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辯論謀略的制定(3)
- 舌上風暴:辯論技法與辯論口才(大全集)
- 趙凡禹 水中魚編著
- 3102字
- 2014-01-20 14:28:37
一天早上,在例行會議之前,丘吉爾說:“我昨晚做了個夢,夢見成了全球的主宰!”
羅斯福接著說:“我也做了個夢,夢見我成了宇宙主宰!斯大林元帥,你夢見什么?”
斯大林慢條斯理地答道:“我夢見,我既沒有批準對丘吉爾先生的任命,也沒有批準對羅斯福先生的任命。”
丘吉爾和羅斯福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在上述例子中,可以說斯大林處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因為按常理說,宇宙是人類所能想象的最大空間,如果斯大林仍沿著他們的思路,想要去想出一個比宇宙更大的空間,那要么是徒勞,要么會鬧笑話。而這時,斯大林卻轉換一下思維角度,采用靈活機動的戰術,從人對人的控制關系中把握“空間”,從而“置于死地而后生”,不但解除了自己的困境,反而倒過來戲弄了二巨頭一番。此可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辯論是一種即時性很強的藝術,在辯論交鋒中,不確定因素很多,戰局變化莫測,所以確定戰術方案時,不能定得太死。可根據敵我雙方的情況、戰略目標、優勢與劣勢,以及各種定數和變數,制定大致的戰術方案。特別是要對對手的思路進行判斷預測,看其將如何立論,優勢在哪里,弱點在哪里,然后確定己方攻擊點和攻擊方式,或強攻或智取,擬定戰術方案。
辯論中常會出現某種困境,使你進退兩難,要么“背水一戰而后生”,要么“俯首稱臣而后亡”。這時,就必須采用靈活機動的戰術。
概括地說,設計辯論戰術可參考以下幾種方案:
1.誘敵上鉤式
使辯論沿以下路線展開:己方示弱——對方中圈套——己方組織反擊——擴大戰果。這是針對對方心理,故意在辯論中露出破綻,誘敵上鉤,出奇制勝打擊對手的戰術。
2.將計就計式
使辯論沿以下路線展開:對方誘問——己方識破——將計就計——對方追擊——己方反擊成功。這種戰術有一定的隨機性,關鍵是能識破對方的計謀,順勢而行,才能成功。
3.窮追猛打式
使辯論沿以下路線展開:己方進攻——對方回避——己方追擊——對方招架——己方總攻。這是在己方占有優勢的情況下,針對對方弱點突然發起猛攻,獲勝后,乘勝前進,連續作戰,擴大戰果,直至最后勝利。
4.肉搏式
使辯論沿以下路線展開:對方進攻——己方迎戰——對方再進攻——己方再反擊。這是一種硬拼硬的戰術。面對攻擊,己方正面應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彼此拼實力、拼材料、拼心理,直至奪取勝利。
此外,在設計戰術方案的同時,還應設計己方失利或遇到意外情況時的應急預案。要預先設想到多種情況,準備多套方案,每套方案盡可能周密全面。這樣在實戰中,就可以隨時根據情況變化實施預案,或修正預案,靈活處置。由于各種各樣原因,你也許會因錯說了某句話而被對方抓住把柄,從而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這時就需要應急方案使你擺脫困境。
★辯論的制勝要訣
在藏機露鋒、詭譎多變的辯論疆場,只有掌握辯論取勝的要訣才能輕松制敵。只有那些善于將辯場因素巧妙運籌,將多重矛盾和關系得體處理,將多種力量適當協調的辯手,才能成為論戰的贏家。
◎審時度勢,權衡利弊
在辯論階段,、辯論者的思維高度緊張,雙方攻防態勢變化多端,難以預測。所以,辯論者必須善于審時度勢,準確把握辯論場上的變化、雙方的動態,權衡利弊,只有這樣才能駕馭整個辯論進程,使辯論向著有利于己方的方向發展。因此,辯論者不僅要善于語言表達,而且要十分注意捕捉辯論場上的信息,具體地說,就是要會聽、會看、會思。
1.仔細傾聽
這里說的傾聽不是指一般的聽,而是要心耳并用,把聽的過程變成獲取與理解信息的過程。一般說來,仔細傾聽不可能自發地發生,需要主觀的努力,排除干擾,才能聽到本質,抓住要害。具體地說,一方面要留心對方辯手的發言,聽出關鍵在哪里,話外之音是什么,聽出對方的漏洞、失誤;另一方面還要監聽己方辯手表述內容的失當之點。
2.認真觀察
要仔細觀察辯論對手的表情舉止,觀察第三方如觀眾、評委的情緒變化,捕捉有關信息。
