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戒子益恩書

鄭玄

吾家舊貧,不為父母群弟所容[1],去廝役之吏[2],游學周、秦之都,往來幽、并、兗、豫之域,獲覲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3],得意者咸從捧手[4],有所受焉。遂博稽[5]六藝,粗覽傳記,時睹秘書緯術[6]之奧。年過四十,乃歸供養,假田播殖[7],以娛朝夕。遇閹尹擅執[8],坐黨禁錮,十有四年,而蒙赦令。舉賢良方正有道,辟大將軍三司府,公車再召,比牒并名,早為宰相[9]。惟彼數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10]吾自忖度,無任于此[11],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亦庶幾[12]以竭吾才,故聞命罔從[13]。而黃巾為害,萍浮南北,復歸邦鄉,入此歲來,已七十矣。宿素[14]衰落,仍有失誤,案之禮典,便合傳家。今我告爾以老,歸爾以事,將閑居以安性,覃思[15]以終業。自非拜國君之命,問族親之憂,展敬墳墓,觀省野物,胡嘗扶杖出門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爾煢煢[16]一夫,曾無同生[17]相依。其勖求[18]君子之道,研鉆勿替[19],敬慎威儀,以近有德[20]。顯譽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聲稱[21],亦有榮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吾雖無紱冕[22]之緒,頗有讓爵之高。自樂以論贊之功,庶不遺后人之羞[23]。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群書率皆腐敝,不得于禮堂寫定,傳與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圖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務時,無恤饑寒。菲飲食,薄衣服[24],節夫二者,尚令吾寡恨[25]。若忽忘不識,亦已焉哉。

注釋

[1]不為父母群弟所容:有的版本無“不”字,此處從中華書局1965年版《后漢書》。這里意思是說,家里貧窮,父母兄弟力薄,鄭玄只好出來做小吏。

[2]廝役之吏:像仆役般的小官吏,是說官位極低。

[3]獲覲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能夠拜見那些有官位的博學的人,以及隱居的有名望的學者。

[4]捧手:拱手,意為恭敬。

[5]博稽:廣泛考察研究。

[6]秘書緯術:秘藏之書和讖緯圖箓等書。

[7]假田播殖:借助土地種植。

[8]閹尹擅執:閹尹,管領太監的官。“執”通“勢”,權勢。

[9]比牒并名,早為宰相:比牒并名,連牒齊名。就是說一起齊名被召的人都已經成了宰相。

[10]惟彼數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只有那幾個人,德美才高,能夠勝任朝廷大臣,所以應該按次第論功序位。

[11]無任于此:在做官方面不能勝任。

[12]庶幾: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13]聞命罔從:接到征召的命令沒有服從。

[14]宿素:平素的志愿。

[15]覃思:深入思考。

[16]煢煢:孤獨無依的樣子。

[17]同生:指同胞兄弟。

[18]勖求:勉力追求。

[19]替:廢棄。

[20]敬慎威儀,以近有德:出自《詩經·大雅·民勞》。要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行舉止,親近德行高尚的人。

[21]若致聲稱:如果帶來聲望和贊譽。

[22]紱冕:古時系官印的絲帶及大夫以上的禮冠,比喻高官。

[23]庶不遺后人之羞:希望不會給后人留下羞辱。

[24]菲飲食,薄衣服:飲食要簡單,衣服要樸素。

[25]寡恨:少一些遺憾。

延伸閱讀

這篇《戒子益恩書》是我國東漢大儒鄭玄晚年寫給兒子鄭益恩的。他七十歲時,自感身體不佳,可能不久于人世,因此寫了這篇述志教子之文。鄭玄在文中詳細地敘述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和個性喜好,希望用親身經歷給兒子樹立榜樣,并提出了對兒子的諸多期望。鄭玄這封家書雖為訓子之作,卻口氣溫和,似嚴師更似慈父。劉熙載《藝概·文概》說:“鄭康成《戒子益恩書》,雍雍穆穆,隱然涵《詩》《禮》之氣。”

鄭玄(127年—200年),字康成,東漢末年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高密市)人,我國著名的儒家學者、經學大師,世稱“后鄭”,以別于鄭興、鄭眾父子。鄭玄博古通今,以古文經學為主治學,兼及今文經學,博采眾家之長,遍注儒家經典,一生投身于整理古代典籍,傳承學術文化事業。他是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名冠華夏,為世儒宗”(華歆語),他的學問被稱為“鄭學”。唐代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他被列入二十二先師之一,配享孔廟。宋代元豐年間被追封為高密伯,后人建了鄭公祠來紀念他。

