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當朝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廷玉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清代中期,當朝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廷玉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