伊春市| 岑溪市| 延津县| 淮安市| 马鞍山市| 志丹县| 呼伦贝尔市| 长沙市| 吉隆县| 漳州市| 富民县| 桓台县| 沿河| 舟山市| 枣阳市| 化隆| 临洮县| 梧州市| 祥云县| 铁岭市| 临沂市| 西平县| 谢通门县| 岳阳县| 安化县| 汝城县| 高陵县| 永安市| 固始县| 阳新县| 五莲县| 霍州市| 修文县| 曲沃县| 呼伦贝尔市| 温泉县|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