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本人工智能現在發展到了什么程度
中國“兩會”期間,我被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節目邀請去當嘉賓。這次,和我同臺的嘉賓有大家很熟悉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大家都叫她“董小姐”,還有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這期節目談的主題是人工智能。和往常一樣,我主要介紹日本的制造業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情況,因為日本確實有許多先進的好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那么,在制造業和人工智能這兩個領域,日本目前發展如何?中國是不是有可能超越日本?節目錄制現場,各位嘉賓就這些話題碰撞出了火花。
在節目中,董明珠指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中國的制造業體量上看起來很大,占到整個經濟的29%,但其實是存在著很大的短板。這個短板是什么呢?就是核心技術與材料。在這兩個領域,中國還遠遠落后于日本。中國能造很好的汽車,但是發動機都是別人的,精密機械的研發和制造也遠遠落后于日本和德國。中國在整個制造業領域,中低端產業已經引領世界,但是“金字塔”頂端的部分,中國與世界,尤其是與日本、美國、德國等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那么,日本為何在制造業領域能夠不斷地引領世界,它有什么優勢?主持人把話題拋給了我。
我在節目中介紹說,“中國制造”與“企業創新”是目前中國比較火的名詞,但是在日本,政府并不會給企業設定發展目標,而是由企業自身去尋求發展和轉型。
日本社會為什么沒有口號和概念的宣傳,是因為企業的創新首先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并不需要國家去制定什么指導戰略。企業的發展戰略需要企業自己來確定,而不需要依靠政府去引導,政府能夠做的就是一件事:政策傾斜。在日本,企業家普遍認為,他們比官僚更了解市場和行業的發展情況。
如此一來,日本企業就像沒爹沒娘的孩子,任憑自己在市場的風浪中拼搏和掙扎。結果是日本的制造業五花八門,遍地開花,大家各走各路,而不是去擠華山一條道。
所以說日本的產業發展,尤其是制造業發展,動力完全來自于企業本身,而不是政府的政策驅動。因為日本99.9%的企業都是民營企業,做得好與不好,與政府沒有什么直接關系。日本企業做任何事,取得任何的業績,都是做給自己看,做給股東看,做給員工看,而不是做給政府看。日本企業不怎么向政府邀功,即便你邀功,政府也不會給你什么表彰獎勵,不會給你單獨分糖吃。
因此,在日本經營企業,企業家是千斤重擔一肩挑,好壞都是自己的事。為了能夠立于市場的不敗之地,日本企業只愿意做兩件事:一件事是做得比人家好,另一件事是做人家沒有的東西。于是,創新就變成了一種自然,一種時時追求的東西。目前,日本家電制造業紛紛拋售生產線,但是,并不是他們被誰超越,而是他們認為傳統的制造業已經不適合日本企業來做,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大調整,拋棄舊產業,創造新產業,把“日本制造”的標簽,由貼在產品的外殼,改為貼在產品的內芯。
不過,董明珠認為,雖然在制造業領域中國總體上還比日本落后,但是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和日本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中國持續發力的話,完全有可能超越日本,至少不會輸給日本。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里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節目中就展示了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最新的人工智能汽車。
那么日本的人工智能到底發展到了什么程度呢?
日本的人工智能研究,首先是從大學校園里開始的。有“日本機器人之父”之稱的早稻田大學教授加藤一郎,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發人工肌肉驅動之下的下肢機器人。20世紀90年代又研發出以液壓和電機驅動的下肢機器人。而大阪大學智能機器人學教授石黑浩帶領的研究小組,在2010年就開發出了可以模仿人類表情的女性替身機器人。
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日本機器人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安川電機公司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它已經廣泛用于汽車、機械等領域的組裝與焊接。
最近,日本村田制作所研發出一套可判讀出現場氣氛和每個人情緒變化的人工智能系統,這套系統有助于教育、娛樂業或商業人士實時了解客戶情緒。比如在幼兒園,老師可以通過該系統掌握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變化,并根據孩子們的情緒變化來調節室內溫度,為孩子更換衣服,或者由老師進行安撫。在商業談判中,也可以通過該系統了解客戶的情緒變化,掌握和分析客戶的思路,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更為重要的是,這套人工智能系統借助于瞬間判斷功能安裝于汽車中,可以提醒司機不要打瞌睡,不要情緒急躁,并根據司機的情緒變化,自動予以提醒,播放合適的音樂或者自動調節汽車內部的溫度。村田制作所的這一人工智能系統,已經在2018年2月投放市場。
日本要在2020年承辦奧運會。日本政府已經確定了一個方針,在兩年之后的東京奧運會場館之間,選手村和比賽場地之間的所有車輛都要使用全自動駕駛汽車,包括大巴和轎車。日本想把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打造成一個科技奧運會,向全世界展示日本最新的科技實力,尤其是人工智能。
豐田汽車公司提出了全自動駕駛的“共享汽車”概念——在早高峰時段,這輛汽車根據乘客的預約,可以自動地挨家挨戶去接上班的白領,然后把他們送到公司;九點鐘以后,它開到快遞公司去送貨;中午,它就帶上盒飯到公司比較集中的地區去賣盒飯,變成一個小食堂;下午,它又去充當送貨車;傍晚,它又負責去接那些公司員工下班回家;夜里,它就變成馬路邊的一個貨攤,給晚上出來散步或者過夜生活的人們提供精美的食品或者禮品。豐田汽車提出的這個“共享汽車”概念,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是一個高智能的移動空間,能夠帶給人們嶄新的人工智能生活。

日本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還有一個很好的基礎,就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包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在內的20多所大學,都設立了人工智能專業。人才是保證日本在人工智能領域繼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日本政府為了協調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專門成立了“人工智能戰略委員會”,為企業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制定各項政策。
雖然在人工智能領域日本比中國早開始了幾年,但是中國的趕超速度十分迅速。其中全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能系統,正在與日本一爭高下。未來,日本的人工智能與中國的人工智能一定會有一個相互借鑒與合作的過程,兩國的合作會比競爭有著更美好的前景。