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華好家風
  • 張天清
  • 2135字
  • 2020-06-17 17:47:49

誡子書

諸葛亮

[1]君子之行,靜以修身[2],儉以養德[3]。非澹泊無以明志[4],非寧靜無以致遠[5]。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6],非學無以廣才[7],非志無以成學[8]。淫慢則不能勵精[9],險躁則不能治性[10]。年與時馳[11],意與日去[12],遂成枯落[13],多不接世[14],悲守窮廬[15],將復何及[16]

注釋

[1]夫: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議論,無實在意義。

[2]靜以修身:從寧靜中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

[3]儉以養德:以自我約束來培養自己的德行。

[4]澹泊:也寫作“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5]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6]才:才干。

[7]廣才:增長才干。

[8]成:達成,成就。

[9]淫慢:漫不經心。慢:懈怠,懶惰。勵精:奮勉,振奮。

[10]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治性:修性,養性。

[11]與:跟隨。馳:疾行,這里是增長的意思。

[12]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13]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14]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15]窮廬:破房子。

[16]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延伸閱讀

《誡子書》是諸葛亮在三國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寫給兒子諸葛瞻的。這年,諸葛亮五十四歲,諸葛瞻僅八歲。諸葛亮在《與兄瑾書》中寫道:“瞻今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諸葛亮貴為蜀漢丞相,為了蜀漢日夜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忙于國事的他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他一方面為兒子長得聰慧可愛感到由衷的高興,一方面又為兒子成不了大器而隱隱擔憂,于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然而,諸葛亮在寫成這封《誡子書》后不久便病逝于五丈原軍中,因此,這封信也成了他留給兒子的遺訓。

修身與治家,是傳統家書中亙古不變的命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理想信條。教導子孫修身養性、立身處世之道始終是好家風的基本內涵。在中國歷史上的眾多家書中,諸葛亮的《誡子書》堪稱修身立志的經典之作,對后世影響深遠。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人稱“臥龍”,徐州瑯邪陽都(今屬山東省臨沂市)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發明家。諸葛亮是中國頗具傳奇色彩的一位歷史人物。他早年避亂于荊州,在南陽耕讀隱居,直到公元207年,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之請而出仕,并留下了“隆中對”這一千古佳話。他輔佐劉備先奪取荊州、益州為根據地,后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孫抗曹,南撫夷越,西和諸戎,公元221年,又協助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與中原曹魏、江東孫吳形成三國鼎足之勢。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劉備去世后,蜀漢后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是蜀漢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實際領導者。三國后期的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中原,但多以糧盡無功。他為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中,辭世后追謚為忠武侯。后人因他多謀善斷尊其為“智圣”,他在民間傳說中一直是智慧和忠義的化身,他的許多事跡,如發明創制“木牛流馬”“八陣圖”、改造連弩等也早在民間成為家喻戶曉的美談。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要勤學立志,澹泊自守,其思想精華都凝結在一個“靜”字上,修身養性要學會淡泊寧靜,戒怠戒躁。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靜下心來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他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系;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靜”與“躁”對比鮮明,發人深省。這篇《誡子書》既是慈父殷切教子之語,也是諸葛亮本人對其一生的總結。文章短短幾十個字,言簡意賅,短小精警,但說理平易近人,易為孩子接受,這是它的獨到之處。畢竟,諸葛瞻一個八歲的孩童,對他的訓導不能深奧晦澀、長篇大論。但它傳遞出的思想力量卻是巨大的,足以受用終身。

在諸葛亮的諄諄教導下,他的兒子不負厚望,成長為德才兼備、忠君愛國之士。延熙六年(243年),十七歲的諸葛瞻官拜騎都尉,后又陸續出任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仆射,是三國后期蜀漢不可多得的軍政人才。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舉兵攻蜀,諸葛瞻率軍與魏戰于綿竹。鄧艾遺書誘降,他怒斬來使。后來諸葛瞻戰敗,捐軀沙場,終年僅三十七歲。他的長子諸葛尚亦不負國之重恩,秉承父輩之遺志,馳赴魏軍而死。對此,史學家評論道:“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諸葛亮的《誡子書》,旨在培養后輩成為國之棟梁,其修身立志之道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經驗的總結,讀來振聾發聵,受益匪淺。直到今天,聚居于浙江蘭溪諸葛村(又名“八卦村”)的諸葛家族子孫后裔還把先祖的家書奉為寶典,歷次修編族譜都載于譜上,置于宗族祠堂,訓示族人。這封家書不僅讓子孫受益,也惠及旁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志當存高遠”這樣的至理名言流傳千古,成為無數人自我激勵的座右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新兴县| 乐亭县| 浮山县| 曲阳县| 拉孜县| 大埔县| 宜兴市| 琼中| 八宿县| 蓝山县| 彰化县| 江津市| 益阳市| 都昌县| 白玉县| 阜城县| 漯河市| 九龙县| 霍州市| 湘阴县| 格尔木市| 石门县| 铜陵市| 大埔县| 荣昌县| 新乡市| 兖州市| 韶山市| 赞皇县| 秀山| 剑阁县| 美姑县| 九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文昌市| 雷波县| 汝阳县| 德化县| 赤峰市|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