鄭玄所注儒家經典,現今保存完整的有《周禮注》《儀禮注》《禮記注》,合稱“三禮注”,還有《毛詩箋》。注釋“三禮”是鄭玄注經的最大成就,“三禮”的名稱是鄭玄作注之后明確下來的。《禮記》49篇得以獨立成書,也歸功于鄭玄。“三禮”是了解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的寶貴文獻,而讀“三禮”,鄭注不能不讀。鄭玄還注了《周易》《古文尚書》《論語》《孝經》《左傳》等眾多典籍。據清儒鄭珍考證,鄭玄著述約60種。他兼采今古文經治學,使經學進入了一統時代,為經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所注經典,至今仍是權威注本。

鄭玄還有多方面的成就。因為注經,他對我國古代的校讎學、訓詁學、音韻學、詞匯學均有重大貢獻。段玉裁稱贊他成就了校讎學的千古大業。鄭玄晚年退居教學,弟子眾多,為我國古代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鄭玄“一代大儒”(趙翼語),教育子女卻是毫無說教習氣,只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啟發兒子。這篇《戒子益恩書》就是很好的代表。

在《戒子益恩書》中鄭玄用自己求學的艱苦經歷鼓勵兒子傾心向學,用自己“述先圣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齊”的志向啟發兒子,希望他繼承父業。作為經學大師的鄭玄也可以說是有家學淵源的。他的遠祖鄭國,字子徒,是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后來被追封為朐山侯。八世祖鄭崇,字子游,是高密的大族,西漢哀帝時官至尚書仆射,后被誣陷死于獄中。到鄭玄時,家境已經衰落,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在鄉間務農,沒有出仕。然而,深厚的家學傳承使得鄭玄有讀書的機會。鄭玄勤奮好學,沉湎于讀書,孜孜以求。父母兄弟供養于他,一直到后來,家里實在支撐不下去,才迫使他出去做小官吏“鄉嗇夫”,而此時的鄭玄已經是學富五車,可以獨立了。后來父母兄弟又允許他辭去小吏之職,到處游學。他走遍“周、秦之都”“幽、并、兗、豫之域”,得以向“在位通人”“處逸大儒”恭敬問學。一直到他四十歲學成歸鄉,才得以贍養父母。在《戒子益恩書》的結尾,鄭玄說到自己的兩個未了心結:一是“亡親墳壟未成”,二是“所好群書率皆腐敝,不得于禮堂寫定,傳與其人”。前者是對父母的感恩與愧疚,后者是對兒子的殷切希望。

鄭玄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兒子立德為人。一心治學的鄭玄也是一個品行高尚之人。生于亂世,他堅守節操,不慕名利,多次拒絕各路人員的征召,而曾經和他一起被征召的人,后來都成了宰相,“比牒并名,早為宰相”。他說自己“雖無紱冕之緒,頗有讓爵之高。自樂以論贊之功,庶不遺后人之羞”。因此,他希望兒子也成為品德優秀之人。“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鉆勿替,敬慎威儀,以近有德。顯譽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聲稱,亦有榮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反復叮囑,望兒子“深念”。

貧寒家境中走過來的鄭玄也教育兒子要勉力經營家業,自立節儉。“勤力務時,無恤饑寒。菲飲食,薄衣服。”這是他對兒子的樸素期望。

在鄭玄的苦心教導下,鄭益恩也算不負父望,被孔融舉為孝廉,孔融“為黃巾所圍”,他“赴難殞身”。可惜英年早逝,沒能留下更多的東西。鄭益恩留有遺腹子,鄭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鄭小同,字子真,繼承了家學,“學綜六經”,官至侍中,封關內侯,后被司馬昭毒殺。

鄭玄不僅用家書來教導后人,更是以他的行事成就為后人樹立了榜樣。鄭氏后人也在這種良好家風的熏陶下繁衍生息。《戒子益恩書》和他的“三禮注”、《毛詩箋》,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榆中县| 施甸县| 浦江县| 舒城县| 周口市| 勐海县| 西贡区| 稻城县| 阳东县| 钟祥市| 隆回县| 唐山市| 广汉市| 云梦县| 延安市| 二连浩特市| 深水埗区| 仙桃市| 正宁县| 包头市| 锡林浩特市| 井研县| 麻栗坡县| 井冈山市| 阿巴嘎旗| 固始县| 贵南县| 寿宁县| 尉犁县| 诏安县| 平顺县| 宜君县| 临夏市| 喀什市| 黑山县| 眉山市| 磐安县| 抚松县| 通山县| 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