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詞話
- 王國維著 黃霖 周興陸導讀
- 3161字
- 2020-06-12 15:55:40
六、《人間詞話》的版本和刪改情況
《人間詞話》的版本較為復雜。最初在1908年10月到1909年1月的《國粹學報》第四十七、四十九和第五十期上連載,共64則,由王國維手定。
1926年北京樸社將此印成單行本,由俞平伯標點,并作序。
1927年趙萬里據王國維未刊稿錄出《人間詞話刪稿》44則、《蕙風琴趣》評語2則、其他詞評2則,共48則,刊于《小說月報》第十九卷三號。
1928年,羅振玉編《海寧王忠愨公遺書》本時,收《國粹學報》上刊出的六十四則為上卷,《小說月報》上刊出的48則為下卷,共收詞話112則。
1940年,徐調孚的《校注人間詞話》又從王國維遺書中錄出論詞片斷18則,增“補遺”一卷,共成130則。
1947年開明書店重印此書時,又增陳乃乾所輯王國維論詞評語7則,合為137則。
1960年,王幼安重新加以校訂編次,又增補原手稿中的詞話5則,共142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蕙風詞話》合訂一冊排印出版。
1981年,齊魯書社出版了滕咸惠的《人間詞話新注》。此書據王國維的原稿整理而成,“原稿已刪之若干條及已刪之若干文句照樣錄出并加按語說明”。與王幼安本相比多出13則,定為上卷《人間詞話》;下卷為《人間詞話附錄》,收王國維零星論詞語28則,刪去王幼安本誤收的第19則,共收詞話154則。1982年11月作者又進行修訂,于1986年出版《人間詞話新注》修訂本。
1982年第5期《河南師大學報》發表陳杏珍、劉烜重訂《人間詞話》,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王國維手定詞話64則,下卷收未刊手稿49則(實為50則)和若干附錄。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人間詞話》(收入“蓬萊閣叢書”)依據的即是這個本子。此次重新排印出版,還是用這個本子,而將自編人間詞話選、人間詞話刪稿、人間詞話附錄三部分作為附錄排在后面。
王國維《人間詞話》手稿藏北京圖書館,系寫于一舊筆記本上,共二十頁,125則。著者在手稿上已親手刪去12則。1908年從刪節后的113則中節選63則,外添一則,計64則,發表于《國粹學報》,文字上也有較大的刪改。七八年后,又從舊稿中檢出“頗有可采者”23則錄入《二牖軒隨錄》,載于《盛京時報》,次序也多有調整。
王國維親手在手稿上刪去詞話13則中,有一條曰:“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后人紛紛稱道此則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情景關系論概括之精辟。其實在王國維之前,文論家已多次闡發了文學創作中情和景相互誘發促動、彼此交融的關系,認識到意象營造時情感的主導作用。王夫之說:“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唐詩評選》卷四)吳喬《圍爐詩話》云:“問曰:‘言情敘景若何?’答曰:‘詩以道性情,無所謂景也。’《三百篇》中之興,‘關關雎鳩’等,有似乎是。后人因此成煙云月露之詞,景遂與情并言,而興義以微。然唐詩猶自有興,宋詩鮮焉。明之瞎唐詩,景尚不成,何況于興?”認為景不是和情并列對峙的一個要素,而是動感興情的誘因,在情景互動中,景為情設,因景興情。李漁《窺詞管見》云:“詞雖不出情景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切勿泥定即景承物之說,為題字所誤,認真做向外面去。”聯系前人的這些論說來看,此則“一切景語皆情語”,并非王國維獨異自得之見,故刪去。
論述雙聲疊韻的兩條也被刪去。王國維并非不擅或不喜聲律,且這兩條見解很為獨特新鮮,但鑒于當時詞壇奢談南宋,忽略北宋,偏擅韻律技巧而失去天真自然的風氣,故他有意提倡北宋,標舉境界,以期恢復詞創作的正途。這是《人間詞話》的基本宗旨,因此王國維刪去這專談聲律技巧的兩則,也在情理之中的。同樣,考證詞向曲過渡的形式和作品的兩則,考證《尊前集》的一則,在內容、風格和體例上和整個《人間詞話》不夠協調一致,也在見刪之列。王國維已有過《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文專論屈原的創作精神。《人間詞話》原稿中論《楚辭》之體的兩則,內容和詞論有一定距離,其引申出的詞學批評已在其他各條中屢見,故這兩則也被刪去。又其中一條引申金朗甫“分詞為淫詞、鄙詞、游詞三種”,“五代、北宋之詞其失也淫”,明顯和王國維推崇五代北宋的詞學觀相左,故也被刪。總之,王國維親手刪去原稿中若干條目,旨在使《詞話》內容相對集中和統一。