3.準確判斷
對于捕捉到的辯論場上的語言信息、情感信息、時空信息,要綜合起來思考,迅速處理,做出準確判斷。比如說,對方偏激的語言,通常是受某種觀點蒙蔽,一時難以轉彎;對方用夸大失真之詞來維護自己的主張,表明他受這種思想的支配;對方說話不集中,說明此人沒有前后一致的主張;對方說假話、作偽證,言語往往游移不定;如果對方論證難以站住腳,開口時一定不能理直氣壯等。
如此聽其言,察其色,析其心,判斷對手,有助于確定正確的辯論對策。
◎搶占制高點,爭取主動
辯論是攻防的統一體。從實戰情況來分析,反駁是辯論的主要手段。沒有反駁進攻,沒有雙方唇槍舌戰的交鋒,就不應叫辯論。如同拳擊比賽一樣,一個選手不能一味地進攻,也不能只會進攻,必須還有嚴密的防守,否則,將自己的要害處完全暴露給對方,進攻也會失去依托,并可能在對手的進攻中敗北。所以,成功的辯手總是善于根據戰略意圖,從辯論雙方實力和戰局出發,靈活采取攻防行動,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攻防兼備,這樣方能萬無一失。
在競賽辯論中,有時候會出現“論”而不“辯”的情況,具體地說,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雙方沒有交鋒,也有的各自立論,自圓其說,但彼此對辯題內涵理解不同,雙方各執一端,形不成真正的交鋒;還有的面對對方攻勢、詰問,充耳不聞,不作正面回答,只是沿著自己的思路說開去,也難以形成交鋒,所有這些都是不善處理攻防關系的表現。辯論如果沒有交鋒,自然也就很難分出勝負。
有助于搶占制高點的因素有:了解論戰全局,能預測戰局走向,并采取得體對策;能把矛頭直指對方立論的“命門”,或指向對方的漏洞、薄弱環節;要揚長避短,把對手引到自己熟悉的地形上去打;在被動狀態下,要沉著冷靜,少立多駁,伺機反攻。
在搶占制高點,掌握論戰主動權問題上,一定要當仁不讓。當己方處于優勢時,要“得理不饒人”,乘勝追擊;當己方陷入不利境地時,則要設法轉入對己方有利的陣地上,對對方實施反擊;當雙方處于膠著狀態時,應快刀斬亂麻,跳出來引向一個新的領域。
◎隨機應變,靈活發揮
辯論是與對手面對面的交鋒,戰局變化莫測,沒有固定程序,不可能在事前對進程做出準確預測和安排;但是,辯論中對手之間唇槍舌劍,又不完全是打亂仗,其中有些戰術又帶有一定規律性。這種規律性,正是人們事先精心準備和設計預案的依據所在。但是,預案只是預案,具有不確定性。在辯論過程中,有些預案是可以用的;而戰局的不確定性,又要求辯手不能照搬預案,要臨場處置,隨機應變,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具體地說,臨場發揮,隨機應變應做到以下幾點:
1.預案不能一成不變的
打仗前制定的作戰方案,不可能與戰場上的情況一模一樣,辯論前制定的預案不可能原封不動地照搬套用,必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改造使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原方案化整為零,或者重新整合,形成更符合現實情況的新形式、新戰術,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在辯論中立于不敗之地。
2.預案從實戰出發
要根據辯論實戰要求實施既定的、有利的預案。辯論前的準備,比如立論底線、材料、技法、策略等不少是深思熟慮、符合規律的。特別是一些誘敵深入戰術、有威力的論據等秘密武器,在辯論過程中一旦條件成熟,與預案對口,就要迅速照預案行事,有效地打擊對方,以達到預期效果。
3.準備一套應急方案
在辯論的實戰中,有很多情況是事先一點沒有預料到的,比如己方的預謀策略嚴重失算,對方的攻擊大大超出己方預計的范圍,或對方突然拋出秘密武器,攻勢咄咄逼人,己方不得不轉入戰略防御等,在這些新情況面前,己方應調動智慧,應急處置,靈活機動,決定對策,組織語言,運用技巧,迎擊對手,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和突擊性。最理想的是辯論前準備一套應急方案,以備出現意想不到的局面時使用。
總而言之,要把有備的優勢與應變的威力有效地結合起來,以提高獲勝的系數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