《人間詞話》手稿125則的排列,和古代大多詩話詞話一樣,沒有明確的次序和先后標準,且理論闡述和具體實踐相互摻雜,體現詩話詞話寫作隨意即興、應機而發的一般特點。但是,從王國維親自編定后交《國粹學報》發表的64則和《二牖軒隨錄》中“自編《人間詞話》選”來看,著者有意調整了排列次序,作了一種系統化安排。64則詞話之前9則,是對詞學理論“境界”說的具體內涵作理論性闡述,為隨后的具體詞作批評標立一種新的批評基準和理論。第10至52則是按時代先后,自李白、溫庭筠、韋莊、李璟、李煜、馮延巳以下,以迄于清代納蘭性德,分別對歷代各家作品進行具體的實踐批評。第53則后之數則,分別論及歷代文學體式之演進,詩中隸事,詩人與外物之關系,詩中之游詞等問題,是結合具體詞作分析對“境界”說理論作補充和延伸(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論此較詳,可參看)。自編《人間詞話》選,大體上也體現出由詞學理論到具體批評實踐的邏輯順序。
王國維發表64則《人間詞話》時,對之進行字斟句酌、細致推敲,作了一些刪改。這些刪改不一定說明了王國維詞學理論的發展演變,但從中可以發現他對自己的理論和批評作了更精細審辨的思考,增強了表述的精確性和統一性。
王國維的這些刪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避免前后表述的不一致而作適當的刪改。第3則原稿有“此即主觀詩與客觀詩之所由分也”。其實王國維詞學思想并不想強作主觀、客觀之分,且第二則談“造境”、“寫境”時他特別強調了二者相互聯系關切的一面。因此這一句刪去是可以理解的。第19則原稿有“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詣”等句,也和王國維崇尚五代、特賞后主詞的旨趣不一致。原稿認為《花間集》不選馮延巳詞是因為“文采為功名所掩”,刪改后則指出馮詞和二主詞內容與風格迥異于《花間集》,實為北宋之先聲。第44則,原稿有“白石之曠在文字而不在胸襟”,從第45則說白石“不免局促轅下”看,王國維認為白石胸襟和文字都談不上“曠”;又《詞辨》眉批,王國維引周濟話說白石“門徑淺狹”,也不是“曠”,因此,發表時刪去此句。第57則,原稿有“懷古詠史”四字,似乎王國維對懷古詠史之類粘著于現實的詩詞也表示不滿。其實,懷古詠史之類也有諸多優秀之作,況且王國維自己曾有《詠史》、《讀史二絕句》等詩。因此,刪去此四字,才能自圓其說。在“工”和“真”兩者之間,王國維明顯傾向于后者,甚至不計工拙而只求真感情真景物。為此,他將初稿第31則“不期工而自工”改作“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避免人誤解境界的落腳點在“自工”上。
二、通過適當的刪改使內容表述得更為明確具體。第6則原稿“感情”是泛指,后改為“喜怒哀樂”,更為具體生動。第16則原稿“故后主之詞,天真之詞也;他人人工之詞也”,本為稱贊后主,但將后主和其他詞人完全對峙起來,顯然崇揚過分,故刪去。第26則原稿有“第一境界”“第二境界”“第三境界”字樣,難免造成誤解,誤為境界之類型,于是“第一境”“第二境”“第三境”,指追求學問的三個層次。此外,像第32、34、37、51、52、56等則,都通過刪改避免誤解和歧義,使詩詞批評的表述更為明確晰辨。
三、刪去若干條目中偏于考證的內容,如第12則、第47則。
總之,經過王國維的親手刪改,64則《人間詞話》內容表述更為精審明辨、細致具體。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被刪改的地方。它對于研究王國維美學和文學思想的發展歷程顯然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另外要說明的是,為了方便讀者的閱讀,原文中以字號出現的人名和引用的詩詞都以紅色小字夾注的形式注明了全名和出處。另外,文中所引詩詞的全文也列于每條原文下面,并在原文中標明了頁碼,以便讀者查找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